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相信《道德经》终究有一天会被破解?

皂罗袍3


我是不太相信的,因为研修需要绝顶聪明,定力坚如磐石,德如天地圣人,既能不钻牛角尖,故作高深,又不流于肤浅,所以普通人极少能够参透的。一般人只要在大体能够解读,运用于自身道德修为,理解自然人心,作为自己说话行事的参考,就非常了不起了。

如若真能参透,成为得道者,必有以下三个标志:

第一、对各种高深的科学理论变得顺理成章融会贯通。无论物理化学经济军事贸易都一通百通,易于理解。特别是对古今中外的哲学都能轻易参透,明了它们的优劣差异,常可一语中的,令多年研究的专家瞠目结舌。

其语言必舒如风和细雨,不急不躁,任何话题,都无需准备,便可对答如流,出口成章,理据信手拈来,令人无不心悦诚服服。如要写书必是畅销,且经年不衰,令洛阳纸贵。(此之谓立言)

二、智慧超群,万事通达,顺天理,容万物,内心方正,外行柔顺,看似无德无威无为,人却皆好之,乐以其为师为友。(此之谓立德)

三、即使没有权势地位,也能逐步积聚人脉,掌握资源,切时而行,得天时地人和。虽不能感天动地,但只要其感兴趣,有所求,无违于法,无损于人,皆可达到目的。如在体制内,一定可以快速崛起,经天纬地,成国之栋梁,成就一番事业。(此之谓立功)

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孔子用”礼崩乐坏”来形容。奴隶制社会管理形式已徒有具躯壳,有的公权他落,国家分裂;有的诸侯已成一方霸主,毫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奴隶纷纷逃亡,依附豪强,井田制日渐式微,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已经悄然形成。天子已无力左右诸侯,国君也不再保护贵族,有作为的贵族顺应潮流,成为新兴势力的代表。失德无能的贵族,则走向没落。豪强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绝。

面对“礼崩乐坏”的纷乱的局面,老子与孔子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这和他们知识结构和贵族身份的差异有着密切关系。

另外虽然都是没落贵族,有入官学的资格,但贵族血统高低相差很远,老子是普通的贵族,主要得益于史官家学,受到周朝大学者商容的青睐,推荐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学习,后也是由商容推荐出任周王室的图书馆长馆兼档案局局长,虽在书海傲游,知识日增,智慧益盛,他的知识远比孔子丰富全面,却没有权贵豪强经天纬地的志向,眼看周王朝岌岌可危,连图书档案馆馆长的薪奉都难以保障,就拍屁股辞官走人。在他眼里周王室盛极而衰,是必然趋势。著述《道德经》的时候年事已高,这都使他的思想行为都趋于保守,在行动上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

这个特点与孔子正好相反,孔子王族血统出生,虽是野合庶出,但在他掌握了奴隶制鼎盛时期的典章制度之后,他看到的就是周王朝典型章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了拯救周王朝,挽大厦于既倒的雄心壮志。尽管孔子的政治方向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但他对国家的政治走向却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这一点是非常积极的,值得学习的。

《道德经》是汇集各种知识,精炼而成的纲要性文献,你要修研《道德经》,又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就必须看到这一点,才能把《道德经》天才思想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地挖掘出来。我们可以把《道德经》看成:道德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自然哲学,生活哲学,养生哲学,生存哲学。它是哲学,还不是具体精密的知识,你还得用各种其他知识滋养它,验证它,激活它,让它成为你的思想的统领,那么《道德经》就能给我们启发和灵感,它所蕴涵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所以,我一方面深信经过深入参研,《道德经》一定能被破解;但另一方面又认为,破解以后《道德经》并不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奇迹。因为《道德经》经过千百年来的研修,已经越来越明晰,并无太多的机密。它语言简练,信息丰富而概括,但又模糊而笼统,带着许多的神秘感,但也不是可以让我们一举开启宝藏的神奇密码。有些还因为研究者的过分解读,而使原来明明白白的意思变得云遮雾罩。有些地方,老子用词本来准确本真,却因避讳改成别字,让我们读来横生枝节,歧义丛生,其实相去也并不甚远,大可不必想得太多。


钱塘渔翁1


缪也缪也!

