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识刘敏:找到你的同路人

观识研究院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南开大学旅游经济学学士

本文节选自《拥有职场任性的资本 - 职业化的工作方法》一书

在工作中找到互相交流鼓励的“同路人”很不容易,没有“同路人”的时候异常苦闷,还很容易自卑。我曾在珠海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公司虽然有规模,但是没有什么规范的制度,一切看老板的喜好。这个时候,我在工作中找不到很多的成就感,同事中志同道合的基本上没有。每天的工作似乎就是疲于应付。工作不忙,我自己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业余时间应聘了珠海电视大学的兼职讲师,又发表了几篇文章,才很好的调整了自己的心情。那时候,我很想有位知心“同路人”,相互鼓励、相互排遣,可是一直没有,直到来到北京,才发现很多跟自己相似的人可以互为“同路人”。

裴蓉 - 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理学院的教授,是考研时的同屋,我们在人大的筒子楼相见时,一见如故,她刚从广州到北京,报考博士,我刚从珠海回来报考硕士,两个人同吃同住了近半年时间,直到房东要收回房子,我们才各分东西。我们互为“同路人”,起源于一起复习考试,看书学习就自然交流观点,便会有互相的影响。毕业后我从事咨询行业,她做了大学老师,所关心的领域有相同之处,于是就互相帮助,我到她的课堂做过嘉宾,我做研讨会也邀请她和她的学生参加,成为专业外的“同路人”。

观点 “同路人”并非普通的好朋友,而是事业相互提携的同业中人

工作了几个公司,我发现工作比较愉悦的环境一定是公司内有很相同志趣,相同价值观的人,如果能在同一个公司找到自己的“同路人”,那是一件幸运的事。

“同路人”的特点是,双方有相似的特征,比如经历、教育背景、家庭或者出生地,但这并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双方互相欣赏、相互赞许对方的长项优势、相互学习竞争,又互相提携帮助。这才是具有“同路人”共同价值观的体现。

一个公司的“同路人”,好的方面是交流沟通的方便,不好的方面是难免让人误会为“小团体”,但是正面积极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更多的“同路人”是在同学、同业、朋友甚至是客户群体中发展起来的。前面三个群体发展为“同路人”,是可能的,但是客户中也可以发展为志同道合者吗?

事实上还真是如此。我曾经服务过不同的客户,相互深入沟通的客户不下十几个,当然同为“同路人”,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服务对象的基础。客户发展为“同路人”是双方需要坦诚相待,专业方面的沟通,可以拓宽人的视野,可以横向了解外界信息,可以分享别人的经验。

王英辉 - 我们在当年一次培训课上一见如故。那次我们公司举办《营销管理》的公开课,课程第一天,我就发现,有位坐在前排的学员,非常踊跃地发言,提出不同角度的观点,或者对其它学员的观点给与评价。中午用餐时,我主动跟她坐在一起,发现跟她的很多观点有不约而同的相似。于是一对互帮互助的志同道合者,就在那时建立了关系,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彼此对对方事业的关注,甚至会多于对自己事业的关注。王英辉成功地处理了个人、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教练”,正是她的成长,让我获得了创业路途中少有的“陪伴者”。

“同路人”的关键作用还在于能真诚指出相互的“弱点”,指出改进的方向,只有平等交流平等对待对方,才可以坦诚相待,这是你的上司,你的导师都不能替代的角色。

孙远 –南开大学87级旅游经济管理专业同班同学。孙远在天津经营着一家面向外国人安家的专业服务公司,她经历了常人没有的经历:弟弟年纪轻轻得了癌症,常年住在她家,妈妈操持着为儿子治病,2010年我准备博士论文“智力创业者群体研究”时,专门访谈了她。她说,有一段时间,她感觉自己支撑不了事业和家庭的重担了,想歇一歇。这时候,妈妈说,你是可以歇了,但公司怎么办?弟弟生病高额的医药费怎么办?儿子国际学校的学费怎么办?在迷惘的时候,她参加了新加坡一家公司的“超越自我”体验培训,从尼泊尔飞越喜马拉雅山;在澳门她参加巴哈伊会议,跟潘石屹聊了一次,潘石屹的一句话鼓励了她:你是被选中举蜡烛的人!你应该把蜡烛举得更高一些,才可惠及更多的人!而这句话也时常鼓励着我,跟孙远一样,做那个举蜡烛的人。

“同路人”不只限于一个人,而可能是不同方面的一组人,这组人对于每个人都是知心朋友,又不限于朋友,“同路人”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相互鼓励:升学、升职时互祝对方的成绩。

2. 相互提携:互相捧场对方的重要活动,例如,展览、专题会议、新书发布会、研讨会等。

3. 相互劝导:做工作不顺心,业务不顺利,成绩不理想的安慰剂。

4. 相互分享:分享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专业成果案例。

5. 相互提醒:做骄傲自满时、放弃努力时,和工作懈怠时的醒钟。

“同路人”好像自己的一面镜子,互相对照才会起作用,同时又是一条路上的同行者,让你在前行的道路上多一个知音和多一个伙伴,因此又多一份执着,增加一份动力。

给你的建议

• 开放自己的心态:心胸开阔者才会有“同路人”,心胸狭小,计较个人的得失,相互嫉妒对方的成绩,往往不好将普通朋友转换为同业朋友。

• 展现自己的优势:多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才会成为大家结交的对象,而众人接纳的对象,才可能成为别人的同路人。没有展示个人特点的人,很难有机会被别人发现。

• 主动帮助别人:助人才会助己,帮助别人就建立了跟别人持续相处的基础,举手之劳的帮助,自己不损失什么,得到的却是更多,特别是在别人需要援助之手时,不要忘记一句劝慰的话,都可能成为友谊的开始。

• 建立平等的沟通:平等对话是“同路人”沟通的基础,不是指导被指导,帮助被帮助的关系,而是互为指导帮助的关系,如果总爱居高临下地跟同龄人相处,终究难以持久地友好相处。

观识刘敏:找到你的同路人

《拥有职场任性的资本 - 职业化的工作方法》本书以一个人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为线索,将职业起步期职业选择、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职业发展期专业技能、客户管理和销售管理以及职业成熟期的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和创业管理完整展开,既有实例,又有观点,既结合实践的体会,又有可操作的步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