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之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在这个章节里,我确实感觉到了吃力。很多比较抽象的专业术语,自己理解不到位,很难吃透其主要思想。

首先提出分离课题,既要分离,又要有相互的联系。真是很难做到,也不容易理解。用哲人一句话来概括: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观。

前面提到过的脸红恐惧症的女学生,他为什么会的脸红恐惧症呢?阿德勒心理学不把身体症状与心灵分离开来考虑,而是认为心灵和身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好比由于内心的紧张导致手脚会发抖、脸会变红或者由于恐惧,脸色苍白等。

理性和感情、意识和无意识也是一样。一般情况下,冷静的人不会因被冲动驱使使自己大发雷霆。我们并不受感情这一独立存在所左右,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像这样,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作“整体论”。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苦恼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得到别人的认同感,从而提升自己的成就感。我也有这样的心理,在工作中一直想的到领导的认可,别人羡慕的目光和赞赏。但是人际关系的“终点”在哪里呢?

哲人用五个字提炼了精髓所在:“共同体感觉”

字面上理解,我个人的观点意思大致上就是指找到与他人的共同处,和自己的共同点一样的这种感觉。很少去这样思考过,去理解他人,赞同他人甚至两人有共同的位置。全面的去考虑问题,挺无私的一种想法。做起来是有困难的,需要在以后的人生当中多去理解他人。

真正的解释来了,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为了这个指标,我们是不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目前所处的状态去很好地理解和把握。青年人提出了疑问: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自己的印象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多吗?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的理解是不知道为别人考虑,自己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希望周围的人都围着自己转圈,要是有点小权利的话,可能还会横行霸道,比较专制的人,大家觉得呢?

哲人经典的解释: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凡是执著与“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把自己从大的中心放到自己拥有的位置吧。世界是一张大地图,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位置,一个小中心。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不要去回避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像是不去回避工作、交友、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积极主动的去面对。

直面人生的课题,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哲人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假设你是学生,只看到“学校”这个共同体。也就是说,学校就是一切,我正因为有了学校才是“我”,这个之外的我根本不存在。也没有太多的人会去关注我。

但是在学校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成员,如果学校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话,那么嗨可以到学校外面找到。可以转学或退学,切断与以前学校的联系。

现在好多人都愿意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同样的道理,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就好比停留在被子里,躲在一个避难所一样。虽然能够临时避雨,但外面真的有暴风雨来,它不会停止。

说了不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带给大家。哲人告诉我们,分离课题如何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提到了“横向关系”的概念。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人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金句来了: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答案,正是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

现在的我,好像顿时恍然大悟了。我对家里的孩子和父母有时候也是如此,总是想把父母身边来照顾,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感受习不习惯,生活方式饮食等是否能同频?而对于孩子,总想给他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忙于工作很少陪他一起玩游戏或者出去游玩等等。在学习中对他要求严厉,不管能不能接受我的解题方法,总是很不耐烦的训斥孩子。

原来我一直和他们都是纵向关系,把自己和他们没有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我们虽是不同的个体,但平等。

前面说到,阿德勒心理学其实就是勇气心理学。这些勇气都用那些呢?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叫“鼓励”,有价值才有勇气。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如何知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呢?只有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时”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对别人有所帮助,对他人有所贡献,这些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世界是个大家庭,只要存在着,每个人都有价值。需要我们去感知自己的价值所在,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关系。

哲人总结到:如果能够与某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这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的确,尊敬长者非常重要。公司里职责差异也会存在,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

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要想真正理解共同体的感觉,需要时间。我也一直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尝试改变。说实话挺难的,这需要每遇到此类问题后,在生活中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角度,多去理解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