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宋江為何接受朝庭招安,是心報幻想嗎,不怕被暗害嗎?

愛車E族3


要談宋江的招安,就《水滸傳》中所描寫的梁山好漢而言,我把108位好漢主要分成幾個大類。

第一類就是原本朝廷為官,因為受到迫害而不得不走上絕路的。代表人物林沖。林沖按現在話講,是一個徹頭徹底的憤青,視高俅為死敵,終身是不可能接受招安的。

第二類原本就是打家劫舍的強人,他們屬於典型小農意識,只是尋求過安穩日子的,哪裡安逸在哪裡,什麼當不當官,招不招安完全隨心所欲,代表人物阮式兄弟等等。跟隨宋江招安,能混個一官半職最好,混不上力求保命,最後遠走他鄉安全脫身。

第三類是地主豪強和受壓迫的小官小吏,他們早都看清了朝廷的本質,知道即使招安了按照朝廷當時的黑暗也分不到什麼好位置,所以不想被招安,就是鐵了心和朝廷對抗到底,代表人物魯智深。

第四類是稀裡糊塗逼上梁山的,在梁山也是拉幫結派,鄙視那些強人,卻又看不慣朝廷,到底想不想招安,他們心理也沒譜,但大體上還是傾向招安的,代表人物楊志。

最後一類就是我要重點說的宋江,一心想著有朝一日回朝廷效力的,人數不少,什麼呼延灼,徐寧,秦明,盧俊義等等,上山前都是由宋江打的包票,以後一定享受招安待遇。

我認為,宋江內心是渴望能夠做一個大官的,宋江原籍在山東鄆城縣宋家村。是當地的一個押司,但是為人仗義。在江湖上有很多關於宋江的傳聞,比如江湖人便喜歡稱呼宋江為“及時雨”,因為他面容黝黑又身材矮小,故而人們又稱他為“黑宋江”。

宋江為官數十載,一心忠於朝廷。可是因為失手殺了閻婆惜,不得已落草到了梁山。梁山上的生活可以說是相當的瀟灑了,一般性格直爽的梁山好漢優哉遊哉的生活在一起。而且宋江還是眾梁山好漢們的頭頭。

為什麼他放著逍遙快活的日子不過,非要吃力不討好的選擇招安呢?明知道自己是草莽出身,一定不會受到重用。還不惜損兵折將為朝廷東征西討,最後致使梁山108好漢死傷過半。連自己最後也被一杯毒酒賜死了。其實宋江選擇招安是因為他自身有三個致命的弱點,如果換做是你或許也一定會選擇招安。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梁山上的好漢看似一團和氣,其實本質上並不團結。雖然聽起來又是三十六天罡,又是七十二地煞的。實際上連排名都有所貓膩,和天魁星宋走的近,支持宋江招安的好漢則排名靠前,否則任你多大的本事都得向後靠。

這也是為什麼本領那麼大的魯智深還有武松都只能排在十多位之後的原因了。再比如說,在宋江說招安的時候,有的人表現的一臉欣慰。而有的人則當場翻臉,其中武松就是首當其衝的一個。

這也就是第二個原因了,梁山好漢很多人原來便是朝廷為官,有根基在朝廷。如若和朝廷用兵,這些原本就是朝廷的官員的好漢一旦反水後果不堪設想。關勝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五,據說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在歸順梁山之前便是朝廷要員。

呼延灼同樣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梁山前為汝寧郡都統制。祖上更是北宋河東開國名將呼延贊。雖然後來歸順了宋江,但是卻常懷報國之志。隨宋江招安後,常為先鋒大將,打敗了金兀朮四太子,後親率大軍一直殺至淮西,最後陣亡。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梁山從始至終都是以“盜匪”的名義存在的。根本沒有什麼群眾基礎,梁山好漢大多隻懂得打打殺殺。根本無法團結其基層的民眾,而且當時的宋朝氣數未盡,民間也根本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如果梁山好漢貿然和朝廷對抗無疑是在以卵擊石,一旦朝廷重視起來,派大軍鎮壓。只怕頃刻間就會被一鍋端了,所以宋江才會逼不得已選擇招安。不過最後的結局卻著實令人唏噓不已,可除了招安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懸疑飛翼


