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做了人质,还毁了皇家园林

“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这是一篇中学课文,雨果的《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大家都知道,“两个强盗”是英国和法国。他们当时究竟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呢?一切要从那个被错抓的人质巴夏礼说起……

没想到做了人质,还毁了皇家园林

1860年9月下旬,从北京刑部大牢不时传出歌声,仔细一听唱的是 God Save the Queen(《天佑女王》)。唱歌的人叫巴夏礼,英国人,9月18日傍晚,他被清兵押送到大狱。和他一块被捕的,还有亨利·洛奇,是英国驻华公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二人分监收押,都不能知道对方的生死,于是,巴夏礼高唱国歌,如果听到有应和,则知道洛奇仍然活着。

首先,先认识一下巴夏礼。1828年2月24日,巴夏礼生于英格兰。他父母早亡,由伯父收养,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1841年(13岁),巴夏礼不远万里,投奔在中国的表姐,随后又去了澳门,在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手下打杂。学会中文后,1942年5月,他到香港,给璞鼎查的中文秘书马儒翰当助手。

没想到做了人质,还毁了皇家园林

(巴夏礼)

1842年8月29日,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战败,双方在英军战舰康沃利斯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14岁的巴夏礼,跟随马儒翰,也出席了签署现场,见证了西方第一次打开中国的门户。1856年,巴夏礼已是赫赫有名的“夷酋”,尽管他的职务不过是额尔金的秘书。

1857年,英法联军攻克广州,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即由巴夏礼策划建立傀儡政府,由英法“三人委员会”监管,而巴夏礼是委员会的首脑。两广总督黄宗汉并不能进入广州行使职权,可称得上是“流亡总督”,而当时的广东督府也堪称“流亡政府”,黄总督曾悬赏三万两银子,要取巴夏礼的首级。

没想到做了人质,还毁了皇家园林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以武力胁迫清廷签订《天津条约》。身在广州的巴夏礼认为英国还是过于“软弱”,对于未能让清廷同意在北京开办使馆及英国外交官入宫觐见皇帝,表示感到遗憾。

1860年春末,英法联军以清廷未能履约为辞,再次发难,巴夏礼索性放弃英国驻上海代理领事之职,“投笔从戎”,以额尔金私人随员的身份随军北上。这年8月24日,天津沦陷,英法联军依照广州模式,在天津实行“军管”,命清廷官员留任处理日常事务,巴夏礼再次受命,负责监管这些官员。不过,和广州长达三年的“托管”不同,英法对占据天津并不感兴趣,它们的目标是去北京换约。

所谓换约,是指依照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44)规定,签约十二年之后,缔约方可就“所有贸易、海口各款”,重新谈判,及至谈妥,则交换协议文本。表面上看,不过是两国商谈,交换公文,而实际上是列强借机扩张在华权益。然而可笑的是,清廷并不特别在意通商、赔款、税收、外国人管辖权等方面的权益损失,而对各国开办驻京使馆及外使面见皇帝的“虚文”,却坚执己见,不愿让步。清廷顾虑的是,一则外国人见咸丰皇帝跪还是不跪?二则,担心外国人长期留在北京不走。

没想到做了人质,还毁了皇家园林

巴夏礼与威妥玛(额尔金秘书)会见直隶总督恒福,提出将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增加战争赔款,并要求清廷同意巴夏礼率数人入京为换约做准备。就如前面所说,咸丰皇帝对通商赔款倒是没意见,但对英法外国佬率军入京换约,以及巴夏礼先期入城的事,下旨严令禁止。可是英法联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他们哪里会听劝。9月9日,开拔向北京城进军。咸丰帝怕了,派恭亲王找巴夏礼、威妥玛会谈,原则上同意英法代表各带400人的部队入京换约。

第二天,巴夏礼与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商量入京细节,巴夏礼坚持英法公使向皇帝亲手递国书,清方代表们没有皇帝的授权,搞不好要掉脑袋的事,坚决不肯接受。所以,又谈崩了。谈判一再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双方都有些不耐烦了。

9月18日,巴夏礼去找载垣,进行最后的谈判。没料到的是,在张家湾遇到清军总司令僧格林沁,巴夏礼竟被抓了起来。这可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是由最高层授意的,因为咸丰觉得“擒贼先擒王”,同时清廷官员认为,巴夏礼这小子在洋人当中,“情辞尤为桀骜”,就是特别屌,刺头的意思。近代以来,越是所谓“中国通”,对中国出招越刁钻、下手越狠毒,这个道理不深奥,稍稍一想,还真确实有点道理。巴夏礼就是这类“中国通”的杰出代表,说他“尤为桀骜”,没错,抓的就是你。

然而,错的是,清廷误以为巴夏礼“善能用兵,各夷均听其指使”,就是以为巴哥是英法联军的总指挥,抓他做人质,“该夷兵心必乱”。于是当巴夏礼在僧格林沁的马前被推倒跪下,挣扎着表明身份,抗议清军不该粗暴对待和谈代表时,僧格林沁不耐烦地打断他,问他“昨天会谈时,为啥你不好好谈,非要坚持面见皇帝,破坏和议?”

