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協同》—— 戰“役”之後,共讀管理科普


陳春花《協同》—— 戰“役”之後,共讀管理科普


根據人民日報公佈的數據,我國成年人人均年閱讀量為8.91本,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為閱讀量少。“不讀書的理由可以有千千萬,但當你開始尋找慰藉,書籍始終是觸手可及的諾亞方舟”。
你的閱讀夠足嗎?你的閱讀夠精嗎?


隨著復旦金融匯線上“21天共讀”首期活動圓滿結束,書友紛紛上傳讀書心得,開展總結。21天中,我們共讀共享,共同成長。


我們也精選了部分校友的個人收穫/感言如下:


陳春花《協同》—— 戰“役”之後,共讀管理科普

– 董秘1期 顧娟



從春節到現在,有時間看了幾本書,這本《協同》是第一次通過線上讀書會的方式閱讀,不知不覺就看完了,每天分享自己的收穫,看其他人的學習心得,每個人的視角不同,關注的點不同,有助於全方位體會讀後感,體驗彼此的觀點,拉近了大家的距離。活動很棒,體會到協同讀書的快樂。
謝謝復金匯的組織,謝謝大家的分享!下次還學!

– 金融17期 陳開元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讀書會,每天也逼著自己把每天的部分看完,寫一小段感想, 再看看大家不同角度的分享,自己也有了更多的啟發。 我們公司是個銷售為主體的公司,銷售在行業中非常強,代理的產品也非常不 錯,但隨著業務的擴張,團隊的人數大幅度的增加,管理上的矛盾,內耗也逐漸顯現。整本書讀完,昨天又回頭翻了一遍,總結了以下幾點:


1. 管理是為了提升效率,最終目的是為了企業增值。在現在網絡化的時代中,協同是必不可少,而且是最大化的來提升效率。

2. 協同首先是老闆要提高認識,要放權。要明白企業的中心是客戶,而不是老闆。如果事事都是你自己在抓,大家就會依賴你,只是一個簡單的執行者。你能力再強,精力總有限度,知識總有缺失。企業會走很多冤枉路。領導的角色是佈道者、設計者、夥伴。

3. 要和合夥人、中層幹部充分溝通,讓大家真正,發自內心的領會、理解、贊同企業的目標方向。創造協同的氛圍,打破部門牆,建立組織內的信任。

4. 培養企業成員的能力。創造正能量,協同利他的工作環境。還一定要有公平有效的激勵措施。不能只讓馬兒跑,不讓馬吃草。

5. 不光要修煉內功,也要與外部擴大交流學習。閉門造車一定不行,光靠自己想不夠全面客觀。請進來,走出去。最大程度瞭解市場的動態、行業的新聞,利用網絡化、數字化、萬物互聯的新科技,打造更有效率的流程和制度, 抓住大發展的機會。

事在人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 總經理1期 胡曉雲


第一,真理往往是常識。

本書提出的協同共生,其實並不是一種理論創新。事實上,這種精神內核是“組織管理”的題中之義,很多經典的管理學理論裡,早就包含了這一層意思。真正的管理本就應該是協同的。只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們對“管理”的實踐有所側重。工業經濟下,分工、機械化突出,因此標準化流程管理受到最多的關注。漸漸地,科層製出現,組織規範、人才激勵制度受到更多關注。而如今的時代,個體價值主張崛起,人人皆為主體,協調各主體關係、為同一個組織目標而前進,成為必然的管理趨勢。這並不是底層邏輯變了,而是社會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對“管理”的認識本就應該回歸到這個內核。
第二,向協同管理的轉型,中西方各有優勢。
西方管理學主流是“還原論”,強調“分”,看起來好像和協同論的整體主義完全是兩個方向。事實上,並非如此。協同的邏輯基礎是要承認個體價值、尊重人的創造力,所以我認為西方向“協同”轉型是有先天認知優勢的。


中國的管理實踐,看起來和整體主義近一些,但必須要注意,集體主義和整體主義不是直接可以線性進化的。我們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價值觀的顛覆。當然,已經有企業做到了,但更多的企業還沒有。
總之,《協同》這本書,算是一本值得推薦的符合當下的管理科普書。


