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壯大多元富民產業 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近年來,武都區魚龍始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任務來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大力發展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高原草莓、羊肚菌、香菇等帶貧能力強、增收效果好的新型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馬鈴薯是魚龍鎮傳統優勢產業和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今年以來,為了有效降低疫情對群眾經營性收入的影響,魚龍鎮搶抓春耕生產最佳時節,積極協調調運化肥、農藥、地膜、種子等物資,確保馬鈴薯種植不誤農時。積極與區農技中心銜接,為嶨溝村、林裡村、瓦房裡村等村調運馬鈴薯籽70噸。目前,全鎮6000畝馬鈴薯全部種植到位,預計產量9000噸、產值達1440萬元。

武都素有中國“紅芪之鄉”之稱,作為“米倉”紅芪的核心種植區——魚龍鎮,近年來將中藥材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重點,充分發揮產業發展扶持資金作用,依託合作社,結合“145”產業發展模式,鼓勵群眾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截止當前,全鎮傳統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到26800畝,其中黃芪8600畝、紅芪8200畝、當歸5000畝、黨參3500畝、其他小雜藥1500畝。同時,大力支持草川壩村豐年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探索種植穿龍薯蕷,拓展藥材種植種類,降低藥農種植風險;支持瓦房裡村永紅中藥材專業合作社開展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提升中藥材附加值,切實增加群眾收入。

“大紅袍花椒”作為武都區另一張響亮的地域名片,近年來在全國調味品市場上一直佔有一席地位,它持續攀高的價格優勢也讓全鎮適宜種植花椒的村社群眾信心十足。為了鼓勵支持群眾發展花椒產業,自2016年以來,魚龍鎮與區林草局積極協調,持續為適宜花椒栽植的韓家山、寧家山、倉頭山、馮家山村、小莊頭、劉家灣、許家灣、麻家灣、陰灣裡、秋林坪、林裡、劉家橋、小張家、李家莊、柏家溝等15個村調運花椒苗,並與區人社局銜接,舉辦花椒管護技術培訓班9場次,參訓人員達1800餘人次。今年以來,魚龍鎮與區林草局協調支持李家莊村、麻家灣村、倉頭山村進一步壯大花椒產業,調運優質花椒嫁接苗10萬株。截止當前,魚龍鎮花椒栽植面積已達18000餘畝,已有11000餘畝掛果,花椒產業已成為栽植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

為了破解傳統農業產業週期長、見效慢、效益不高的瓶頸制約,2019年,魚龍鎮在上尹家村通過土地流轉,建成3座佔地7.8畝的農業種植日光溫室,探索草莓種植產業,帶貧8戶8人,切實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魚龍鎮還緊抓藜麥發展機遇,流轉上尹家村26戶群眾土地42畝,試驗發展藜麥產業。鼓勵支持企業、合作社、能人大戶發展酸菜加工、松子加工扶貧車間,有效解決高原山野菜、松塔銷售難的問題。積極探索羊肚菌、香菇、木蘭頭等週期短、當年能見效的“短頻快”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勞務輸轉歷來是魚龍鎮的支柱產業,也是貧困人口短期內脫貧奔小康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近年來,為了增強群眾就業競爭力,由“體力型”就業向“技能型”就業轉變,魚龍鎮根據群眾培訓意願,對接市場需求,與區人社局等部門銜接,開展勞務品牌培訓65場次4300餘人次,把“用得上、能管用”的實用技術立體式的送到了貧困群眾手上,通過勞務輸轉,每年有8300餘人次外出在省內外務工。同時,為了將疫情對勞務輸轉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魚龍鎮強化政策宣傳,摸清就業需求,準確發佈招工信息,引導協助群眾外出務工,截至當前,魚龍鎮已有2500餘人順利外出返崗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