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法則中懶螞蟻的故事

日本科學家曾經對日本黑蟻群的日常活動進行了長期而系統的觀察。研究發現,在每個蟻群中,都有將近80%的螞蟻終日辛勤勞作,一直忙著進進出出、尋尋覓覓;剩餘20%的工蟻卻東張西望,遊手好閒,不積極參加勞動。科學家在它們的身上做了標記,稱其為“懶螞蟻”。接下來,科學家們故意切斷了蟻群的食物來源,很快,那些平時裡無比勤快的螞蟻們變得一籌莫展,急得團團轉,而被拿來當成反面教材、備受鄙視的“懶螞蟻”卻鐵肩擔道義,帶領著蟻群向它之前早就偵察到的草肥水美之地迅速轉移。隨後,科學家們又把所有的“懶螞蟻”都抓出來單獨放在一處,結果其內部結構很快進行了分化,其中80%的“懶螞蟻”變成了勤快螞蟻,剩餘的20%則“懶惰”依舊,而它們之前所在的蟻群則停止了工作,亂作一團,直到把那些“懶螞蟻”放了回去,原來的蟻群才恢復了之前分工有序的生活狀態。這正符合了帕累託“80/20”的效率法則——80%的螞蟻勤奮不已,任勞任怨,但在緊要關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平時總是觀望的那20%的“懶螞蟻”。

二八法則中懶螞蟻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