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幸福宜居新農村

近年來,安徽涇縣昌橋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硬骨頭”來啃,著力推進建設美、管營美、綠色美“三美同步”規劃,突出生產、生活、生態“全域一線”建設,對標先行者經驗,共繪一張藍圖,融生態、農業、產業要素,延伸鄉村風貌、農村經濟、鄉風文明、鄉村治理,齊發力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昌橋鄉充分發揮新橋、田坊、童疃等村沿青弋江孤峰河的特色優勢,圍繞“三線四邊”、村組,立足“孤峰傳承油紙傘—童疃百畝油菜地—田坊河道漂流--新壠千畝櫻花茶園”的綠色生態線路,強力推進沿線“五清一改”、“廁所革命”,打造美麗鄉村中心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狠抓涇縣北大門綠色生態示範線。今年截至目前,遷移河溝自來水管網800米,清理村內河溝86條35.8公里,拆除、改造旱廁95戶,清理淤泥295噸,清理農村生產廢棄物27噸,清理亂搭亂建32戶,清理廢舊破損廣告牌186處,拆除無功能建築物1408平方米,清理斷壁殘垣4處,施工建設日處理量200立方米的汙水處理廠一座。

  廁所革命:小康不小康,廁所是一樁

  廁所革命勢在必行,建好“小廁所”服務“大民生”,在改廁過程中,昌橋鄉規劃落實上對接相關技術部門,把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與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項目緊密結合,進行廁所汙水管網接入到戶,確保“建一處、成一處,用一處、滿意一處”。從今年2月下旬開始,昌橋鄉緊鑼密鼓的開始進行今年的改廁行動,現已改廁95戶,完成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九。今年底要達到246戶。

  新橋村朱銀水家是廁所今年改造最早的一批,說起新廁所,他咧開嘴笑得很開心:“以前俺家是茅廁,蚊蠅亂飛,蒼蠅多得都不想去廁所,夏天一到,那味道,不能聞。現在廁所地面給硬化了,一點味兒都沒有,牆給俺刷的雪白雪白的,有窗透氣,有燈照明,我也不想去外地打工了,在家條件跟城裡差不多,這幾年鄉村振興搞得咱都知道,政府關心咱哩,我要留在家鄉建設美麗鄉村。”這不,這些天昌橋鄉人大代表方芳遇上了幸福的煩惱,看到新廁所幹淨衛生,村民們改廁積極性被激發出來,接連不斷的迫不及待來問啥時候改廁施工到他家。“趁著這個好季節,擼起袖子得抓緊多幹一點,廁所革命也激發了人居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助力深入推進了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助力鄉村振興。”

  朱銀水以前在外地工作,一回老家最怵上廁所,為此也不願在家裡多待。“現在他也不出去打工了,看到這個新廁所,嘴巴笑得像荷花一樣,說路也敞亮了,自來水也通了,根本不願意出門,說要高高興興要在家門口掙錢。”他隔壁的衛師傅打趣起來。

  水治理:兩大模式齊發力

腳踏實地治頑疾

  “護一河清水、築一條經濟帶,養一道風景線、惠一鄉村民”。昌橋鄉以星火燎原之勢深入開展汙水治理、防汛抗旱、清理河道、清潔河溝。

  河道治理方面,實施孤峰河治理、青弋江整治等金額“超千萬工程”,全面推進轄區河道內外坡硬化、河溝清淤、河道周邊綠化,著力農村區域河道整體面貌的提升,形成“河長制+扶貧”有機結合的常態化,積極踐行綠色生態脫貧之路,對轄區內2條河道、2個小一型水庫及7個小二型水庫進行日常管護,共配備了13名河道巡河保潔員,其中12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巡河標準、河道管護長度來發放工資,每人每年有3600元至7200元的工資。此舉不僅拓展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增收渠道,也增強了人居環境整治群防群治人人參與的社會隊伍,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讓青弋江和孤峰河釋放了“綠色治水紅利”,不僅貧困戶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而且實現綠色與脫貧雙贏,推動鄉村振興。

  汙水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首要著力建設加快日處理量200立方米、主管網鋪設長度約3000米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推動鄉鎮汙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其次對於村組人口居住集中區域,鋪設雨汙分流管網,安裝小型汙水處理池,實現生活汙水有效治理。量大治水模式以點連線,以線合面,用真抓實幹的精神實現“河清水綠、綠不斷線、線處村景、景在全域”,把“髒亂差”變成了“河清、路寬、燈亮”的示範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