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剛復工,國外又取消訂單,外貿企業陷生死攸關之戰


國內剛復工,國外又取消訂單,外貿企業陷生死攸關之戰

“沒想到全球的貿易一下子因為疫情癱瘓了,這兩天我天天接到的通知就是‘stop(停單)’,因為他們(客戶)都封城了,貨物發過去了也到不了。”江蘇揚州榮佳帽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袁琴心力交瘁地告訴《中國企業家》,自2月10日復工之後,起初公司還能正常接到一些海外客戶的單子,但到3月10日左右,他們陸續接到客戶發來消息說要求取消、延緩訂單。

袁琴的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傳統的紡織企業,主要生產出口各式旅遊帽、服裝、手套等,年產量達80萬打,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南北美洲等十幾個國家,其中歐美地區佔比達90%。

最近公司重點生產春節款帽子,前不久剛完成了意大利的出貨。但自從3月10日開始,她接到其他客戶的通知說要暫停訂單,由於手上已經做好一部分貨物在等待交付,客戶突然要求暫緩出貨,風險最後就全部由她和公司來承擔了。

以往,袁琴的公司也會接一些世界盃、歐洲盃球員相關的衣服、帽子訂單。今年原本要跟西班牙的一家足球俱樂部合作一筆2萬美元的帽子訂單,但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3月23日晚上,西班牙足協和西甲聯盟達成一致,確定將所有足球比賽無限期推遲下去,這筆2萬美元的單子也都打了水漂。

“雖然早有預測,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江蘇奧美麗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大兵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

2月25日,公司正式被批覆工後,原本快馬加鞭地希望追趕2月份的滯留訂單,但到了3月中旬,陸續有一些來自澳洲、英國、法國的中小客戶給他打電話要求取消訂單,“有的暫緩,有的直接停掉了。客戶也沒說具體延遲到什麼時間,只是先暫停、延緩交付。現在這些國家處於封鎖狀態,他們自己也沒法確定,我們在美國的分公司也已經被要求停工了。”張大兵對《中國企業家》說。

截止到3月25日,他預算由此帶來的損失大概在100萬~150萬美元之間。按照協議規定,一般的訂單會收20%~30%的定金,即使收到了賠付金,他表示公司依然面臨著巨大損失。“物料成本大概佔60%左右,一旦這個客戶取消了訂單,我們只收總訂單20%到30%的資金作為賠付金,我們自己還要承擔40%左右的成本損失,也就是說一張100萬美元的訂單,我們至少會損失40萬美元。”

原定於3月18日~21日、3月28日~31日在廣州舉辦的第45屆中國(廣州)國際傢俱博覽會和2020中國廣州國際傢俱生產設備及配料展覽會已延期舉辦,這使得原本的20多名海外客戶也取消了來訪洽談合作的行程,張大兵預計,由此造成的商業損失至少在150萬美元左右。

如果說,出口企業在2月面臨的是“發不出貨、客戶不斷來催促”的問題,目前面臨的就是“沒有訂單、市場需求萎縮”的問題。反映到貨運上,情況也並不樂觀。華威貨運(中國)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家》,原本3月復工後貨運比2月的情況好轉,客戶也陸續出貨,但自本週開始,部分客人開始取消貨運訂單。

“最近美國部分客戶暫停下單,因為那邊倉庫收貨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也暫停出運,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公司的出口量下降約15%。”上述負責人稱。

來自廣東東莞的一家跨境經營外貿針織衫長達十年的青莞服飾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家》,最近復工後,出口法國、巴西以及一些歐盟成員國的訂單確實陸續在減少,目前公司還有一千多件貨物處於延遲狀態,或將面臨著10萬元左右的損失。同時,與去年同期兩萬件出貨量相比,今年訂單少了近四成。

目前,張大兵和袁琴都在消化各自手上2月份滯留的部分訂單,但接下來的3月到6月,他們的公司就會面臨著“沒有訂單、沒有營收”的生存困境。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這些皆因疫情所致,現在全球經濟處於困難時期,也是外貿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困境,“現在的根本問題在於沒有訂單,與成本和競爭力無關,外需的變化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國內剛復工,國外又取消訂單,外貿企業陷生死攸關之戰

從復工到再次停工

復工之後,工人們以為就要回歸正常的上班狀態。誰料,被取消訂單後的企業主不得不讓工人們臨時放假,或勸說他們另尋其他工作機會。

“有些企業主甚至直接當場解散所有臨時工,一些員工聽到解散,當場就哭了。”一位杭州的工人如是描述。

身在揚州的袁琴對此並不覺得驚訝,她覺得很多外貿企業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還會繼續維持這個狀態。“因為沒有訂單,就意味著工廠將會再次陷入停擺”,企業是被迫停工,讓員工“放假”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們其實已經推遲上班了,後來的一些訂單還在陸陸續續出。但是做完這一部分訂單後,到3月底,我們不知道會怎麼樣,因為我們沒有新的訂單了。沒有訂單的話,那就只能放假。”袁琴無奈地表示。

她進一步解釋道,“目前部分訂單還在生產中,還不太忙,但員工的工資收入肯定會降低。”客戶陸續取消訂單,對工廠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公司有360名員工需要支付工資。

由於其公司財務執行的是“45天發工資”的原則,前不久公司剛給員工發了1月的工資,最近準備發放2月的工資。記者追問,有沒有找到更好的應對措施,她無奈地說,“只有等工資表出來,才能決定接下來的方案。”


據她透露,不少工人在接下來的4月可能會面臨著只拿基本工資的情況。“公司不賺錢,能把工人養活,就不錯了。”

