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葉起源到茶馬互市,茶葉文化能發展到今天背後的故事

4月一來,天氣變暖,飲料也該換了。前幾天和同事一起團購買零食,同事問:要茶葉不?我買了花茶綠茶烏龍茶bulabula……

當然要啊,喝茶刮刮油。

莫過頭來心裡暗自感慨:上年紀了啊,開始喝熱水了。

看看我現在的辦公桌,保溫杯、決明子、菊花茶、花茶綠茶…..應有盡有。

回想剛畢業的時候,我對手舉保溫杯的同事們充滿了困惑,不熱嗎?不燙嗎?不難受嗎??

那時候的我冬天喝熱水端著美麗的小瓷杯,上面擺著精緻的小勺子,比面前的保溫杯不知道輕盈美麗多少。夏天和熱水絕緣,高興的時候下午還能來一杯冒著冰碴兒的星冰樂。

現在走進星巴克都覺得空調開得太低,恨不得縮著身子打個冷戰。星冰樂已經不敢看了,看一眼就覺得肚子裡進了涼氣。

桌子上也擺不下那麼多小瓷杯了,隨手碰一下都可能摔碎。還是保溫杯好,一個杯子解決一切問題,隨手塞包裡,在哪都摔不碎。

茶還是好的,上次出國旅行,導遊說外國人來中國都會買茶。

茶樹的起源地是在喜馬拉雅山周邊的地區,時間大約在

漸新世。

因為第四紀的地質演變,出現了喜馬拉雅山的上升運動和西南臺地的橫斷山脈的上升,茶樹的起源中心因此落到了雲貴高原。

地形地質的改變讓本屬同一氣候區的地方出現了垂直氣候帶,茶樹被迫同源分居。

從茶葉起源到茶馬互市,茶葉文化能發展到今天背後的故事

茶樹最早應該是長在雲南的,只是當地人不懂得利用,被巴蜀人搶先發展成了貿易。所以人類利用和栽培茶樹的發源地應該是巴蜀之地。

2700多年前,神農氏將茶作藥品用、歷代茶樹栽培和利用。先民們利用作為藥品、做菜、做飲料,後來一點點做成了貿易。

古代的中原地區缺馬,吐蕃等邊疆地區缺茶。所以從唐代開始出現一種貿易政策:用內地的茶交換邊疆地區的馬,也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貿易漸漸發展,除了茶和馬之外,內地的絲綢、布匹也被帶來和青海、西藏、新疆、蒙古等邊區的皮張、羊毛、蟲草貝母、麝香這些土特產交換。

生意做大了,漸漸形成了幾條專門給商旅、駝隊、馬幫組的物流通道,道路源於“茶馬互市”。因為主要運輸的是茶葉和馬匹,道路被稱為“茶馬古道”。

歷史上最懂茶的大概是陸羽,北宋梅堯臣在《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中說:“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

陸羽的貢獻在《茶經》上,這基於唐代的茶葉昌盛,當然陸羽的倡導也推動了唐朝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唐代以前,人們喜歡把茶煮了或者曬乾做成茶餅,要麼把茶葉蒸熟搗碎,做成茶團。曬乾的茶葉類似於今天的白茶,而蒸青團茶是唐初的主要茶飲。

宋代除了蒸青團茶以外,開始有了蒸青散茶。《宋史·食貨志》中記載:“茶有兩類,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就是團餅茶,把茶蒸後搗碎壓成餅片烘乾。散茶就是把茶葉蒸青後直接烘乾,鬆散的茶葉。

從茶葉起源到茶馬互市,茶葉文化能發展到今天背後的故事

元代團茶漸漸被淘汰,散茶越來越受歡迎。那時候的散茶已經有了等級劃分:標準依據茶葉的鮮嫩程度分為芽茶葉茶

芽茶是幼嫩的芽葉,當時的探春、先春、次春、紫筍、揀芽這些都屬於芽茶。葉茶就是比較大的芽葉。

明清時期的茶和今天的區別不太大,烏龍茶出了,製茶技術有了進展,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五大茶全出現。還有專門的名人雅士研究茶,偶爾找到了“名茶”還能得到朝廷嘉獎。

到了今天,茶已經成了世界公認的健康飲料。

受到茶樹品種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新鮮茶樹葉子的生物化學成分各有千秋,比如大葉茶葉中包含的多酚類物質就比較多,而小葉種新鮮茶葉中所含氨基酸和蛋白質較多。

從茶葉起源到茶馬互市,茶葉文化能發展到今天背後的故事

光照和溫度充足地方長出的茶葉多酚類物質含量比較多,生長在陰溼寒冷地方的茶葉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更高。

這也不難理解,溫暖地區的植物葉子總是更大,可以肆意光合作用。寒冷飲食地區的植物得儘量縮小自己的葉子,儘可能的儲存能量。

想到這裡,我開始去翻科普,這個季節要喝什麼茶?什麼功效好一點?

抗氧化和富含多酚類物質是大多數茶葉都有的功效。茶樹鮮葉中的多酚類物質以類黃酮物質為主,含量會因為茶樹品種、季節和鮮葉老嫩的不同而出現很大差異,含量低的不到20%,含量高的可達40%。

哎~普洱太澀,烏龍泡起來太麻煩,雲南沱茶好像很有名,可以試試。上次去蒙古喝的鮮煮奶茶是不是在家也能煮?算了太麻煩有空再說吧。

看來看去,還是經濟實惠的花茶和綠茶適合我,開水一衝,不用花功夫,不用專業茶具,一個保溫杯解決一切問題。

從茶葉起源到茶馬互市,茶葉文化能發展到今天背後的故事

這麼一想我又有點同情古人了,保溫杯是多麼好的發明啊,能讓人無間斷的喝上熱水,以前的人們需要熱水的時候還得等待一個漫長的燒水時間呢。

眼看著28歲的生日幾個月就到了,時間過得太快,真的是越來越不想過生日了,慶祝自己越來越老了嗎?

我安慰自己,愛喝熱水怎麼了,誰說愛養生的都是油膩中年了?青春永駐的女明星們好像比普通人更痴狂。

前幾天看向往的生活,張鈞甯和張柏芝對艾灸和各種熱敷熟門熟路,黃磊解說:她們女藝人啊,有集體自學這個的能力。

你看,天仙兒一樣的人都喜歡保溫杯和熱茶,可見誰的身體誰知道。就像都說中醫瞎,可人人都都把涼氣、肝火旺掛在嘴邊,有事沒事的還得去看看中醫。

總結,年紀大就大吧,靠身體抵抗歲月實在是傷筋動骨,不如就養養心態吧?林志穎不是說他永葆青春的秘訣就是心態嗎,管他真假,反正我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