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已長大,我們80後也不服老”,浙江援鄂護理組組長寫下這篇感言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出生於1980年的姚麗霞,是浙江省人民醫院腎臟病科的一名護士,2月19日隨隊來到武漢支援抗擊疫情,轉戰中南醫院、金銀潭醫院,擔任病區護理小組組長。40多天的緊張“戰鬥”即將結束,明天4月3日,她就要隨隊回到杭州了。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姚麗霞生活照

4月2日,姚麗霞接受記者採訪,談及心歷路程說,2003年非典那年,上半年她正在醫院實習,最後一個輪崗的科室是急診科,醫院考慮到照顧學生的安全,讓實習生撤出了一線。“所以,我對非典那年印象特別深刻,下半年我就到醫院正式參加工作了。”

工作17年後,她遇到了2020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從醫院招募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開始,我就報名了,第一批隊員是正月初一來的,醫院考慮到家庭、專業等綜合情況,第一批名單裡沒有我。直到2月18日晚上,我接到了來武漢的通知。”姚麗霞說,她媽媽身體一直不好,如果沒有疫情,本來是準備要做一次骨科手術的。報名的時候,她沒敢告訴父母。從家裡出發去醫院集合的路上,她給父母打了電話,“爸爸媽媽剛開始也挺擔心的,但還是支持我,還特意趕到醫院給我送行。”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姚麗霞工作照

姚麗霞說,她在武漢期間,媽媽看門診,留守杭州的同事們都會幫忙照應。女兒正在青春期,想法獨特而敏感,這次出征,她也想讓女兒明白什麼是責任與擔當。

姚麗霞介紹,浙江省人民醫院第5批援鄂醫療隊一共172名醫護人員,80後佔到了一半以上,而她是年齡最大的80後。她特意為80後醫護人員寫了一篇感言。

以下為姚麗霞文章《90後已長大,我們80後也不服老》——

80後,一個時代的標誌,可是時間都去哪了?最早的80後,已到了不惑的年齡,最年輕的80後,也已跨入而立之年。在家中他們是兒子/女兒,是妻子/丈夫,是爸爸/媽媽,在單位裡更是中流砥柱。突來的疫情,讓這群80後更加明白肩上所揹負的重任。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翁秀萍生活照

翁秀萍,2003年非典時,還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2006年參加工作之後一直在重症監護室,2020新冠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報名支援武漢。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她家兒子今年小學一年級,兒子對她的評價是:“平常媽媽非常依賴爸爸的,媽媽報名支援武漢的勇氣是我學習的榜樣”。出發前朋友問她:“你不怕嗎?”她說:“我怕,這個時候談新冠色變,但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我要怎麼做。”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翁秀萍工作照

來到武漢工作,最初她擔任院感組組長,每一位隊員防護措施是否到位,隔離病房的三區兩通道做得是否正確,都是她掛心的事情。轉戰金銀潭以後,她主動要求進入臨床管理病人,因為她說她有危重症患者管理經驗。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俞苗傑生活照

俞苗傑,年齡最小的80後,也是兒子的父親。出發前一晚,接到醫院電話通知時,他正在給兒子講故事,雖然妻子早有準備,還是打開行李箱,一遍遍地檢查行李。2013年,他的妻子剛懷孕,他要趕赴菲律賓進行災後救援,未能好好照顧妻子和孩子。這次援鄂,妻子還是一如既往支持,他心裡除了愧疚之外更是感激。

“90后已长大,我们80后也不服老”,浙江援鄂护理组组长写下这篇感言

俞苗傑工作照

到了武漢之後,因為他有重症監護經驗,每次排班他都主動要求管理病情較重的患者,他又是組裡為數不多的男性,什麼重活累活,他都主動承擔,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暖男。他說:“看到病人,情況慢慢好轉,一個接著一個出院,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90後已經長大,開始變得更加有擔當,他們的激情與活力,感動著身邊無數的人。社會的舞臺,開始為他們搭建。原來,80後的我們已不再年輕,身上揹負著更多的責任與擔當,但是我們不願意服老,依然感性而堅強,依然對生活對工作充滿了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