為了內心的夢想與追求,儘管現代人對宋江詬病許多,但是對於宋江自己而言,這一切都是他的價值觀下的追求,很有意義。

宋江

宋江不過是鄆城縣的一個刀筆小吏,在官場中屬於排不上的。

因為樂善好施,仗義相助,宋江在地頭上和江湖上都混了個好人緣。

宋江是有雄心壯志的,更是一個受封建倫理道德教育的讀書人,宋江是個大孝子,一直想要在功名上做出一番建樹,好光耀門楣。

因此這樣的宋江,地位和雄心是不匹配的。

梁山

儘管宋江不願上梁山,但是其實梁山給了宋江一個發揮的舞臺。

前面說了,宋江的雄心和他刀筆小吏的地位不匹配。

宋江一直都想做大事,梁山恰好給了宋江一個發揮的舞臺。

面對108好漢,面對數萬嘍囉兵,宋江將他的領導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梁山在他的帶領下顯的井然有序。

志向

宋江是有做一個首領的能力的,卻缺乏一個首領應有的大志。

宋江有大志,有野心,可總是差那麼一點。

宋江的大志也好,野心也罷,都只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他從沒有想過自立山頭,封王列侯。

在這一點上,宋江的志向實在是有些短淺,也正是這一點,害了梁山,害了眾多好漢。

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是他一心希望的,更是他自己努力去創造的結果。

至於說是否害怕被暗害,被功名衝昏了頭腦的宋江還會去考慮這一點嗎?不覺得在梁山上心機那麼深的宋江,招安之後在朝廷面前就是一條聽話的狗嗎?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首先不得不承認,宋江掌控大局的能力還是不夠。其次,宋江招安的選擇是最明智的,南征北戰,也是招安之後最好的選擇。

梁山之前的幾件大事:智取生辰綱、火燒青州、大鬧江州,表面上看,得罪了蔡太師、梁中書、慕容知府、蔡九知府等人;但是實際上,他們做的這些事,對這些權貴影響並不大,甚至,在這些權貴面前,梁山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手段。

哪怕日後招安,因為做過這些事,梁山好漢在朝廷也會有一席之地,蔡京等人,至少不會低看他們,不會像對待十節度那樣,把他們當成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狗。尤其是蔡京,此人頗有格局,對待梁山英雄,定會青眼有加。

此時的梁山,默默發展勢力,造些聲勢,等待朝廷垂青即可。

但是,這也是壞事的根源。宋江沒有就此打消梁山泊的氣焰,反而助長梁山泊的氣焰,讓這些梁山好漢,以此為傲,以敢於對抗朝廷權貴標榜自己,以兄弟義氣為做事準則。

所以後來柴進的事,讓宋江騎虎難下。若不救柴進,宋江在梁山的形象將會一落千丈;若救柴進,必然會損高廉的性命。梁山泊也因此,與高俅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此宋江第一不足。

當然,此時的梁山,只是得罪了高俅而已,蔡京與高俅並沒有情義,他們只是各取所需的合作伙伴,高廉的死活,於蔡京無關痛癢,不會給他造成任何損失。

此時的梁山,尚有敬候招安的餘地。

再後來,梁山和三山為了各自的目的,共伐青州。此時的宋江,是個矛盾體,一方面心向朝廷,一方面又蔑視朝廷,任由青州知府,死於秦明手中。此宋江第二不足。

當然,殺慕容知府這件事,也不算大,因為這並沒有影響到蔡京幾個把控朝政的人的利益。慕容貴妃雖受寵,但居於宮闈,無法過多幹預朝政;又聖上喜愛李師師,慕容貴妃能做的,便更少了。

此招雖險,然無大礙。

宋江為了魯智深的面子,又大鬧了一次華州。殺了蔡京一個門人,劫了宿元景太尉。

殺了蔡京門人,並不傷大雅,損失一個下屬,換一個更好的就可以了。劫了宿元景,多了一個人脈。

此招雖險,然有所獲。

晁蓋死後,宋江愈加矛盾。心向朝廷的他,開始主動挑釁朝廷。智取盧俊義,先捉再放,讓梁山泊與大名府對立。此宋江第三不足。

甚至事情發展到後期,讓雙方同時陷入兩難之地,大名府放了盧俊義,折損朝廷顏面,不放又恐梁山泊勢大;梁山泊救盧俊義,必然要波及大名府和梁中書,得罪朝廷,不救而去,梁山將貽笑天下,不能立足。

