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 千古詩鬼骨猶香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賀

唐朝元和年間,一天正午剛過,暑氣逼人。被公務和苦吟弄得頭昏腦脹的韓愈,昏昏然正想入睡,家人忽然推門進來,遞過一卷詩稿,說是門外有個青年求見。韓愈心想這人來得真不是時候,正要揮手辭絕,忽然瞥見那詩卷上的“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詩句,愛才嗜詩的韓愈疲勞頓消,心內狂喜,直呼發現了一個奇才。他連聲說“請”,匆忙穿衣,衣冠不整地大步走進了客廳。

天若有情天亦老 千古詩鬼骨猶香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賀


只見面前的青年,身材細瘦,指爪奇長,富有稜角的臉上長著龐額通眉,瘦弱中透出一股英氣。這位受到文壇巨匠韓愈如此青睞的不速之客就是尚未成名的、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詩壇怪傑李賀,後人稱他為“詩鬼”。 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 ,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天若有情天亦老 千古詩鬼骨猶香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賀

雁門太守行


李賀,字長吉,生於唐德宗貞元六年,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李賀的家鄉昌谷,位於昌、洛二水的匯流處,背靠連昌河,面對女幾山,西鄰竹閣寺,東有鳳翼山,門前就是通連京、洛的寬闊驛道和三鄉驛站,附近還有規模宏大的皇帝行宮連昌宮。女幾山是著名旅遊勝地,上自帝王將相、下至文人墨客、富商巨賈,來遊者長年絡繹不絕。李賀就是在這樣一個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信息靈通、風景優美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而且異常地早熟。

李賀的遠祖是開國皇帝李淵的從父、建國後被封為鄭王的李亮。他的父母都是書香門弟出身,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別喜歡以“唐諸王孫、宗孫”自居,對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貴血統這一點十分自豪,一生念念不忘報效國家。元和五年,李賀抱著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西入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他滿以為憑著自己的才華和韓愈、皇甫湜等人的舉薦,可以一舉成名。可他萬萬沒料到,主考大人說他父親名叫李晉肅,“晉”和“進”同音,他應避父諱,取消了他的考試資格。實際上避諱只是一個藉口,真正原因是牛、李黨爭和文壇的門戶之爭。

徹底堵死進士之路,對才高氣傲的李賀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雪下桂花稀,烏啼被彈歸”(《出城》),他象一隻中彈的小鳥,帶著滿身的傷痕和委屈,回到了故鄉。被剝奪進士資格,是李賀人生旅程中的一大轉折。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斷絕了他的仕途之路,改變了他想從政報效國家的希望,同時又成全了他的詩傑風骨。在此之前,他自覺前途一片光明,自信自己“織可承香汗,裁可釣金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竹》),將來前途無量。而殘酷的現實卻粉碎了他的希望。懷才不遇、憤世嫉俗,讓他靠近人民和正義,寫出了許多批判時政,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作品。如《官街鼓》《秦宮詩》《猛虎行》等 。

受到黑暗勢力的打擊後,在精神和生活的重壓下,他陷入了苦悶、迷惘、傷感、頹唐的消極情緒中,他是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但所寫詩句卻不離泣、淚、冷、寒、哭、愁、恨、悲、秋、傷、古、老、死、鬼、魂等字。如“江娥啼竹素女愁”、“嗷嗷鬼母秋郊哭”、“淚眼看花機”、“山頭老樹吹古香”等等。由於傷感,他常常想到死,“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小小年紀,心已枯死如灰,不僅如此,他又由死進入鬼的世界。他的詩鬼氣很重,寫到鬼魂的詩句很多, 如“願攜漢戟招詩鬼”、“冷雨香魂弔書客”、“鬼燈如漆點松花”等等,不勝枚舉。還有一些詩,通篇都是寫鬼的。如《感諷五首》其三“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低迷黃昏徑,嫋嫋青櫟道。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

這種苦悶、迷惘的陰冷心境,直接影響了他的生活態度,讓他感嘆人生無常,不如及時行樂。如《相勸酒》《莫愁曲》《南園》之十等,都不同程度地表露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他在長安居留期間,是歌樓妓院中的常客,飲酒更是無度,還寫下了許多豔情詩。如《石城曉》是描寫宿娼曉別的,《河陽歌》是描寫重寫舊好的,他最長的一首詩《惱公》,也是一首狎遊紀事詩。

李賀雖然寫了許多頹廢詩、豔情詩,但這些在他的全部詩作中居次要地位。李賀針砭時弊、反映社會現實的篇章所佔的比重並不小,無論思想性、藝術性,都不乏為時代的上乘作。他因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 27歲便英年早逝。雖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這樣年輕竟然在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孟郊等群雄爭鳴的中唐詩壇上,奪得一個顯赫的席位,在繁花似錦的唐代詩苑中育成一株光彩奪目的奇葩,開創一個引人注目的長吉體詩歌流派,譽騰當世,影響遠及千年,是我國詩歌史上絕無僅有的、令人驚歎不已的奇蹟!這個奇蹟本身就給李賀這位才奇、貌奇、早慧、早夭的青年詩人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其《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則被編入教科書。他留下了 “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形容了強烈的傷感情緒,以致在唐代無人能對出下聯,宋及後世的詩人常常引用或化用此句,不過抒發的感情則各不相同,最為出名的就是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亦有引用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 千古詩鬼骨猶香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賀

李賀像


李賀的詩一為借古諷今,二為發憤抒情,三為神仙鬼魅,四為詠人詠物。其鬼、泣、血、死被後人稱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