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命运:当千年前的意大利遇上大规模流行病

罗马的命运:当千年前的意大利遇上大规模流行病

人类的创造物并不具备永恒性,“永恒之城”罗马的灭亡就是一个例子。

历代学者们热衷于讨论罗马衰落的故事,但大部分讲述都默认环境是稳定的。其实,有个很痛的领悟,如今全世界的人们都意识到了——

文明的命运,大自然从不缺席。

罗马的命运:当千年前的意大利遇上大规模流行病

《罗马的命运》| [美] 凯尔·哈珀 著后浪出品 | 2019年6月

美国历史学家凯尔·哈珀更早留意到这个问题,在《罗马的命运》中,他把罗马帝国的兴衰,跟病菌、气候变迁结合起来后,令人惊讶地发现,比起敌人,在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中,更加决定性的因素是细菌、病毒、火山和太阳黑子周期。

罗马帝国的终结,并不是一个连续衰落、最终导致不可避免的毁灭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迂回曲折且充满偶然的故事。

罗马的命运,由皇帝和蛮族、元老和将军、士兵和奴隶共同出演,但细菌、病毒、气候,其实才是整场故事的翻云覆雨手。

气候变迁和瘟疫疾病预排了一出宏大的历史剧,身处其中的人们,可能只是一个个不知情的演员。

罗马的命运:当千年前的意大利遇上大规模流行病

如今的罗马正面临一场新的瘟疫,会带来什么改变吗?


01 幸运的罗马人

在空间上,罗马人建立了一个连结全球不同地区的广袤帝国,横跨欧洲、非洲、亚洲,北边向上穿过北纬56°,南边向下越过北纬24°,控制了从中高纬度到热带边缘的大面积地区。在屋大维对罗马版图进行最后一次有意义的扩张时,罗马人称地中海为“我们的海”。

1至2世纪,罗马人通过各大城市中的贵族来实行统治,将地中海世界的精英引入帝国治理方案,只靠几百名高级官员,就管理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把帝国从单纯的索取机制,变为一种利益共同体,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随着帝国和其统治下的许多民族繁荣起来,最先增长的是人口。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世纪里,罗马城的居民超过了100万,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达到这个数字的西方城市,到19世纪初,伦敦城市居民才达到100万。而在2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大约共有7500万人生活在罗马的统治下,占全球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罗马帝国许多城市化的遗迹,也可以看作是罗马统治下社会财富的象征。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拥有超过一千座城市,城市之间的层级也没有过于头重脚轻。像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迦太基以及其他大城市,也都各自拥有几十万的人口。

罗马的命运:当千年前的意大利遇上大规模流行病

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疆域

在那个时代,这很容易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就是说,“当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最弱者就会因此而饿死”。

按道理说,持续的人口增长会给社会带来压力,那罗马帝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应该是饥荒,但罗马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或者说推迟了马尔萨斯陷阱,非但没有陷入悲惨的境地,还实现了人均经济增长。

凯尔·哈珀就分析,这主要得益于罗马帝国在地中海域的贸易。技术和贸易。让罗马人在长期的发展周期中跑赢了人口危机。而且,人口增长还为罗马帝国的繁荣提供了极大的政治资本,让帝国拥有了充足的兵源和收税对象。

但罗马人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地中海的经济整合和人口繁荣,也为细菌和瘟疫的整合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02 病毒比敌人更致命

在古代,绝大多数流行病,受到了空间上的限制。因为交通不便,在古代社会里,病菌依赖粪口传播或者动物传播,速度和距离都是有限的。

但罗马帝国雄心勃勃的社会发展,却给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诸多有利环境。

首先,罗马帝国拥有超前的城市化,城市化孕育了密集的居住区。但当时的罗马帝国仍然是一个古代社会,缺少良好的公共卫生机制,城里到处是老鼠和苍蝇,人们在沉重的病菌压力下生活,由于没有细菌理论,人们也很少洗手。

在城市之外,罗马人不只是改造地形,他们砍伐树木、烧毁森林、改道河流、抽干湖泊,甚至在沼泽中修建道路。对新环境的入侵,也增大了人们接触到陌生微生物的概率。

更重要的是,帝国发达的的贸易网络,也成为了病菌的催化剂。

罗马人对丝绸、香料、象牙和奴隶的需求,推动了跨境贸易活动。商人们的足迹,越过撒哈拉沙漠,沿着丝绸之路行进,穿越印度洋,到达由帝国建造的红海港口。四通八达的陆路和海路,不仅运送了货物和人,也运送了病菌。