看了题主在问题下的注释,我可以告诉题主,按你这种方法,很大概率你不但不会“破解”道德经,还很有可能会走火入魔!

现在总是存在着一些过度解读古代经典典籍的人,还有一些故意歪曲古代经典典籍的人。

很多经典的东西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复杂的是人心,不是典籍本身。

有句话叫返璞归真,又有句话叫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越是高深的道理越是简单,越是朴素,只是简单的东西、朴素的东西反而不容易被发现。

道德经是老子阐述“道”的著作,这个道是人世间的本质,大自然的规律,是一直存在于我们周围,却又无形的一种法则。

老子的道并不是很多人歪曲解读的那个玄之又玄的道士的道,尽管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说了“玄之又玄”,但老子说的是我前文说的法则,而不是那种奇门遁甲类的道。

如果真的能读懂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至理名言,人生也就透彻了,练达的人生不就是超然于普通人的境界了嘛。

像题主这样,将道德经当做一本奇书,一则密码来破解,本身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不知这个“破解”指的是经文含义,还是老子的智慧的来源?

我读《道德经》时间不长,而且也不是一心一意地研读,所以对经文的理解程度不深。但我觉得,老子的智慧超出了人类的认知水平,尤其是2500年前那个科技水平极低的时代。但事实证明,当今科研成果早在老子书中就有结论。在这方面,世界各国科学界都有定论,就连当代最前沿的科研,不少领域的创始人都给出了惊人的结论,就像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言:历经数代的当代科研成果,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给出了答案。因此有人怀疑老子来自更高维度。


当然,说老子来自高纬度,也许是一种无奈的猜测。但不管怎么说,个人认为,说老子的思想独领风骚几千年,应不为过。我们知道,西方“欧洲中心论”的源头在古希腊,而古希腊哲学家群体大多是“仰望星空”的,但是即便像柏拉图那样伟大的思想家、科学鼻祖,在探寻世界的本源的时候,也仅仅停留在中国先秦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水平上,他们共同的答案是:世界的本源是水,水是万物的本原。

这个结论,我也曾经接受过,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这话不错,也好理解。但是水真的是世界的本原吗?如果说地球是水所生,还好理解,因为从太空看,地球就是一个大水池。但是,没有水分,没有生命迹象的星球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太阳是怎么产生的?风云雷电也是水生的吗?

而在老子那里,水只是“几于道”的物质,并非天地万物之母,因为水虽然谦卑处下,又善利万物,但却有形有相,能被感知。而凡是有形有相的,都不可能派生万物,万物只能在无形无相的物质中产生,这个物质,老子姑且名之曰“道”,只是借“道”阐理,来说明能生万物的那个物质的特性。仅此一点,老子就比古希腊思想家高明得多,深远得多,也比他之前的管仲厉害得多。所以,德国全德大学进修中心主席赫伯特·曼纽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

由此看来,像柏拉图、管仲那样的先贤大哲,顶多也就是人杰,而老子却是高高在上,俯视着天地人寰的神格化的人,我宁愿相信他是高纬度的人!这一点,在孔子那里也可得到印证,孔子见老子三日不语,然后才告诉弟子他见到老子的印象“其犹龙耶”。

通常,人们把老子及其思想当做普通的经典来读,于是只能停留在字面和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上,来做文字上的注释。但是对于老子智慧的形成,以及这种高能智慧的产生原因不甚了了。这大概正是千人解老千人面的缘故吧!

但是,有时候我在想,那么老子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难道他不是在为治世开药方吗?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无一不是在为治世出主意,拿办法,那么同时代的老子,除了开药方,难道还有其他意图吗?

老子书中,分明讲了道,讲了德,讲了天地万物及其关系,这不就是一个大大的“药方”吗?老子还对自然界各种现象做了具体明晰的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除了引导人们法道自然,长生久视之外,他真的还有其他用意吗?

