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江为何接受朝庭招安,是心报幻想吗,不怕被暗害吗?

爱车E族3


要谈宋江的招安,就《水浒传》中所描写的梁山好汉而言,我把108位好汉主要分成几个大类。

第一类就是原本朝廷为官,因为受到迫害而不得不走上绝路的。代表人物林冲。林冲按现在话讲,是一个彻头彻底的愤青,视高俅为死敌,终身是不可能接受招安的。

第二类原本就是打家劫舍的强人,他们属于典型小农意识,只是寻求过安稳日子的,哪里安逸在哪里,什么当不当官,招不招安完全随心所欲,代表人物阮式兄弟等等。跟随宋江招安,能混个一官半职最好,混不上力求保命,最后远走他乡安全脱身。

第三类是地主豪强和受压迫的小官小吏,他们早都看清了朝廷的本质,知道即使招安了按照朝廷当时的黑暗也分不到什么好位置,所以不想被招安,就是铁了心和朝廷对抗到底,代表人物鲁智深。

第四类是稀里糊涂逼上梁山的,在梁山也是拉帮结派,鄙视那些强人,却又看不惯朝廷,到底想不想招安,他们心理也没谱,但大体上还是倾向招安的,代表人物杨志。

最后一类就是我要重点说的宋江,一心想着有朝一日回朝廷效力的,人数不少,什么呼延灼,徐宁,秦明,卢俊义等等,上山前都是由宋江打的包票,以后一定享受招安待遇。

我认为,宋江内心是渴望能够做一个大官的,宋江原籍在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是当地的一个押司,但是为人仗义。在江湖上有很多关于宋江的传闻,比如江湖人便喜欢称呼宋江为“及时雨”,因为他面容黝黑又身材矮小,故而人们又称他为“黑宋江”。

宋江为官数十载,一心忠于朝廷。可是因为失手杀了阎婆惜,不得已落草到了梁山。梁山上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的潇洒了,一般性格直爽的梁山好汉优哉游哉的生活在一起。而且宋江还是众梁山好汉们的头头。

为什么他放着逍遥快活的日子不过,非要吃力不讨好的选择招安呢?明知道自己是草莽出身,一定不会受到重用。还不惜损兵折将为朝廷东征西讨,最后致使梁山108好汉死伤过半。连自己最后也被一杯毒酒赐死了。其实宋江选择招安是因为他自身有三个致命的弱点,如果换做是你或许也一定会选择招安。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梁山上的好汉看似一团和气,其实本质上并不团结。虽然听起来又是三十六天罡,又是七十二地煞的。实际上连排名都有所猫腻,和天魁星宋走的近,支持宋江招安的好汉则排名靠前,否则任你多大的本事都得向后靠。

这也是为什么本领那么大的鲁智深还有武松都只能排在十多位之后的原因了。再比如说,在宋江说招安的时候,有的人表现的一脸欣慰。而有的人则当场翻脸,其中武松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这也就是第二个原因了,梁山好汉很多人原来便是朝廷为官,有根基在朝廷。如若和朝廷用兵,这些原本就是朝廷的官员的好汉一旦反水后果不堪设想。关胜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五,据说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在归顺梁山之前便是朝廷要员。

呼延灼同样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梁山前为汝宁郡都统制。祖上更是北宋河东开国名将呼延赞。虽然后来归顺了宋江,但是却常怀报国之志。随宋江招安后,常为先锋大将,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后亲率大军一直杀至淮西,最后阵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梁山从始至终都是以“盗匪”的名义存在的。根本没有什么群众基础,梁山好汉大多只懂得打打杀杀。根本无法团结其基层的民众,而且当时的宋朝气数未尽,民间也根本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如果梁山好汉贸然和朝廷对抗无疑是在以卵击石,一旦朝廷重视起来,派大军镇压。只怕顷刻间就会被一锅端了,所以宋江才会逼不得已选择招安。不过最后的结局却着实令人唏嘘不已,可除了招安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悬疑飞翼


为了内心的梦想与追求,尽管现代人对宋江诟病许多,但是对于宋江自己而言,这一切都是他的价值观下的追求,很有意义。

宋江

宋江不过是郓城县的一个刀笔小吏,在官场中属于排不上的。

因为乐善好施,仗义相助,宋江在地头上和江湖上都混了个好人缘。

宋江是有雄心壮志的,更是一个受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读书人,宋江是个大孝子,一直想要在功名上做出一番建树,好光耀门楣。