罗马历史的最后几个世纪,是大规模流行病的时代。从2世纪开始,罗马帝国至少受到过三次大范围传染病的冲击——

第一场瘟疫是安东尼瘟疫,发生在公元165年。这场可能由天花引起的瘟疫中断了罗马帝国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了一半,土地价格暴跌,也出现了征兵危机。

经历了安东尼瘟疫后的罗马帝国元气大伤,但并没有崩溃或解体,只不过统治地位已不同往日。

但还没过太久,公元249年就发生了第二场大瘟疫——西普里安瘟疫。根据现代病理学和流行病学判断,这次的病毒可能是一种线状病毒,而且很有可能,就是近些年来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这场瘟疫涉及的地理范围很宽,基本上罗马所有的行省都没能幸免。

这场瘟疫带来罗马帝国的“第一次衰落”,激化了大量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第三场瘟疫,史称查士丁尼瘟疫,发生在541年,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这一次瘟疫的强度和持久度,让前两次瘟疫相形见绌,这场瘟疫从6世纪开始在罗马帝国境内出现了两个世纪,瞬间扭转了罗马人口增长的趋势,死亡率达到了50%。

罗马的命运:当千年前的意大利遇上大规模流行病

查士丁尼瘟疫的扩散

按死亡人数计算,三次大规模流行病中,死亡人数最少的是安东尼瘟疫,它夺走了大约700万到800万的受害者性命。而在罗马帝国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场战役,哥特侵略军横扫罗马东部战区的主体部队,罗马人在阿德里安堡溃败,最高统计是2万人阵亡。

病菌比日耳曼人致命得多。

而且,在罗马帝国消亡的最后阶段,并不仅仅是病菌的胜利,气候变化和瘟疫结合在一起,耗尽了帝国的元气。

03 气候的终极审判

罗马人非常幸运。罗马帝国达到其最大版图和最繁荣的时间,是一个温暖、潮湿、稳定的气候格局,通常被叫做“罗马气候最优期”。气候最优期不仅扩大了耕种范围,还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在多丘陵的意大利,如果气温升高1摄氏度,保守假设也能额外增加500万公顷适宜耕种的土地,足以养活三四百万饥饿的人口。所以,在这个好时期里,罗马人葡萄和橄榄的种植地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靠北。

罗马的命运:当千年前的意大利遇上大规模流行病

奢华的古罗马宴席

但气候,是一种既有利又具有破坏性的力量。

当气候最优期的稳定阶段过去之后,剧烈的混乱期开始了,大约持续了三个世纪。3世纪40年代,在地中海南部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在阿尔卑斯山脉,日晒急剧下降,消融的冰川重新覆盖山坡。

与此同时,气候的恶化与瘟疫,还常常同时发生。

450-451年的意大利,一场饥荒和疟疾同时发生,食物短缺使饥饿的人们甚至吃下了有毒的东西,同时耗尽了他们免疫系统的抵抗力。500年时,帝国东部发生了一场蝗灾,饥饿的移民涌入城市,很快一场可能是天花的瘟疫跟着发生,没有挨饿的富人,同样也失去了生命。

到了查士丁尼的时代,全球进入“晚古小冰期”。在公元6世纪中期,很多年甚至是完全没有夏季的,冷天气给细菌的快速散布提供很多便利。

同时,这也是一个猛烈的火山爆发的时期。536年,北半球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没过多久,539、540年就发生了第二次火山喷发。

罗马的命运:当千年前的意大利遇上大规模流行病

536年,冰岛火山大爆发,灰烬导致北半球经历18个月暗无天日的严寒时期

这场气候变化,与人类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同时冲击罗马社会,扭转了罗马人几个世纪以来的辛劳成果。许多村庄和农场都消失了,大部分城镇变得空空荡荡。意大利的人口减少到了罗马时代的一半或四分之一。当时的罗马人以为,世界末日就要来了。

在安东尼瘟疫时,人们向古老的阿波罗太阳神寻找安慰;西普里安瘟疫,使基督教出现在公众面前;6-7世纪的鼠疫和气候恶化的连锁反应,激活了宗教中的末世气氛,蔓延到基督教、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7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东部属地的分离,地中海世界被割裂了,罗马帝国沦为一个拜占庭残余国家。

人类文明的故事,始终是一部在生态环境中上演的戏剧。大自然为人类创造了繁荣的条件,人类又在自然反覆无常的外部影响下,不断发展和收缩,可能向好,可能失败。但我们必须记住一件事,“自然”的力量足够真实,足够强大。

不要忘记凯尔·哈珀的提醒:

“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罗马的终结只是其中一个章节,故事仍在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