宋公明糊塗,吳加亮自作聰明。

蔡京派遣關勝,心中有招安之意。此時梁山有三條路可走。

下策隨關勝招安。且不說梁山眾人態度,如此輕易招安,梁山泊便是不過如此。哪怕得到蔡京器重,也不過是隨意丟棄的走卒。器重與器重是不同的,林沖也曾與高俅要好,高俅殺他時毫不猶豫,呼延灼被高俅誇耀,到頭來也只是換來幾句責備;然而,周昂是天子身邊的大將,王稟趙譚是童貫的手臂。有些器重,是主人對獵犬的寵愛;有些器重,是給予地位與重視。朝廷的鷹犬,不如梁山的豺狼。

中策攻大名府,讓梁山泊徹底名震天下,同時也將當權者得罪的徹徹底底。

上策先兵後禮,生擒關勝、兵臨城下;之後使人,與大名府暗通關節,對梁中書講些情、予些利;兩方罷手,梁山等待招安。此路最難。

以梁山的能力,只能選第二條。

梁山雖是止損,卻徹底得罪了朝廷。

宋江野心難足,不知收斂,去東京走了一遭。此宋江第四不足。

不曉事的李逵,又打了楊戩。如此一來,四大權臣,不除梁山,不能消恨。

在這之後的招安甚是輕慢,不可答應。

宋公明惹了大禍事,沒有答應此次招安又是幸事。

大敗童貫、高俅,只能道一個好字。梁山與四權臣的矛盾,已無緩和餘地,若要立足朝廷,必要殺盡四臣氣焰。

再說期間發生的事:

二次招安,表面上只是針對宋江,實際上對梁山其他好漢,也是不利的。若受了招安,四臣既怨恨又輕視梁山眾人,梁山好漢日後哪怕是半點的不足,也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不殺高俅,是宋江最理智的一回。若殺了高俅這一重臣,朝廷便會攻打梁山到底。

放了朝廷降將,得了好名聲,改變了朝廷中人,對梁山泊的印象。

希望借高俅的門路,得到招安。打高廉的時候,可曾想到今日之事?高俅心性狠毒,焉能依託?此宋江第五不足。

宋公明糊塗,吳用聰明。

之後通過燕青打李師師關節,又打了宿元景關節,直接找皇帝為靠山,梁山的做法甚好。

若無燕青,怕招安無門。

招安之後,南征北戰,表面上是空辛苦,實際不然。

如果招安之後,眾將就此解散,那麼梁山眾人,將再無出頭之日。

立下幾場名揚天下的大功,梁山好漢,日後也有立足之地。

只是宋江、吳用,盧俊義,李逵這些人,難逃一死罷了。


百科小歷史


宋江這夥人當初造反就是被腐敗的官吏逼得沒有活路,才舉起大旗造反的。

宋江在北宋同一時間造反的起義軍中,勢力並不是很大。我們在這裡所說是歷史上真正的宋江起義,據實記載應該只有三十六員戰將。宋·王稱《東都事略》卷一百三《侯蒙傳》中雲:“宋江寇京東,蒙上書陳制賊計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而不是《水滸傳》裡寫的一百單八將。

宋江這夥人轉戰于山東青、齊與河南、河北一帶,史書記載說:這支起義軍“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約兩年後,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義軍從江蘇沭陽乘船進攻海州(今連雲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所派伏兵包圍,損失慘重,退路又被切斷。在這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不得不率眾投降。也就是說是宋江已經打不過朝廷,不得不降。不降就只能全滅。

而且朝廷也認為宋江等人能在兩年間橫行於山東,河北,這一帶,必有其才。

《宋史·侯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被打敗了,皇帝還算比較賞識,活著總比死了強,至於宋江投降以後的記載歷史沒有記載,眾說紛紜,有說打方臘,有說抗金。也就無從得知宋江是否被暗害。


騎驢爬樹


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是梁山108將的帶頭大哥。

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猜拳鬥武,好不熱鬧,誰要是被人欺負了,一幫人過去,好不威風。

綠林好漢講究義,三國裡講究忠,忠主公,忠老闆。

當宋江上臺之後將梁山上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就已經彰顯了自己的招安之心。

小時候看水滸傳,宋江帶人打方臘,那叫一個慘烈,浪裡白條張順被亂箭釘死在城門樓上,扈三娘為救矮腳虎王英戰死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有人說,梁山好漢最終難有善終全賴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讓大家走上了不歸路,不然就不會有這麼慘的下場。

宋江,為什麼要接受朝廷招安呢?

01

一入江湖,終身江湖

當宋江走上梁山的那刻起,他就已經回不了頭了,他再也不是一個普通的縣城小吏。

梁山上是些什麼人,殺人犯、黑心店主、搶劫犯、小偷 ...