巴夏礼深感无奈,回答说:“我一切都是奉命行事,并没有撤销谈判条款的权力。”僧格林沁怒曰: Bull shit,本王早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了,别以为不知道你的能量,就是你这个混蛋鼓动,你军才悍然进攻,速速给我写信,劝他们停战,不然饶不了你。”巴夏礼鼓起勇气,拒绝讹诈,回答说:“我真不骗你,不管我写啥,我军都不会停战。”僧格林沁慌了,说:“看来你是敬酒不吃要吃罚酒。”随即将他装入囚车,送往刑部大牢,并在当晚对他实施了严刑逼供,巴夏礼虽然是英法帝国的走狗,可同时也是一条汉子,他未屈服于暴力。

第二天,威妥玛通知清军,所有被俘英法人员必须立即无条件释放,否则联军立马攻进北京城。清廷这下知道自己误判了形势,抓来的人不是什么关键角色,这巴夏礼就特么是个臭打工的。9月22日,赶紧把巴夏礼从关押刑事犯的大牢转移到专为高级官员准备的小牢房,享受高级别罪犯待遇,并于当天及26、28日,派前任粤海关监督也是巴夏礼老相识的恒祺,去做巴夏礼的思想工作。29日,又把巴夏礼从监狱迁到一个祠堂,洗热水澡,换漂亮衣服,好吃好喝伺候着。然而,英法联军软硬不吃,陆续发来强硬的信息。10月3日,威妥玛写信给巴夏礼,让他向清廷转达:如果囚犯受到任何伤害,“我们就把北京城从这边烧到另一边”。

10月6日,经过与恭亲王一夜的密谈,恒祺去找巴夏礼,说愿意接受英、法的条件,让巴夏礼写下字据,声明如果释放全体囚犯则联军不再报仇。

10月7日,英法联军发动进攻,占领了颐和园。

没想到做了人质,还毁了皇家园林

(八里桥之战)

10月8日9点钟,巴夏礼去见恒祺,建议清廷开北京城门,放联军进城,大家坐下来好好谈,别再打打杀杀。恒祺回答说这不可能。谈话就这么僵住了,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巴夏礼聊起天来,比如地球是不是绕着太阳转这一类的话题,一屋子的清廷官员,安安静静,坐着泡茶,听这个英国人搞科普。扯了三个小时,饭点都到了,信使来报,恭亲王决定在午后两点以前放人。巴夏礼起来鞠躬致谢,随后继续谈论月球是否自转。下午1点钟,恒祺打断巴夏礼的科普,派人护送包括巴夏礼在内的十三位外宾离开。巴夏礼坐在蒙着黑布的手推车里,默默感念,认为自己“欠了恒棋的情,事实上他是一位真诚的朋友”。

当战争结束后,恒祺向巴夏礼解释了10月8日那天的秘密。当时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收到英法联军的最后通牒,知道人质换和平计划完全破产,方寸大乱,竟然决定尽快处死外国囚犯。恒祺在热河的耳目向他报告此事,他紧急联系恭亲王,请下令尽快释放囚犯(恭王受全权负责“夷务”),不要因为接受皇上的瞎指挥而搞得局面不可收拾。恭亲王听从了恒祺的建议。那一天,巴夏礼离开不过十五分钟,来自热河宣布死刑令的钦差就到了。差一点,巴夏礼就去天堂找耶稣科普宇宙知识了。

当时被俘的英法人士共计39人,21人死于监狱。巴夏礼虽然生还,但其他被俘人员是死的死,伤的伤。额尔金勋爵是个直肠子,他认定巴夏礼一行人受了虐待,气得跳脚,决定非要给清政府一个狠狠的教训不可。“我们的敌人只是中国皇帝”,而“圆明园就像我们的白金汉宫”,是皇室的财产与象征,烧掉圆明园,也就仅仅惩罚了皇帝,而不致伤害无辜的人民。

1860年10月18日,英军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下令火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额尔金本人布置的任务只有烧,但烧之前底下的人手脚不太干净,就偷了一些东西出来。同时,中国民众(周边吃瓜群众,尾随洋人的土匪,监守自盗的太监)也冲入园中,各取所需,满载而归。

没想到做了人质,还毁了皇家园林

几天后,恭亲王奕訢跟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同时交换了《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没想到做了人质,还毁了皇家园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