擁有350多名員工的張大兵也表示很有壓力。“要養這麼多人,一個公司的壓力還挺大的。”但他和團隊做了最壞的測算,“如果從4月到9月,沒有一張訂單的話,我們至少要虧損1500萬人民幣,這些大部分是用於維持員工的基本工資。”

不過復工後,由於目前公司手上的一些單子還需要工人去執行,張大兵和公司在思考一些可以延緩員工生存壓力的措施,“比如先給員工發基本工資,延遲繳納養老保險等,這樣讓員工們省下錢來,先保障基本生活”。

張大兵感慨,這也是他創業20多年來公司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危機。“最近我和員工講,辛苦創業多年,一夜回到創業前。以前創業是‘啥也沒有’,現在只能這樣想,再次從零開始,著急也沒用。”

國內剛復工,國外又取消訂單,外貿企業陷生死攸關之戰

命運攸關之戰


“寧波眾多企業最近遭遇了大量訂單要求延遲交貨,甚至直接被取消訂單,從而導致產品庫存積壓、資金鍊和供應鏈難以為繼。”3月25日,在拼多多和寧波合作的一場電商活動現場,寧波市副市長李關定直言道。他進一步指出,由於外貿交易受到影響,國際供應鏈又影響了寧波市制造業的復工。

中國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承擔著大量歐美品牌的代工生產,保訂單一直被視為出口企業的命運攸關之戰。商務部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我國重點外貿企業已基本復工,產能恢復率超過70%的重點外貿企業佔比已經達到71.3%。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60多個國家先後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受此影響,一些國家的生產、消費等領域受到衝擊,貿易活動減少,訂單被取消。沒有了新訂單,國內剛剛復工不久的外貿企業不得不進入新一輪的“停工停產”狀態,一些企業甚至瀕臨生死邊緣。

3月21日,一份“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的公告引發關注。公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其最重要的客戶美國寶利“FOSSIL”已全部停止下單,同時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這導致工廠無法開工,公司經營遇到重大危機,面臨關停風險。

據海關總署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在世界經濟放緩、貿易保護加劇以及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中國1~2月出口同比回落17.2%,進口回落4%。

近日,一些外貿企業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一致表示,由於歐美地區疫情暴發,市場需求出現了暫時性萎縮,不少品牌紛紛暫停、取消或延期交付訂單,這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此前在接受《時代週報》採訪時表示,海外疫情的加速擴散將拖累中國外需和全球化佈局較高的製造業。美歐日英等發達國家是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佔中國出口和進口比重分別達到40%和32%。主要發達國家疫情如果繼續發展,將對中國外貿造成較大沖擊,或將導致今年二季度乃至更長時間內中國出口增速維持低位。此外,一些國家生產停滯會導致部分國內產業鏈並不完整的工業生產受到拖累。

未來幾個月,“沒有訂單,將會是企業最大的損失”,這也是很多外貿企業接下來要面臨的現實,他們如何在危機中尋找出路?

國內剛復工,國外又取消訂單,外貿企業陷生死攸關之戰

線上轉型謀生

有觀點認為,因為現在處於一個特殊時期,整個市場需求只是面臨“短暫性萎縮”,而不是“市場需求不存在”的問題。因此,面臨著種種不確定性,海外的訂單需求只能等恢復,外貿企業唯一確定的是自救。

趙慶明認為,疫情的蔓延只是在短期內對出口貿易產生不利影響,主要是訂單的取消。但從長遠來看,接下來的外貿企業可能會面臨類似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那樣的危機。雖然現在外貿企業普遍感到迷茫,但對於企業而言,積極一點的應對就是直面問題,趁機加強產品的研發,為未來更長遠的發展做好儲備。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莊帥也認為,現在外貿企業尤其是跨境電商所面臨的危機和2008年時有些類似。但較之2008年,現在國內的外貿企業可選擇合作的方式和渠道更多元,“以前僅有阿里的淘寶,現在新增了拼多多、京東等平臺”。

他分析稱,現在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普遍的方向是向內需調整,企業可調整市場方向、生產線、價格、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和技術。“外貿企業也可以借這次疫情切換下市場,從重點聚焦歐美市場開始轉向深度開發非洲、東南亞的市場。”

袁琴說,雖然不知道下個月會怎樣,但她不能坐以待斃。她開始和團隊嘗試自救,比如嘗試拓寬產品品類,除了做帽子,也開始做餐飲業需要的圍裙、工服等。

有員工也提出轉型,袁琴也想過向線上轉型。但她覺得時機並不成熟,等到想去發力的時候,這個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現在投入,一要考慮設計團隊、運營成本的投入;二要考慮行業的機會。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去做轉型,反而會把企業搞垮,我們是做紡織的,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優勢。”不過她也在考慮,和淘寶團隊合作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尚未復工以前,張大兵就寫了一份詳細的復工方案,在方案裡他分析了公司面臨的幾個“癢點”——出口型企業將會遭遇連續性的打擊:一是來自美國的關稅打擊;二是企業自身經營嚴重不足,導致成本短期過度升高;三是全球疫情導致市場動能降低,需求不足對企業進一步打擊。

彼時,他預測公司的訂單將減少20%,復工後卻沒想到客戶幾乎取消了全部訂單或延後,海外市場的變化讓他定下的“小步快跑”策略失效。“原本我們預計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能增長20%左右。但現實情況是不但沒有增長,能保留去年的20%就不錯了。如果美國今年5月不能正常復工,疫情繼續惡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

在接下來的自救方案裡,張大兵想了兩點:一是儘可能增加國內訂單,來抵消取消訂單造成的成本損失;二是針對已經做好但滯留的產品,使用替換策略。“由於公司有40%的產品屬於通用產品,如果某個客戶不要了,我可以再賣給其他客戶。”張大兵也考慮將外需市場暫時轉向內需市場,這樣或許能夠減少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