宋江入夥梁山,在晁蓋死後,被眾人扶上位,當了一把手。如果他想就此隱退很難,梁山人不會輕易讓他走。

李逵和戴宗曾去請公孫勝上梁山,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不同意他去,李逵拿著板斧半夜去把羅真人給劈了,還殺了一個小道童。

一入江湖,終身江湖,犯了事再想金盆洗手就難了,況且宋江已經坐到了頭把交椅,老大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梁山社團,你說離開就離開,太不給兄弟們面子了吧。

另外一方面,如果朝廷一旦知道宋江離開梁山的話,一定會不擇手段捉拿他,以警示天下人,這就是背叛朝廷的下場。

所以,他走不得,但也留不得。

宋江與李逵等只知喝酒吃肉,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同,他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想得比較長遠,心裡知道他們這一群人在一起最終難逃噩運,一定會被朝廷清洗。

雖然現在兵強馬壯,但如果同朝廷比起來,還真不是對手。

所以,他一直尋思著梁山這幫人的出路在哪裡,招安是最合適的選擇。

如果他一個人投降朝廷,那就叫背叛了梁山;但如果他帶著大家一起投降了朝廷,那就叫棄暗投明,就完全是兩種概念,兩個天地了。

宋江骨子裡作為一個文化人,作為一個曾經的朝廷官員,他還是比較渴望忠國忠君的評價,而不是虎嘯山林,一個反朝廷的賊匪首腦。

所以,宋江接受招安是勢在必行。

02

宋江必須接受招安,老施的無奈

這部蕩氣迴腸的小說作者是施耐庵,處於元末明初的動盪年代。

施耐庵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當時督官的驕橫專斷,一年後憤而辭官歸裡,教學生,寫書,過普通人生活。

他的作品有對當時朝廷的不滿,但是最終卻不得不向朝廷低頭,這是無奈之舉。

如果他寫宋江拒不招安,那麼最終的結局只能是由於梁山內部出現矛盾,導致被朝廷大軍各個擊破,但這麼寫的話,就和講究義氣的主題相違背。

如果他最終安排梁山好漢大勝朝廷,得以善終的話,那就對不起了,這就是反書,是要殺頭的。

所以,讓主人公宋江帶領大家從哥們之間的小義氣升級到忠君報國,這就是最好的選擇


小森短視頻


一、狹小的梁山,地盤有限

從書中,我們能看出這梁山是個彈丸之地,儘管它景色宜人,易守難攻,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平日裡這些英雄好漢鮮有徵戰,整日在梁山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豪情義氣不斷,根本沒有向外擴張之意,沉浸在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甘於享樂,重要的是,每個人上梁山的原因不同,各自的想法也不同,因此,想要轟轟烈烈的幹出一番事業,內部的裂痕必然要先解決。

換句話說,如果梁山想要壯大,甚至劍指天下,那麼,勢必要往外面發展,而非佔山為王,宋江的招安之策,其實也體現出了他內心的不安,這麼說吧,如果梁山一眾英雄拒絕了朝廷的招安,那麼,當朝廷大軍壓境,先不說被攻城剿滅,就是以圍困之法便能讓梁山水盡糧絕,最終走向了滅亡。

二、內部並不團結

剛才說了,能上梁山的無外乎那3種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身份也不同,儘管身處梁山,可內心的那份小九九誰也看不透,表面上,個個英雄蓋世,豪情萬丈,實則當各自的需求一旦碰撞,那麼勢必會產生小幫派,互相不服氣,完全被激化。這麼說吧,當那些被昔日朝廷迫害的官場之人,他們勢必會對朝廷懷有仇意,一定拒絕招安;而那些土匪出身的,反而樂意被招安,畢竟搖身一變,有了一官半職,兩種身份相比,簡直天壤之別,從此走路都帶風。

所以,當獲悉招安時,這兩種人的內心是不一樣的,一個拒絕,一個樂意接受,如此必然產生間隙和摩擦,內部的矛盾瞬間爆發,如此,那用得著朝廷的大軍來剿滅嗎?沒多久的功夫,內部就一拍兩散了,失敗其實早已註定了。

三、缺乏群眾基礎

古語云“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缺乏群眾基礎的隊伍永遠做不大,甚至會被拋棄,而梁山雖然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但卻受人質疑,拿攻打祝家莊來說,在攻城的開始並不順利,士兵折損了許多,這激起了好漢們的怒火,最後在拿下祝家莊後,便大肆的屠戮,不管男女老少,刀起刀落,全然沒有的一絲顧忌,這點與土匪相比,又有什麼區別呢?