因此这样的宋江,地位和雄心是不匹配的。

梁山

尽管宋江不愿上梁山,但是其实梁山给了宋江一个发挥的舞台。

前面说了,宋江的雄心和他刀笔小吏的地位不匹配。

宋江一直都想做大事,梁山恰好给了宋江一个发挥的舞台。

面对108好汉,面对数万喽啰兵,宋江将他的领导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梁山在他的带领下显的井然有序。

志向

宋江是有做一个首领的能力的,却缺乏一个首领应有的大志。

宋江有大志,有野心,可总是差那么一点。

宋江的大志也好,野心也罢,都只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他从没有想过自立山头,封王列侯。

在这一点上,宋江的志向实在是有些短浅,也正是这一点,害了梁山,害了众多好汉。

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是他一心希望的,更是他自己努力去创造的结果。

至于说是否害怕被暗害,被功名冲昏了头脑的宋江还会去考虑这一点吗?不觉得在梁山上心机那么深的宋江,招安之后在朝廷面前就是一条听话的狗吗?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首先不得不承认,宋江掌控大局的能力还是不够。其次,宋江招安的选择是最明智的,南征北战,也是招安之后最好的选择。

梁山之前的几件大事:智取生辰纲、火烧青州、大闹江州,表面上看,得罪了蔡太师、梁中书、慕容知府、蔡九知府等人;但是实际上,他们做的这些事,对这些权贵影响并不大,甚至,在这些权贵面前,梁山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手段。

哪怕日后招安,因为做过这些事,梁山好汉在朝廷也会有一席之地,蔡京等人,至少不会低看他们,不会像对待十节度那样,把他们当成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狗。尤其是蔡京,此人颇有格局,对待梁山英雄,定会青眼有加。

此时的梁山,默默发展势力,造些声势,等待朝廷垂青即可。

但是,这也是坏事的根源。宋江没有就此打消梁山泊的气焰,反而助长梁山泊的气焰,让这些梁山好汉,以此为傲,以敢于对抗朝廷权贵标榜自己,以兄弟义气为做事准则。

所以后来柴进的事,让宋江骑虎难下。若不救柴进,宋江在梁山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若救柴进,必然会损高廉的性命。梁山泊也因此,与高俅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此宋江第一不足。

当然,此时的梁山,只是得罪了高俅而已,蔡京与高俅并没有情义,他们只是各取所需的合作伙伴,高廉的死活,于蔡京无关痛痒,不会给他造成任何损失。

此时的梁山,尚有敬候招安的余地。

再后来,梁山和三山为了各自的目的,共伐青州。此时的宋江,是个矛盾体,一方面心向朝廷,一方面又蔑视朝廷,任由青州知府,死于秦明手中。此宋江第二不足。

当然,杀慕容知府这件事,也不算大,因为这并没有影响到蔡京几个把控朝政的人的利益。慕容贵妃虽受宠,但居于宫闱,无法过多干预朝政;又圣上喜爱李师师,慕容贵妃能做的,便更少了。

此招虽险,然无大碍。

宋江为了鲁智深的面子,又大闹了一次华州。杀了蔡京一个门人,劫了宿元景太尉。

杀了蔡京门人,并不伤大雅,损失一个下属,换一个更好的就可以了。劫了宿元景,多了一个人脉。

此招虽险,然有所获。

晁盖死后,宋江愈加矛盾。心向朝廷的他,开始主动挑衅朝廷。智取卢俊义,先捉再放,让梁山泊与大名府对立。此宋江第三不足。

甚至事情发展到后期,让双方同时陷入两难之地,大名府放了卢俊义,折损朝廷颜面,不放又恐梁山泊势大;梁山泊救卢俊义,必然要波及大名府和梁中书,得罪朝廷,不救而去,梁山将贻笑天下,不能立足。

宋公明糊涂,吴加亮自作聪明。

蔡京派遣关胜,心中有招安之意。此时梁山有三条路可走。

下策随关胜招安。且不说梁山众人态度,如此轻易招安,梁山泊便是不过如此。哪怕得到蔡京器重,也不过是随意丢弃的走卒。器重与器重是不同的,林冲也曾与高俅要好,高俅杀他时毫不犹豫,呼延灼被高俅夸耀,到头来也只是换来几句责备;然而,周昂是天子身边的大将,王禀赵谭是童贯的手臂。有些器重,是主人对猎犬的宠爱;有些器重,是给予地位与重视。朝廷的鹰犬,不如梁山的豺狼。