– 活動策劃組 方老師



數字時代已經來臨,商業的底層邏輯與競爭模式發生了逆轉,傳統的經營理念與管理模式開始進入倒計時。競合時代開啟,企業一味的用競爭性思維去贏得市場、搶佔市場所要付出的代價顯而易見。協同才能共生的邏輯思維已經具有了發展的土壤和環境。每一個產業都是一條價值鏈,而眾多行業形成了一張無界的商業價值網,這就是新商業環境。在這張商業價值網中,每個企業都要找到自己所在價值鏈條的節點,在這個節點中發現自身能夠整合的資源能夠創造多少價值,並理解透徹與其他價值鏈條的共生關係,而不是要消滅哪一個鏈條上的企業而獨享價值節點上的商業價值,如果企業的競爭打斷了價值鏈條就會破壞商業價值的共生形態,進而導致資源利用的低效,最終產生的商業價值成本要追加到客戶和消費者的身上,顯然這不是客戶價值最大化的初衷,也不是企業要追求的目標。


企業要做到內外協同共生,首先要在內部組織的組織形態和價值觀念上進行徹底的變革,因為組織內部的變革是企業獲得新生參與價值鏈的分配的關鍵。其次,企業價值邏輯的重新構建,只有企業正確的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轉型升級。柯達之殤、諾基亞的“杯具”顯然不僅是運營和管理的錯誤,而是商業價值的判斷出了問題。第三,在組織+定位明確的情況下,經營與戰略才能落地產生商業價值,管理與變革才是做對了決策。企業只有創造出市場和客戶需要的價值,讓客戶增值、讓社會進步,商業環境才能夠讓企業實現價值與貨幣的互換,進而實現企業的經濟社會價值。
協同是對當下新商業環境變革的適應性選擇,是對科技進步觸發的生產力發展引起的生產關係變革的適應性調整與應對。經濟社會的進步,商業文明的演變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在於人類對組織模式、價值分配關係、商業與人類社會的深度思考與重構。在這樣的大邏輯背景下,企業和企業家的使命更加的明確,精英價值最大化、知識經濟化的時代才能真正來臨!


– 首席導讀 張老師



邀請您參加:#戰疫21天共讀#線上閱讀分享活動第二期

招募期:即日起-3/22

正式閱讀時間:3/25-4/6


第二期讀本簡介


陳春花《協同》—— 戰“役”之後,共讀管理科普

書名:

《黑天鵝》

[美]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出版時間:

2008-5


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黑天鵝”曾經是歐洲人言談與寫作中的慣用語,用來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隨著第一隻黑天鵝的出現而崩潰。


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然而,無論是在對股市的預期,還是政府的決策中,黑天鵝都是無法預測的。


生活中,隨機性隨處可見,在資本市場也是一樣。

人們總是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和不堪一擊的信念來解釋不可預測的事件;即便是精於算計的專業人士,也難保不被隨機性愚弄,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順應這種不可知的未來。


本書會教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把握黑天鵝帶來的機會,採取應對策略,從中受益。


“我們對風險唯一知道的,就是我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


▼▲

推薦理由


在《黑天鵝》這一堪稱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書中,塔勒布研究了高度不可能事件以及不可預期事件的強大的影響力,相當精彩且極具啟發性—它很有可能改變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好多我們自以為非常清楚確定的事情,在看過《黑天鵝》之後,你會發現實際上我們一無所知。


——《中國證券報》


書與其說是討論金融和統計,不如說是發揮波普爾哲學給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書中處處可見作者對此理解的用心和自成體系。討論到“我們只看到我們看到的,我們沒有看到我們沒有看到的”時,要是能和“人擇原理”對接就更完美了。


其實講述的是人在認知方面的謬誤和統計學的偏差,涉及很多金融行為學的內容。對於統計在經濟研究和金融投機上的誤用和濫用,確實鞭辟入裡。而其思想深度則體現在對波普爾和曼德爾布羅特的研究上。


—— 豆瓣




陳春花《協同》—— 戰“役”之後,共讀管理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