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一位误入仕途,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精神领地诗人

王维:一位误入仕途,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精神领地诗人

这几天看有关王维的文章。

王维,人称“诗佛”、“文人画鼻祖”,这位亦官亦隐的才子在辋川过着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日子,不是佛子,胜似佛子;不依禅宗,禅理尽收于诗行,30妻亡,自此而独居一室,摒绝尘累。虽为官,却固守自己的处事原则。不谄媚,不同流,寄情于山水,丰腴自内心。把自己的通达的悟性融汇于佛事、禅理,诗行、绘画和琴韵里。

这样的高才令人艳羡,然而虽艳羡,却不可追摹。为什么呢?因为待到你真正了解王维的高才,艳羡他的人生的时候,你自己已经被人生固定在既有的轨道上,乃至已经没有可资追摹王维的资本了。

王维:一位误入仕途,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精神领地诗人

01|崇佛 的家庭氛围给王维的一生奠定了精神和思想的根基

王维的母亲崔氏从年轻时就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她一生持戒礼佛三十多年,是一名资深的居士。

王维和弟弟王缙从记事起日日所见必不可少的就是母亲在诵经礼佛。母亲是吃素的,王维和弟弟也自然而然以素食为生。

生长在佛教氛围如此浓厚的家庭里,王维在20岁时就以《维摩诘经》中的“摩诘”为自己的字,更加鲜明表地达了自己对佛学的熟识和向往。

王维:一位误入仕途,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精神领地诗人

王维青年以后,由佛而禅,由仕而隐,由夫妻生活而独居别业,由都市起居而留连山水,讲佛与禅的思想和精神倾泻在感受自然的诗与画中,不得不说,他从小至少年时家庭佛教氛围对他有重要的影响。


02一个向佛者的官场经历注定不会有功成名就

王维15岁离家,来到长安,开始社交生活。19岁时参加府试,22岁进士及第,开始做官,做官没几天因事就被贬官。他被贬出长安,到济州去。

王维远离 当时的政 治 中心长安 ,或为家计奔波 ,或泛游 巴蜀吴楚 , 引发了他少 年时 代就已产生的归隐 思想 ,强 化了他对佛教 的信 仰 。

王维后来经人推荐,又回到长安任职。但是他看不惯当时官场某些大臣口蜜腹剑的陷害和阴谋,王维“穷则独善其身”的归隐意志更加坚定了,40岁开始,他就移居到长安城外的蓝田,开始了亦官亦隐的后半生。

王维:一位误入仕途,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精神领地诗人

03《辋川集》像一曲世外之音,流淌在山野丛林和诗人的心间

王维 青壮年时期也写 了一些 游 侠 、边塞之类题材 的诗篇 。如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个著名的诗句是王维诗《使至塞上》中的句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王维作官不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的所见所感行诸笔端,写下的一首纪行诗,记述了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王维:一位误入仕途,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精神领地诗人

王维一生流传的诗歌大约400多首,大部分的诗歌还是他归隐状态下游弋于山水之间时写的那些亦诗亦画,亦诗亦禅的空灵清幽又颇具理趣的诗。这类诗歌集中表现在《辋川集》中。

这个诗集中汇集了王维在辋川游历当地景观写下的诗歌,共20首。这20首诗均为绝句,虽然,每一首绝句寥寥数语,虽然短小,读来却像一幅幅山水画,展现在眼前。诗歌中充满理趣的句子有让人陷入久久的回味和沉思。

比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写得动静结合,人的声又衬托了山的静,将大山里寂静的自然之美写得无比真切自然。

王维:一位误入仕途,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精神领地诗人

​比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将一个隐居者自得其乐的境界写得 淋漓尽致。 竹林、明月、人和琴,这些几个意象结合在一起,摒弃其他的繁杂,一个人处在最简单的自然境界中,享受的既是自然的静谧,更是琴声所倾诉出来的诗人内心丰腴的情感。

END



参考文献: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流云艺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