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文|孕嬰育兒經

2019年,一篇名叫《那個捧著孩子臭腳丫的父親走了》在網上被瘋傳,講述的是一個42歲單親爸爸,獨自照顧17歲自閉症兒子的故事。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故事發生在福建福州,這個單親爸爸叫林熙,多年來一邊打著各種零工,一邊照顧自閉症的兒子,開過網約車,也當過廚師,開車時會讓兒子安靜地坐在副駕駛,可是不是每一名乘客都能理解,有些人會因此取消訂單。

這種無奈又無助的感覺,沒有地方去傾述,空車跑的時候,經常會一邊流眼淚一邊聽著兒子不時發出的聲音。

經過不停的努力,終於給兒子找到一家可以託管的機構,在入園前寫了10個注意事項給老師,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把兒子的情況,儘可能詳細地告訴老師,害怕兒子到新環境後給別人添麻煩。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天不遂人願,就在給兒子送到託管機構不久,這位父親就猝死在了工作崗位上,距離他過完42歲的生日沒幾天。

當時我看這篇文章是一邊流淚一邊看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以想象到,這位父親,對兒子投入的愛,遠比別人還要多。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下自閉症。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內向”的孩子就是自閉嗎?

對於自閉症,大家可能會有一個誤區,一些家長朋友,覺得孩子靦腆、不愛說話,就懷疑走進孩子患了自閉症。

我的一個醫生朋友,說他遇到過一些家長經常問他,“我家孩子很自閉,要怎麼辦呢?”,醫生朋友就問:“你家孩子是膽小、害羞、自卑、自閉還是內向?”,大多家長回答都是“這幾個說法難道不一樣嗎?”

家長們有擔憂很正常,但是要知道內向和自閉,完全是兩個概念,天壤之別的差距,不能說內向的孩子就是自閉。

內向指的是性格,而自閉是一種臨床疾病,每個人性格都不同,有外向自然也就有內向。

比如,帶孩子去兒童遊樂園玩,外向的孩子對於外界刺激的需求量大,可能喜歡找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而內向孩子,會覺得自己一個人靜靜地玩挺好。

家長可能會問,那到底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我覺得內向和外向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孩子自己舒服就是好的。

自閉症在醫學上屬於一種感知障礙,比如我們拿著一隻香蕉,描繪這是一種水果、黃色的、長長的,一般正常的孩子都會猜出是香蕉,自閉症的孩子不會去猜,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內向和自閉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什麼樣孩子才屬於自閉症

1、有溝通社交障礙

與他人溝通或者社交過程中,有很明顯障礙,或者壓根就牴觸溝通,別人與他溝通時也不想理解其中的意思。

2、有重複行為

一般小朋友擺積木,會按照自己的想象搭出各種場景,自閉症孩子通常會把積木從小打到大排列好,他認為最好的遊戲,就是對物品就行排列擺放。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自閉症也有輕重之分

舉個例子,我們畫一條直線,直線起點一端是正常孩子,終點端是自閉症孩子,自閉症的孩子越靠近起點說明症狀越輕,叫高功能自閉症;反之越靠近重點病情越嚴重,叫低功能自閉症,這個理論被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自閉症和其他身體疾病不同在於,拿感冒舉例,感冒的症狀大相徑庭,流鼻涕、打噴嚏、身體乏力,但同樣是自閉症,高功能自閉和低功能自閉表現是截然不同的。

高功能障礙可能一般的生活都可以自理,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踢足球、游泳、上學;低功能障礙情況會更加複雜,甚至連正常的說話都是問題,雖然都是自閉症,但是兩者差異還是很大的。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關於自閉症的電影《海洋天堂》劇照


自閉症要儘早發現

我國目前大概有3億左右兒童,其中300萬左右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閉症,比例還是挺高的。

文章一開始的故事中,那個男孩還患有癲癇,說明大腦受到了某種傷害,可能在早期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

為什麼說自閉症要早發現、早治療,因為自閉症治療最佳時期是在3歲以前,如果3歲前能夠發現,並且進入到專業機構,得到專業的治療和培養,有很大幾率讓孩子可以融入到這個社會。

但是目前的醫療水平,自閉症還很難被治癒,家長們要做的是,不要刻意改變孩子,而是幫助他找到自己。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導致自閉症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醫學上對於自閉症成因的觀點主要有2種:

1、跟父親年齡有關

2011年瑞典《分子心理學》雜誌發表過一篇文章,發現父親在50歲之後有小孩,孩子患自閉症的概率會增加2.2倍,並且會有隔代遺傳的現象。

2、胚胎髮育時受外界干擾

哥倫比亞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經過十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媽媽在懷孕20周左右時,有過發燒的情況,孩子自閉症的概率增加40%,發燒多次的話,概率就會成倍增加,也就是說,媽媽身體的健康狀況,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患自閉症的概率。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孕婦補充葉酸,會降低自閉症的患病概率,孕期補充葉酸是很有必要的。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比“醜化”更可怕的是“過分美化”

部分人覺得自閉症就是智力低下,對自閉症進行“醜化”,比這更可怕的其實是“過分美化”自閉症人群。

“過分美化”會讓家長陷入幻想中,認為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個“天才”,就是因為一些媒體,把自閉症和天才劃上了等號,甚至幫助自閉症兒童舉辦畫展、藝術展。

這些過分的美化,會讓一些家長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象,用盡各種方法逼迫孩子發揮出才能,不停地壓榨,對孩子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

家長們要充分認識到一點,孩子患的是一種疾病,而不是“天才病”。

42歲單親爸爸工作中猝死,給未成年自閉症兒子留下10條忠告


日常接觸自閉症兒童,要如何相處

在我們身邊,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患自閉症的孩子,在跟自閉症孩子接觸時,要慢慢試探他所能接受的程度,慢慢的靠近,肢體上的接觸,慢慢拉起他的手,千萬不能上去一下子抱住他,這種刺激會很難讓他接受,甚至是崩潰。

自閉症兒童喜歡用感官感受這個世界,喜歡摸不同的東西,在沒有危險和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儘量讓他多去感受。

如何培養內向孩子的社交力

這段看起來可能有些跑題,我覺得為了解答前面一些家長,對於自己孩子內向方面的擔憂。

如果孩子只是簡單的內向,家長不需要做任何干預,雖然他們可能不太喜歡熱鬧的場所,但並代表他們沒有朋友。

需要家長干預的是自卑和害羞的孩子,給家長3點建議:

1、培養孩子的自信,在家裡說話時,讓孩子放慢語速,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

2、孩子拒絕在公共場合為大家表演,不要強迫他,回到家可以讓讓從1對1表演,慢慢過渡到1對多。

3、如果孩子還是不敢上臺為大家表演,可以讓孩子站在臺下,用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問他“大家都在為臺上的小朋友鼓掌加油,並不是他演得好大家才鼓掌,就算演的不好你就不鼓掌了嗎?所以不要擔心,上臺後不管演得好不好,大家都會為你鼓掌加油。”

有一位社會學家做過一項統計,內向的人占人群比例大概30%,但是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近一半的領導者都是內向的性格,還有像愛因斯坦、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股神巴菲特等等這樣的名人,也都是內向性格,所以內向沒有什麼不好。

自閉症這個話題離我們並不遙遠,很可能你孩子的班上哪天就會來一個這種孩子,我們事先了解了自閉症,就可以給孩子正確的介紹這種疾病,如果家長都可以用善意的方式給孩子進行講解,自閉症的孩子就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避免遭到錯誤的對待,自閉症兒童需要這種良好的社會環境,這對他們重返社會有著重大意義,希望這一天可以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