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全球化該何去何從?

牧歸796


應該說,這次疫情是對全球化的一次考量和檢驗,全球化的長短優劣,全球化下的機遇、風險和挑戰等在疫情洶洶之下更加清楚地暴露了出來。疫情清楚地證明,全球化的下國際社會,資源在全球範圍內配置,產業分工合作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產業鏈在全球範圍內循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大災大難來臨,必須按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維方式和交往方式認識和處理世界性難題。通過這次疫情,可能有倆種情況,一方面世界各國對全球化的認識體會更加深刻,參與全球化、維護全球化的積極性更加自覺主動,另一方面可能相反,更加放大或者看重全球化的不足和弊端,特別是否定全球化下國際產業分工和產業鏈的積極作用,強調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強化逆全球化思維,走向閉關鎖國,以鄰為壑,自我循環,自成體系。特別是美國,這幾年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疫情之後,有可能再製定採取一些反全球化的措施。


思之遠方


個人以為要為加強疫情管理,實現精準防控,並促進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恢復,多地在疫情期間不約而同地先後啟用了健康碼方案。

從企業復工復產、居民返城核驗,以及公共場所出入管理等場景的應用效果來看,健康碼作為廣大民眾日常出行的重要憑證和防疫人員查驗的主要依據,基本實現了一碼一人、一碼複用、一碼通行和人群全覆蓋、聯防全覆蓋的初期目標;在持續精準防控和生產生活恢復這組關係平衡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為政府智慧管理手段與公民誠信體系及其社會責任感的一個有機結合。

究其本源,健康碼的底盤就是eID:電子身份證,或CTID:CyberTrusted identity,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以下統稱eID)。

“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動態管理是基於eID的首個應用,出入通行憑證是第二個應用。這些應用場景是eID在疫情防控期間迅速推廣並全人群覆蓋、全流程掌辦和全領域聯防的有益嘗試。

在這些應用中,健康碼不僅把卡片材質的身份證明變成一枚手機終端的二維碼,並將使用者的健康信息附著其中;在實現個人信息數據化的同時,也使這些數據得以跨領域、跨層級、跨部門流動;通過疫情防控這一“小切口”,實現了eID體驗的全面普及、智慧城市項目的全民參與和數據驅動治理觀念的全域更新。

當然,健康碼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01 安全性較差

和實體身份證一樣,健康碼還沒有解決冒用、製假等傳統安全漏洞,存在盜刷的風險,已有多地發現冒用他人健康碼行為。

02 用戶體驗無明顯改善

對使用者而言與刷實體身份證並無本質區別,一些老年用戶和低齡兒童,因為沒有智能手機,只能採用打印二維碼的替代方法。同時也不能做到嚴格意義上的“零接觸”,只是最快解,而非最優解。

03 個人隱私缺乏有效保護

一些地方對掃碼端採用了分級賬戶管理,以降低隱私洩露風險,但尚未建立完善的隱私保護機制。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健康碼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繼續發揮作用,但疫情終有結束的一天,疫情過後,健康碼應該何去何從?

目前看來,無外乎兩個選擇:一是停止使用,並及時清除相關數據。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同時,嚴格遵循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存儲限制原則:即以可識別個人身份的形式存儲的數據,存儲時間不得長於實現處理目的所必需的時間。

比如:旅行社在為非會員個人提供一次性旅遊服務中獲取的個人數據,應在服務結束及時清除。如此,能夠規避數據安全風險,以物理清除的方式保護個人隱私數據。

當然,也許會有人提出要行使被遺忘權,即數據主體也有權要求數據控制者在特定場景(疫情防控)消逝後,永久刪除有關數據主體的個人數據,除非數據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這樣做能夠最大程度規避數據安全風險,但遺憾在於數據資源和前期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並可能就此錯過一次化危為機、推動治理創新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極其難得的機遇。

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轉型重啟的機遇。從新“危”中找到先“機”,我們不妨嘗試第二種選擇,對健康碼進行全面升級,包括管理應用模式升級和安全性升級,充分挖掘健康碼數據價值,不斷拓展生產生活生態應用場景,完善數據保護措施,真正踐行健康碼和它所承載的“數據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使之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升級之後,相對可行的eID管理應用模式應該是:由公安部門負責“制碼、發碼、管碼“,為通過實人認證的用戶生成與其本人所持實體證件相對應的eID,並統一管理及提供相關應用,從而解決人民群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隨身攜帶證件產生的“證累”問題。在這張eID中,除了身份證號碼、戶籍地址外,還能繼承原有實體證件和健康碼庫中的全部個人數據信息,如手機號碼、工作單位、實際居住地等。

01 安全考驗

安全問題是健康碼升級計劃最有可能夭折的風險點,關係到千萬量級人口的切身利益,在數據轉移、存儲、使用、管理過程中必須做到數據安全萬無一失,這也對城市大數據中心的安全性能提出了巨大考驗。

02 思想顧慮

健康碼是疫情防控應急狀態下的產物,疫情結束之後,公共利益與個人隱私的平衡會發生新的變化,消除群眾思想顧慮,使大家接受並放心使用健康碼升級的eID,決不能依靠行政強制,可以借鑑杭州的做法,先從醫療健康切入,再向民生及其它領域擴散,循序漸進,平滑過渡,同時在具體應用中不斷髮現問題、改進完善。

03 利益藩籬

數據開放共享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能力,而是部門利益藩籬,需要建立高於各個部門之上的組織領導機構,以群眾利益為第一原則,推動各方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努力,避免責任推諉、互相掣肘。

04 法治保障

無論是健康碼還是eID,數據與人的高度融合已經非常現實地擺在眼前,數據應用每前進一步,數據立法就要跟進一步。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General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將產生可識別個人數據的人視為“數據主體”(datasubject),完善個人數據保護,其實也是從法律上認定並保護了數據與人的高度融合這一現實。

05 生態組建

在搭好制度框架,健全法治保障的前提下,政府應當放棄大包大攬的方式,採取市場主導、管建分離的原則,專心做好數據監管工作,把組建eID應用生態的主導權交給市場主體,充分激發供需兩端的活力。

06 數據壟斷

數據壟斷是數字經濟時代必須要重視和避免的問題。從維護個人數權和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角度考慮,eID制發和管理應堅持政府主導,如果單一互聯網平臺獲得eID制發權,依靠海量用戶基數,極易形成自然壟斷和“站隊效應”,甚至會威脅實體身份證的存在意義,不利於維護個人數權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時光導影


全球化將會進一步加深,而且很可能會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契機,疫情來臨之後,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同時可以說是人類首次共同大規模進行公共衛生危機應對行動,這對加強國與國之間的協作提供很好的參考,同時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民眾的交流將會越來越深入,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對中國的輿論控制效果將會越來越弱,一個真實的,開放的大國形象將會呈現在世界面前。

為什麼講全球化要講中國,因為我國有很大的可能成為全球化新一階段的引導者,美國將在這次疫情應對當中,逐漸削弱本身的信用和影響力,我相信通過這次疫情,各國對於美國的強橫會有更深層次的認知,而且這是自上到下,從政客到民眾都會對美國產生不滿情緒,而中國已經在國內疫情控制之後援助大量物資和醫療隊伍前往疫情地區進行救助,我相信這對改觀世界對中國的印象有很大的作用,我國一直倡導”一帶一路“的全球化規劃,但是以前很多國家依然還在搖擺階段,通過這次中國的亮相的,我相信各國同樣的自上而下會帶來更多的思考,一旦打通這個節點,那麼在中國的引導下,全球化的進程會飛速發展。

希望能夠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