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歷史上唯一張氏王朝

談起中華民族的姓氏,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百家姓》裡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但其實“王李張劉”才是中國的四大姓氏,人們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張王李趙遍地流(劉)。毫無疑問,張是中國的一個大姓,但不知什麼原因,五千多年的中華歷史中張姓建立的王朝卻寥寥無幾,嚴格說來,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張氏王朝。公元三世紀到四世紀初期,西晉衰亡,東晉偏安東南一隅,在北方及西南的巴蜀地區,先後出現了十六個各民族建立的政權,屬於漢族的有三個,前涼就是其中之一。

張氏歷史上唯一張氏王朝

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王朝。張軌,字士彥,安定烏氏人。301年,晉惠帝拜張軌為涼州刺史,治姑臧。張軌到任後,沿用當地有才幹的涼州大姓,共同治理涼州。他勸農桑,立學校,並始終對西晉表示忠誠,以維繫民心。他還多次擊敗入侵的鮮卑部族,保境安民,威震西土。西晉末年,各州郡都不再向西晉朝廷賦貢,唯有張軌貢獻不絕。

314年五月,張軌病死。張軌的親信部下擁張軌的長子張寔繼任了涼州牧之職。張寔在形式上向長安的晉愍帝司馬鄴作了彙報,晉朝廷很快給了答覆,讓張寔接替涼州刺史之職並領護羌將軍、西平郡公。在張軌、張寔相繼執政的近20年間,因為他們政治上比較開明,加之又遠離中原戰火,涼州是中國北方較為安定的地區,而前涼都城姑臧則成了西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張氏歷史上唯一張氏王朝

320年六月,張寔被部下閻沙所殺。按照父死子繼的成規,該由他的長子張駿接替,但張駿當時還是一個13歲的孩子,無法處理政務,只好又按兄終弟及的傳統,由張寔的弟弟張茂繼任涼州牧,執掌政權。張茂在位期間,善納諫,能斷事。322年,他派將軍韓琰攻克隴西、南安地區,設置了秦州。涼州大姓賈慕勢傾西土,被他誘殺。324年五月,張茂病死,因膝下無子,便將涼州牧之職又交回到張駿手中。張駿和他的前輩一樣,始終把晉朝看作是唯一的正統,把報效晉朝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儘管中原地區戰火紛飛,與東晉取得聯繫比較困難,但張駿還是想方設法向東晉表示誠意。

張駿鑑於四川與東晉聯繫比較方便,便主動給佔據四川的成漢國君李雄寫信,勸李雄不要妄自尊大,趕快去掉帝號,向東晉稱臣。經過一番折騰,才算得到了通行證,與東晉正式取得了聯繫。張駿善於用人,又勤於政事,在他的治理下,河西地區民富兵強,成為戰火紛飛的中國北方少有的繁榮地區,遠近的百姓漸漸地把他當成一位賢明國君,稱他為“積賢王”。

張氏歷史上唯一張氏王朝

346年五月,張駿病死,他的次子、16歲的張重華繼任涼州牧、假涼王。張重華為人沉默寡言,寬和持重,即位後對內減輕賦稅,停建御用花園,對外派使者修好於後趙,似乎很想有所作為。不過,他的命運不佳,剛剛繼位不久,就屢次遭到後趙的襲擊,搞得人心惶惶。司馬張耽出主意讓主簿謝艾統兵,張重華當即封謝艾為中堅將軍。謝艾率軍很快就把後趙軍隊打敗。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的30年間,是前涼的鼎盛時期,他們分涼州設置了涼、沙、河三州;設西域長史於海頭;在今新疆吐魯番地區設置了高昌郡。其疆域有今甘肅中西部、新疆東部、寧夏西部廣大地區。

353年,張重華死後,皇位被奸詐的張祚奪走。在354年,涼威王張祚稱帝,改元“和平”。此後張氏宗室內亂不絕,涼國大姓也起兵反抗。十年爭權奪位的鬥爭,使國勢大衰,到張天錫時已失去今甘肅南部。張天錫掌權後,整天沉溺於酒色之中,連應該按時看望母親的時間都忘掉了,更談不上處理政務了。他的堂弟張憲帶著棺材去勸諫他,張天錫根本不聽,還是我行我素。張天錫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過了十年。376年,前秦主苻堅以步騎十三萬大舉進攻,張天錫被迫出降,前涼滅亡。前秦主苻堅封其為歸義侯。前秦軍隊也緊跟著張天錫來到城下。張天錫走投無路,出城投降。

張氏歷史上唯一張氏王朝

前涼王朝自301年西晉朝廷拜張軌為涼州刺史至前涼末主張天錫投降前秦共九主七十六年。他們雖然名義上自稱晉臣,實際上自張軌以來早就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整個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是中國北方較為安定的地區,還是中國北部保存漢族傳統文化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個地區,而都城姑臧又是西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可以說張姓的前涼王朝為這個時期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氏歷史上唯一張氏王朝

縱覽前涼八十年的風雲變幻,榮辱興衰,不由得讓人想起明代文學家楊慎題在《三國演義》篇頭的那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