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目前,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總體偏重

,其中小麥條鏽病已經在華北麥區、黃淮麥區、長江中下游麥區和西南麥區都有發生。

自建國以來,該病在我國年均發生400萬hm2左右,每年都因該病害造成大量的小麥產量損失,特別是 1950、1964、1990、2002和2017年5 次大流行,發生面積均超過 550 萬 hm2,損失小麥共計138億kg。

小麥條鏽病對小麥生產具有毀滅性的危害,流行年份可以導致小麥減產40%以上,甚至絕收。

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病原特點

病原菌:條形柄鏽菌專化型。

孢子(尤其是其夏孢子和鏽孢子)可隨高空氣流遠距離傳播,具有暴發性和大區流行的特點,其如何有效防控目前仍是國際難題。

該病在世界五大洲均有分佈,我國是世界上小麥條鏽病發生面積最大、危害損失最重的國家之一。

我國病害發生流行規律比其它國家更加複雜多變,自成獨立的流行體系,常年主要發生地有甘肅、寧夏、新疆、青海、陝西、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等省區。

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識別方法

發生部位

主要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

苗期症狀

幼苗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

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成株葉片症狀

初發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為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鏽被色粉狀物。

小麥近成熟時症狀

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

後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區別於小麥稈鏽病。

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易混淆病害

條鏽病嚴重時與葉鏽病、稈鏽病在症狀上容易混淆。一般葉鏽病菌夏孢子堆近圓形,較大,不規則散生,主要發生在葉面,成熟時表皮開裂一圈;

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稈鏽病

則多發生於莖稈,病斑大而紅。

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

流行規律

侵染規律(4個環節)

越夏——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傳播

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越夏

寄生高寒山區晚熟冬、春麥和自生麥苗上,期間有多次再侵染,其越夏的基本條件是夏季最熱一旬(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平均氣溫在 23℃以下以及晚熟小麥和自生麥苗重疊生長達 30 d 以上。

侵染秋苗

侵染傳播2-3次

越冬

華北德州—石家莊—介休線(北緯 37°-38°)是條鏽菌越冬界線,此線以北地區 1 月份均溫低於-6℃ - -7℃,病菌不能或難以越冬,此線以南可以越冬。

研究表明,隴南和四川西北地區是小麥條鏽菌新小種產生的主要策源地,容易使生產品種"喪失"抗鏽性。

防控措施

防治策略

加強病情監測,實施分區防治。封鎖發病田塊,減少菌源外傳。發現一點,防治一片。及時控制發病中心。

預防措施

在越夏區,春季遮蓋轉主寄主小檗四周的麥秸堆,阻止條鏽菌有性生殖發生,降低條鏽病毒性變異速率。

應急防控

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並且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

防治藥劑

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丙環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類抗菌素、烯肟·戊唑醇等。

警惕!小麥條鏽病高發,請種小麥的農友注意防範!

欣欣溫馨提示各位種植小麥的農友,一定要多多關注田塊情況,不僅看自己的,也要看附近農友的,一旦發現及時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