人们常说“悟道”,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悟道,是理解老子思想意旨吗?还是明了人生天地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有的人说到《道德经》就讳莫如深,甚至与谶纬之学联系起来,这样做是悟道了,还是实在没有法,才把神来拉?

我接触《道德经》只是一年的时间,由开始的喜欢到后来的好奇,再到现在做这方面的文字,深感老子思想的宏博精微,无奈限于学养和悟性,还远没有那些大家们理解的那么深透。但也对网上那些讲解《道德经》的专家教授们的说法,不敢恭维,而且诸位大家多停留在文字表面,就文字而文字,就思想而思想,逐章逐句地解读,感觉太学院化,太琐碎化,对于老子思想的理解表面化、庸俗化,甚至商业化,严重扭曲了老子及其作品。这样的例子不用多说,从网红翟鸿燊、于丹等,到目前网上最红火的一些教授们的讲解,都不能全盘接受,即便是南怀瑾、曾仕强那样的资深学者,也多是自说自话,很难自圆其说。我倒觉得王东岳、陈鼓应等人讲的还不错。

很感兴趣你所说的“一通百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角度呢?我觉得你既然已经悟道了,就应该能表达出来,是怕分享吧?

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在头条号上开专栏销售,说不定会遇到同道并且有能力的,愿与你一起做这个工作。

若可以,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

顺祝心想事成!


问道黄老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破解什么


一日三千


破解道德经的时间有早迟,破解的方式方法也是千方百式。还有就是环境使然。

例如:有的个别人,一辈子不懂道德,不招人待见;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坏水,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有的人从小对人有礼貌,人见人爱;有的人从不说漂亮话,做好人好事都在行动上;有的人言行一致,说话做事都漂亮。

我想,就用实际行动来破解道德经吧。


用户恋土


道德经目前已经破解了,白话解析了此书,《老子天道论》,作者是老子的灵魂转生,今世的名字叫“肖起国”。网络上有公众号。


用户1031067435662


什么道德经终将被破解啊?

道德经早就被本民科正确诠释了!

老子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无为,无为无不为’

如果悟懂了以黄帝的道源经,周文王的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经为代表的华夏思想,那么整个华夏思想的精髓就可以‘损之又损’为六个汉字:

道生玄,德守中!

道生玄,德执度!

再进一步‘损之又损’,浓缩成三个汉字:

道!玄!德!

寥寥三个汉字便可以用来诠释宇宙,万物和人类,一切的一切!

集人类的所有智慧于三个汉字之中!

汉字蕴含的信息量,无与伦比!

道!玄!德!

这就是本民科的‘损之又损道德经’!

千万别小瞧了祂!

祂可是人类开启超越物质文明新时代之门的钥匙🔑!

那么,诸位网友,你们悟懂了华夏思想吗?


外星文明新时代


就算完全破解《道德经》的内涵,又能怎样呢?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宏观宇宙和微观粒子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现在对《道德经》的理解将来又会被推翻了。

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举两个栗子,量子互相纠缠的原理用阴阳就解释不通,从哲学层面去认识量子纠缠应是另一种自然规律,单从阴阳去理解可能会阻碍量子科学的发展,所以量子科学的发展需要另一种哲学思想。另外引力波的现象也不能用阴阳五行的思维去理解,是先有引力再有物质还是先有物质再有引力的呢?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宇宙和自然的本质,已经远远超出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所能涵盖的范畴了。

着眼当前,融会古人智慧,结合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认识新的自然和世界,才是研究老庄,《易》思想的正确姿势。


黎凤果1


我研修老子《道德经》。于2006年开悟通灵。撰写了《德道神悟》和几百万字的修炼日记。……。但不知怎样交流。


伊尹597


首先恭喜你,学有所得。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谦虚一点,理智一点。《道德经》之所以被捧上神坛,是因为它蕴含着无数智慧哲理,很多人读之都会得到感悟和启发,读《道德经》有所体会应该值得高兴,但没必要搞得那么玄乎。或者你真的领悟了什么是“道”,老子本来就说它似有若无,不可名状。你并不需要勉强把它表达出来,有感悟,按着感悟去指导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样更有意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