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利用五步管教法,及時撥亂反正


導語

孩子出現了壞行為,家長們應該如何去面對呢?這些壞行為是如何產生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利用五步管教法,及時撥亂反正

案例分析

在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父母們總是會厭煩孩子出現的一些不好的行為,曾經看到一則新聞裡說:小明和媽媽一起去商場購物,因為小明喜歡玩兒玩具,所以小明要求媽媽給自己買一件玩具。

但是媽媽考慮到家裡的玩具已經很多了,所以不給小明買玩具。小明此時就開始打媽媽,並且開始哭鬧不止。

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利用五步管教法,及時撥亂反正

一、壞行為產生的原因:

1.人的本性就具有天生的攻擊性和掠奪性

幼時的孩子,正處在成長髮育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不會去考慮其他的原因。

4歲至6歲孩子的性格正處於形成階段,很多時候呈現出不成熟、不穩定的特點。這時的孩子在得不到自己所喜歡事物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哭泣,哭鬧不止。

2.孩子的安全感亟待提高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大聲訓斥孩子,甚至對孩子進行大打出手。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安全感不好的狀況。

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利用五步管教法,及時撥亂反正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們在議論,就認為是在議論自己,覺得自己受到其他人的脅迫,便會出現辱罵他人甚至打人等壞行為。

3.孩子的內心不夠成熟

在幼兒階段的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家長們也通常不讓孩子受到一點兒委屈。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等孩子到了小學或者幼兒園,許多小朋友彙集在一起,老師們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孩子,孩子們可能就會與其他小朋友產生分歧之後大打出手。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小時候孩子出現壞行為,我們要在多方面去思考,去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不容小覷的影響。

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利用五步管教法,及時撥亂反正

一個孩子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良好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一種與時俱進、繼往開來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一種固執腐朽、師心自用家庭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的長久發展。

三、如何利用五步管教法進行撥亂反正

1.對壞行為進行分類處理

十全十美的事物總是寥若晨星,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們更不能去追求完美主義。作為家長,我們要對孩子所出現的壞行為分類,指出孩子的錯誤,督促改正。

在公眾場合,如果孩子出現哭鬧不止等行為,我們不能大打出手,而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等會到家中,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下對孩子進行教育。

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利用五步管教法,及時撥亂反正

2.給孩子改正壞習慣的時間

壞習慣的改正就像是下臺階,需要一步一步走下去。壞行為的出現並不是一下就出現的,壞行為的糾正更是需要付出時間的。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

那麼我們就要給予孩子科學的指導,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孩子逐步在錯誤之中走出來,走到正確的道路上。

3.家長們要統一思想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更要統一思想,同心同德,語言一致。不能是爸爸不允許看電視,媽媽卻允許你看電視;又或是爸爸說讓帶你出去玩,媽媽卻不讓你出去玩。家長們要防止出現內部矛盾

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利用五步管教法,及時撥亂反正

4.言傳身教,知行合一

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幼時的孩子都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父母的品行好,孩子的品行與道德行為也不會差。家長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首先要做到;倘若家長要求孩子的事情,家長卻沒有做到,那麼孩子就可能會對家長的權威產生質疑。

5.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要深入瞭解自己的孩子性格特徵,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客觀分析、正確對待,不能把別人成功的方法強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別人的方法可能不適用於自己,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家長們要尊重孩子,尊重客觀規律,對孩子進行個性化教育。

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利用五步管教法,及時撥亂反正

總結

孩子的壞行為需要被制止, 但是在制止孩子的壞行為的路上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將孩子逐步引導到正確的發展道路上。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海納百川,宜開放包容。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包容孩子,體諒孩子,領會孩子內心的真諦,即使實現孩子的撥亂反正,讓孩子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育兒問題不用愁,阿月與您共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