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纪念林徽因先生

看过《林徽因传》

才明白原来世人对先生误会竟如此之深

只想为她写点东西能多一个人真正了解她也是好的

只因诗人徐志摩为她与张幼仪离婚

哲学家金岳霖与她比邻而居终身未娶

就对林先生如此唾弃 实属令人心寒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先生之骨相。

对她的黑料无非就是来自梁思成六十一岁时娶的三十四岁的续弦林洙。

人间四月天--纪念林徽因先生


林洙在她的《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中写“我好像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这件事,殊不知所写时间1932年,而金岳霖1931年就已出国。

可见事情的真实性。

林洙出过许多书,在书中大肆抹黑林徽因,造谣与徐志摩与金岳霖。逼得林徽因儿子梁从诫出书为母正名。她更说书里的材料都来自于梁思成的日记与口述,却死活不愿把梁思成的笔记示人。

她在书中描绘自己与梁思成琴瑟和鸣,实则不然。并且她拍卖梁林的遗产,四处著书诋毁林先生。

那么林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是民国才女;她,又是建筑大师。她,是一个清丽脱俗的女人;她,又似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人间四月天--纪念林徽因先生


面对感情,她无比的冷静。在温柔才气的诗人徐志摩的猛烈追求下,她选择了与自己有着共同建筑追求的梁思成作为丈夫。在幽默风趣的哲学家邻居金岳霖的欣赏下,她坚定的与丈夫站在一起。她与思成,十四岁的第一次相遇便让他对她一见倾心;在父辈林长民和梁启超的眼中,这门亲事更是天作之合;因为她一句话,他便把建筑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她与他在宾大留学期间,她总是写得一对乱七八糟的草图,而他的认真细致却总是会把它整理的整整齐齐,他和她无疑是天作之合,他们的作品几乎每次都是最好的那一个,更让教授们印象深刻;在宾大,她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他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每天清晨采一簇新鲜的花,早早骑着摩托车来到病房照顾她;在宾大,他和她父亲相继去世,他们彼此安慰、互相取暖;回国后,她着自己亲自设计的嫁衣嫁与他;他们一起游于南欧感受优雅的文化与建筑,他们一起穿梭于穷乡僻壤测量珍贵的古迹。

他和她既是夫妻,又是朋友。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相互的欣赏。

人间四月天--纪念林徽因先生


她的活泼开朗给严肃认真的他带来欢乐,他的温柔细腻又总能平息她烦躁易怒的心。

他和她有着“太太们的客厅”这样富足闲适的安逸生活,也一起走过战时无处安家的艰辛岁月。

他们相互扶持,为着共同的追求奉献着自己的精力与热血。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在中国的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此之专一而智慧的才女,竟被世人所唾弃,为后人所诟病。

难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我想这形容起林先生也是恰到好处的吧。

对于事业,她又何尝不是殚精竭虑呢?战时,各地乌云密布,日军的轰炸机时常盘旋于上空。举家搬往李庄过着精打细算艰苦朴素的日子,徽因与思成也不曾放弃过对建筑的执着追求。梁思成早在未与林徽因结婚时就曾遭遇车祸,有着严重的脊椎病,战时颠沛流离使林家大小姐也经受不住这生活的摧残,感染肺病。美国的朋友费正清夫妇请她去美国治疗与创作学术,她毅然拒绝说,我要和祖国一起受苦。儿子梁从诫问他日本人来了怎么办,她说门后不是有扬子江吗。一家子的生活是何其的艰难,还有梁思成的大姐此时也与他们住在一起。这位才女,不得已做起了她最烦心的家务活。思成病时,她只好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担。有次好不容易挣了点钱,她拿着屈指可数的钱去了集市。她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测量建筑所需的尺子,而后才买了少许的肉,想起家里已经一两月没闻过肉味了。即使生活再加艰苦,她与梁思成也一如既往地支撑着营造学社,这个中国建筑的小团体。病时,林徽因不得起床,便在床头摆满了建筑所用的书。战后,回到北平也一直与丈夫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奔波劳累。即使被医生判了肺病五年的死刑,她也不畏生死,永远在工作。

人间四月天--纪念林徽因先生


1955年的4月1日,一代才女变成了四月天那一抹最艳丽的霞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你们眼中的林徽因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