因此,當老百姓看到了梁山好漢的嗜殺和匪氣後,民心早已消失的一點不剩,而當失去了民心,如同一艘大船失去了航向,是極其危險的,甚至會隨時觸礁而沉船。要知道,歷朝歷代多少開國帝王,在創業之初,無不為得民心而絞盡腦汁,對部下下達了多少個入城後“不可擾民”的命令,所以,梁山看似豪情萬丈,其實都是土匪心態,打家劫舍尚且還行,爭奪天下,想太多了。

而這第三條,其實是最致命的,也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宋江最後選擇了招安,其實他是看出了梁山好漢的內心,根本非一支正常的義軍所持有的心思,每個人身上的匪氣太重,佔山為王顯得更適合大家,而如果想要打天下,爭天下,其實是很難。當然,也許宋江心中仍然渴望著衣錦還鄉,光宗耀祖,這在古代的傳統思維中,並不為過,畢竟這是幾千年骨子裡所帶的


玉潤萬古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文化和歷史,老祖宗給後人留下了很多文學藝術瑰寶,四大名著就是典型的代表。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也寄託了作者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反映出很多的現實問題。對於水滸傳,其實是一部悲情小說,梁山108將的結局讓人惋惜,不少人將這一責任推到了首領宋江身上。

宋江

確實,宋江作為眾兄弟信任的大哥大,卻將整個梁山好漢和手底下的兄弟推入火海,除了少數人,幾乎沒有得到善終,都死於非命。宋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宋江一定要接受朝廷招安呢?

有人說是為了榮華富貴,有人說是為了官職,有人說是目光短淺,其實,可能大家都誤解了宋江。

宋江一直都有一種報國情懷,即所謂的精忠報國,在他看來,被逼上梁山是迫不得已的行為,自己是被奸人所害,而不是被皇帝所害,不是被國家所害。在宋江眼中,皇帝代表了自己的國家。試想,有哪個人不熱愛自己的祖國呢?

雖然自己的祖國有千般不是。

所以,宋江和其他好漢不同,大部分梁山好漢出身於綠林和盜匪,是不會理解宋江這種家國情懷的。而盧俊義,呼延灼等人內心其實更加贊同宋江的行為,也會支持宋江的招安。

這種思想,其實就是中國幾千年來知識分子的儒家文化,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中國知識分子和士大夫階層,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憂國憂民,這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空有一身抱負,那隻能報銷國家,報效帝王家了。

而宋江無疑是長期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和薰陶,比如父親以及祖上都是屬於這一類人,而不是那些目不識丁的底層人物。

這或許就是宋江一定要招安的初衷。

而在梁山一把手晁蓋死後,宋江實際上掌握了梁山的大權,而且威望無人能及,大家都敬仰他,就連軍師吳用也只能投入其麾下。而晁蓋勢力只有極少數人,根本掀不起大浪。

宋江一直以來的理念就是,只反奸臣,不反皇帝,也就是說不反國家。國家即便有很多問題,那也是可以慢慢改正,會越來越好。這樣的理念,很難說好還是壞。

宋江

所以,在當時環境下,即便有朝廷中的開明官員為宋江辯護,力保宋江,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宋江和倖存的梁山兄弟還是被高俅等奸臣暗害。

這其實也是古往今來很多士大夫和忠臣的結局,值得惋惜,卻沒有任何辦法阻止。商朝的比干,南宋的岳飛,明朝的于謙都是如此。


匹諾曹jun


這個……歷史上的宋江根本就沒這麼厲害好不,哪有什麼水泊梁山啊😂😂😂。

不過南方有個人確實挺厲害的,這個人就是方臘,北宋為了剿滅方臘起義,把十幾萬主力調到江南去打方臘了,北方兵力不足,所以當時在北方的宋江才能率領起義軍幹了點成績出來。

當宋軍滅了方臘,十幾萬大軍陸續回師的時候,宋江被打的實在受不了就投降了。

你要說宋江起義軍的戰力如何?我給你捋捋嗷,北宋末年的軍隊戰鬥力極低,他們連一直在吃敗仗的遼軍都打不過……戰鬥力可想而知,就這麼低的戰鬥力,宋江和方臘還是打不過,你說宋江這個人能有多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