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究竟是怎么死的?不是病死,也并非因为夷陵战败


刘备究竟是怎么死的?不是病死,也并非因为夷陵战败

蜀汉皇帝刘备(网络图片)

夷陵之战后刘备逃到白帝城,当时其实没犯什么要命的病。按他自己说法,只不过“始下痢耳”,也就是有点拉肚子,严重点说算是痢疾。那么为什么竟然严重到不治、乃至于一命呜呼了呢?个中原委其实是很值得深究的。

刘备其实并非害痢疾死的,这种病不至于要了他的性命,他实际上是怄气而死的。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怄气时肺的扩张空间变小,并且压迫心脏,使心脏缺血缺氧,可以直接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气血不足等等疾病。

刘备怄气的表现,首先当然是夷陵惨败后的沮丧,这是不言而喻的。从言行上看,《三国演义》里说他后悔没听诸葛亮的话,哀叹“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此话虽然当不得真,但刘备在白帝城呆了一年多,死也不肯回成都却是史实。而《三国志 陆逊传》里则明确记载:“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这里“惭恚”二字很准确地表达了当时刘备怄气的精神心理状态。

刘备究竟是怎么死的?不是病死,也并非因为夷陵战败

白帝城永安宫图片(网络)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夷陵战败固然惨重,损兵折将失地,但刘备并没有输光本钱,而是成都立国之本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动摇。最重要的是,刘备可是遭遇过多次失败考验的人,起事之初他们三兄弟都被打散了,赤壁之战时又被曹操追杀得妻离子散,以往每次惨败后他都没有躺下,而是重整旗鼓,为什么在这次战败后就精神一蹶不振,乃至于活活怄死呢?

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刘备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误,而在于他这次是打了一场在政治上根本输不起的战争。关于夷陵之战的战略战术问题,历来评论很多,包括两翼分兵千里不利集中兵力问题,沿线连营的布阵错误问题,还有顾及蜀吴联盟宜谈不宜打问题,也许仁智各见,其实最重要的还得从政治上分析。

刘备究竟是怎么死的?不是病死,也并非因为夷陵战败

白帝城托孤图片(网络)


夷陵之战该不该打?一般论者都认为是刘备过于义气用事,其实是错误的。殊不长江三峡出口及江汉平原一带乃是蜀汉战略进攻的两翼之一,这是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定下的方略。荆州固然占得有些理亏,但南方四郡则是刘备自己经营的,现在吴国不但把这些地盘都占了,还渗透进长江三峡,涉足西南少数民族,甚至直接威胁成都,岂能不夺回来?即便联吴抗魏是长策,但吴国已经做得很过分了,不打光靠谈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是其一。

其二,讲义气也是刘备的的一张笼络人心的招牌。刘备是靠桃园结义起家招兵买马的,如今关羽被杀,张飞遇害,他这个当大哥的岂能坐视不问?丢掉了这个招牌,他这个军团主帅如何当得下去?所以,刘备当时不采纳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意见,执意要打这一仗其实是完全正确的。

刘备究竟是怎么死的?不是病死,也并非因为夷陵战败

刘备称帝图片(网络)


更重要的是,对于刘备来说,夷陵之战不但要打,而且只能打赢,不能打输。

为什么不能打输呢?那是因为今非昔比,刘备是在公元221年刚当上皇帝后就御驾亲征的打夷陵之战的,他现在已经在政治上输不起了。他当了皇帝,而且是唯一代表刘汉的合乎正统的皇帝。他是在传言汉献帝刘协已被加害,曹丕公然篡汉立魏之后登上蜀汉皇帝宝座的。他这位皇帝就必须表达“汉贼不两立”的大义和威力,显示出他不但要立足成都,还要讨伐曹魏、征服江东,恢复汉家天下。

刘备究竟是怎么死的?不是病死,也并非因为夷陵战败

刘备墓图片(网络)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时候,这样的道义之战,岂能打输?打输了在政治上意味什么?打输了他这个皇帝还能不能当下去?这一切刘备自己心里当然明白。政治军事的态势迫把他逼上了绝路。

这明显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然而,刘备却打败了,而且是被东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打败的!胜败本是兵家常事,战术失误也并不丢人,损失的兵将也可以再招募,蜀汉的立国之本也还在,然而刘备作为皇帝的威望和光环却因此而破坏熄灭了,而这却是无法挽回的。他无以面对成都臣民,他无以面对天下,他回不去了!所以只好呆在白帝行宫里一年多,就这样活活怄死了!

这才是刘备怄死的真正原因。刘备长叹:“岂非天邪!”可见皇帝不是想当就可以当的,也是不好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