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燃星火 浴血書傳奇

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 | 抗日燃星火 浴血書傳奇

澄邁縣仁興鎮美合革命根據地紀念碑。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通訊員 王家專 圖\\文

“雖然抗日公學只存在短短几個月,卻為我黨培養了一批黨、政、軍幹部,發展壯大了抗日武裝力量。”孫中積說,在艱苦條件下,抗日公學開辦了兩期,分高級班、中級班、初級班、工農班、婦女班、兒童班,課程設置有政治、軍事、文化等,培訓了600多名學生。

樹立革命根據地紀念碑

1940年12月15日,國民黨瓊崖當局置抗日大局、民族大義於不顧,糾集3000餘人的兵力向瓊崖特委、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駐地美合村猖狂進攻,企圖消滅瓊崖人民抗日武裝,破壞瓊崖抗日統一戰線——史稱“美合事變”,美合革命根據地遭受嚴重摧毀。

儘管僅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美合根據地的建設為中共瓊崖力量向西線遷徙提供了基礎。“美合事變”後,馬白山率部抗擊敵軍,掩護瓊崖特委和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部領導機關轉移。1942年春,瓊崖特委派馬白山到澄邁、臨高和儋縣組建獨立總隊第四支隊,並委任其為支隊長兼政委。不到一年時間,在馬白山等人的努力下,第四支隊成為一支建制齊備、兵員足額,擁有4個大隊、10箇中隊和醫療隊、軍械廠,威震瓊西、令敵膽寒的鐵軍。

1950年,馬白山奉命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馬白山主動提出隨第二批潛渡加強團渡海登陸作戰。在馬白山的參與和引領下,加強團順利在澄邁玉包港登陸,為主力部隊渡海登陸解放海南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時過境遷,幾十年後美合革命根據地很多原址都掩埋在叢林中。為了追記歷史,孫中積曾帶隊一一探尋革命根據地的原址,尋訪老革命戰士,記錄革命先輩當年在美合根據地經歷的崢嶸歲月。在一些革命前輩及孫中積等人的努力下,1999年,中共澄邁縣委員會、澄邁縣人民政府在美合村附近建起美合革命根據地紀念碑。附近鄉鎮和農場常在“七一”或清明節前後組織青年學生和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前來祭掃和憑弔先烈,瓊崖縱隊老戰士的後人也常常來訪根據地遺址,緬懷先輩們的鬥爭故事。

(本報金江4月1日電)

記者手記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1940年,中共瓊崖特委、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領導機關在馮白駒的率領下,來到美合地區,開闢革命根據地。雖然只經歷短暫的一年,但正是在那裡,瓊崖革命火種得到保存,並通過一個個農民、革命者傳遞開去,直至星火燎原,照亮黎明前的黑暗。

在那段艱苦抗爭的歲月裡,有許多人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烈士已去,但精神長存,他們點燃的抗日星火在全島迅速蔓延,他們以生命書寫的紅色歷史,值得我們紀念,他們為民利民的革命初心,值得我們傳承。

用行動向先烈致敬,才是最好的紀念,用雙手創造未來,才是最好的傳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實施之年。我們要堅守初心,勇擔使命,善於抓住機遇,勇於開拓進取,敢於迎難而上,腳踏實地行動起來,為各項事業加快推進貢獻自己的力量。

1940年,瓊崖特委和獨立總隊領導機關西遷,建立美合革命根據地

抗日燃星火 浴血書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