徐庶临走之前推荐的诸葛亮?不对,他们曾共事一年多

208年,面对曹操大举入侵,刘琮投降的情况,刘备严词拒绝了诸葛亮偷袭刘琮,夺取荆州的建议。

那下一步怎么办呢?刘备在襄阳城下与刘琮分道扬镳,决定南下江陵去独力抵抗曹操。

江陵城是南郡的首府,是荆州中部的重镇,南临长江,东依汉水,刘表生前在当地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如果刘备能够占据江陵,用那些军用物资扩充自己的兵力,然后向东与江夏的刘琦联合,向南收取长江以南武陵、长沙等四个郡,这样占有大半个荆州的地盘,还足以和曹操一战。江陵的得失,也就成为曹刘荆州争夺战的又一个关节点。

江陵战略地位如此关键,此刻的刘备,却表现得异常诡异。

前面说了,在他南下途中,荆州北部的很多官员、百姓和士兵,因为仰慕刘备的仁名,或者不愿意投降曹操,或者害怕曹军屠城,都纷纷投奔到刘备旗下。刘备来者不拒,这样他一路南下,队伍不断膨胀,等走到湖北中部的当阳时,距离江陵还有差不多一半路程,跟随左右的军民已经达到了十多万人。

徐庶临走之前推荐的诸葛亮?不对,他们曾共事一年多

那时的交通很不发达,这样十多万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走在一起,行李车辆都有好几千架,别说道路、桥梁的拥塞,就是食宿也是个大问题。因此,他们每天只能蜗牛般挪动十多里路。刘备手下的人很担心,都劝刘备说:“咱们应该丢下这些乌合之众,轻装全速前进,好占领江陵,抵抗曹操。现在跟这十多万人拥挤在一起,走得又慢,真打起来呢,这十多万人战斗力简直是负数。曹操追来怎么办?”

然而刘备又有他的章程。他回答说:“要成就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这些人因为信任我而跟随我,我怎么能因为危险而抛弃他们?”

好一句“以人为本”。凭这一句话,刘备即可跻身伟大君主之列。

至于现在有些鼠辈,揣测刘备是拿老百姓当“肉盾”,纯是无稽之谈。肉盾的价值在于挡住对方攻击,为自己赢得时间进行逃亡或者反攻。实际上刘备带着这十多万百姓,磨磨蹭蹭,原本几天能走到江陵占据根据地,结果拖延半个多月才走到一半,然后十多万人被曹操前锋一触即溃,江陵也拿不到了。用这种方式使用肉盾,真当刘备是傻子么?

在一些版本的民间评话中,诸葛亮对刘备这种“仁德”很不以为然,认为如果刘备丢下百姓,不但可以快速占据江陵,而且百姓只要四下分散,也不会遭到曹军的劫杀。现在因为刘备的一念之仁,拖着十几万人一起慢慢挪动,等曹操追来就是同归于尽,反而害了这些百姓,又耽误了军机,对谁都没好处。

但在另一些文艺作品中,则说诸葛亮被刘备的这种精神而感动。联系到自己的故乡琅琊曾经遭受的战乱屠戮,诸葛亮认定了,眼前这个肯与百姓共担生死的君主,确是值得自己辅佐的明君。

徐庶临走之前推荐的诸葛亮?不对,他们曾共事一年多

历史上的诸葛亮会如何思考?每个读史者可以有自己的认识。

总之,刘备拒绝了“丢下民众快速前进”的建议。作为一种补偿,他派大将关羽带着一部分兵力和几百艘战船沿着襄水(就是汉江)走水路先行东下,自己依然带着大队人马走陆路,慢吞吞南下,准备在江陵汇合。

另一方面,雷厉风行的曹操,可没有刘备这么多的顾忌。他率领大军进入襄阳,接受刘琮投降之后,立刻亲自选派了五千最精锐的骑兵,不带辎重,全速向南追击刘备。刘备的十几万人每天只走十多里路,而曹操的五千精骑一日一夜就奔驰了三百里!

就在当阳南面的长坂一带,曹军追上了刘备。一团乱麻的十多万人遭遇五千盔甲鲜明、兵器锋利的精锐,被钢刀切豆腐一样冲得七零八落。刘备带着诸葛亮、徐庶等几十个人仓皇逃走。他的爱妾甘氏和儿子刘禅都失陷在乱军中。幸亏大将赵云奋力冲杀,保护甘氏和刘禅出了重围;又幸亏张飞有勇有谋,用二十名骑兵守住长板桥,挡住追兵;还幸亏之前派出了关羽水军先行一步,关键时刻掉头把刘备接应过了襄水,这才免遭被曹操俘虏的危险。然而跟随刘备的十多万军民,却是基本上完全覆灭,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当阳之战,给了刘备四个沉重打击:第一,他的大部分军队被击溃了;第二,追随他的十万民众被掳掠了;第三,江陵也被曹军抢先占领了。

还有第四,他失去了重要的谋士徐庶。

按照《三国演义》描写,徐庶是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走的。曹操先把徐庶的母亲诱骗到许昌,然后以此强迫孝顺的徐庶离开刘备,进入许昌。徐庶临行前,因为感激刘备的厚待,“走马荐诸葛”,把诸葛亮介绍给刘备,此后才有三顾茅庐的故事。

徐庶临走之前推荐的诸葛亮?不对,他们曾共事一年多

但在历史上,徐庶是和诸葛亮共事了一两年的。直到刘备南下江陵时,徐庶也保护着他的母亲一起跟随。当阳之战,徐庶的母亲和其他难民一起,被曹军抓走。大孝子徐庶方寸大乱,只好向刘备辞别,北上去见曹操。曹操想不到抓难民居然钓来一个大谋士,当然高兴得很。从此徐庶便在曹操手下做事。

与徐庶一起投靠曹操的,还有诸葛亮的另一位老朋友石韬(石广元)。后来三国鼎立,徐庶在魏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少将,纪委书记),石韬官至郡守、典农校尉(地级市市长,建设兵团大校)。当时已是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听说后,还觉得这两位朋友的官当得小,叹息说:“魏国人才竟然那么多啊,徐庶、石韬他们只当到这个级别的官!”孟建(孟公威)后来也出仕曹魏,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甘肃省长、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