中策攻大名府,让梁山泊彻底名震天下,同时也将当权者得罪的彻彻底底。

上策先兵后礼,生擒关胜、兵临城下;之后使人,与大名府暗通关节,对梁中书讲些情、予些利;两方罢手,梁山等待招安。此路最难。

以梁山的能力,只能选第二条。

梁山虽是止损,却彻底得罪了朝廷。

宋江野心难足,不知收敛,去东京走了一遭。此宋江第四不足。

不晓事的李逵,又打了杨戬。如此一来,四大权臣,不除梁山,不能消恨。

在这之后的招安甚是轻慢,不可答应。

宋公明惹了大祸事,没有答应此次招安又是幸事。

大败童贯、高俅,只能道一个好字。梁山与四权臣的矛盾,已无缓和余地,若要立足朝廷,必要杀尽四臣气焰。

再说期间发生的事:

二次招安,表面上只是针对宋江,实际上对梁山其他好汉,也是不利的。若受了招安,四臣既怨恨又轻视梁山众人,梁山好汉日后哪怕是半点的不足,也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不杀高俅,是宋江最理智的一回。若杀了高俅这一重臣,朝廷便会攻打梁山到底。

放了朝廷降将,得了好名声,改变了朝廷中人,对梁山泊的印象。

希望借高俅的门路,得到招安。打高廉的时候,可曾想到今日之事?高俅心性狠毒,焉能依托?此宋江第五不足。

宋公明糊涂,吴用聪明。

之后通过燕青打李师师关节,又打了宿元景关节,直接找皇帝为靠山,梁山的做法甚好。

若无燕青,怕招安无门。

招安之后,南征北战,表面上是空辛苦,实际不然。

如果招安之后,众将就此解散,那么梁山众人,将再无出头之日。

立下几场名扬天下的大功,梁山好汉,日后也有立足之地。

只是宋江、吴用,卢俊义,李逵这些人,难逃一死罢了。


百科小历史


宋江这伙人当初造反就是被腐败的官吏逼得没有活路,才举起大旗造反的。

宋江在北宋同一时间造反的起义军中,势力并不是很大。我们在这里所说是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起义,据实记载应该只有三十六员战将。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一百三《侯蒙传》中云:“宋江寇京东,蒙上书陈制贼计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而不是《水浒传》里写的一百单八将。

宋江这伙人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书记载说:这支起义军“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约两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派伏兵包围,损失惨重,退路又被切断。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不得不率众投降。也就是说是宋江已经打不过朝廷,不得不降。不降就只能全灭。

而且朝廷也认为宋江等人能在两年间横行于山东,河北,这一带,必有其才。

《宋史·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被打败了,皇帝还算比较赏识,活着总比死了强,至于宋江投降以后的记载历史没有记载,众说纷纭,有说打方腊,有说抗金。也就无从得知宋江是否被暗害。


骑驴爬树


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是梁山108将的带头大哥。

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猜拳斗武,好不热闹,谁要是被人欺负了,一帮人过去,好不威风。

绿林好汉讲究义,三国里讲究忠,忠主公,忠老板。

当宋江上台之后将梁山上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就已经彰显了自己的招安之心。

小时候看水浒传,宋江带人打方腊,那叫一个惨烈,浪里白条张顺被乱箭钉死在城门楼上,扈三娘为救矮脚虎王英战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有人说,梁山好汉最终难有善终全赖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让大家走上了不归路,不然就不会有这么惨的下场。

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朝廷招安呢?

01

一入江湖,终身江湖

当宋江走上梁山的那刻起,他就已经回不了头了,他再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县城小吏。

梁山上是些什么人,杀人犯、黑心店主、抢劫犯、小偷 ...

宋江入伙梁山,在晁盖死后,被众人扶上位,当了一把手。如果他想就此隐退很难,梁山人不会轻易让他走。

李逵和戴宗曾去请公孙胜上梁山,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不同意他去,李逵拿着板斧半夜去把罗真人给劈了,还杀了一个小道童。

一入江湖,终身江湖,犯了事再想金盆洗手就难了,况且宋江已经坐到了头把交椅,老大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梁山社团,你说离开就离开,太不给兄弟们面子了吧。

另外一方面,如果朝廷一旦知道宋江离开梁山的话,一定会不择手段捉拿他,以警示天下人,这就是背叛朝廷的下场。

所以,他走不得,但也留不得。

宋江与李逵等只知喝酒吃肉,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同,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想得比较长远,心里知道他们这一群人在一起最终难逃噩运,一定会被朝廷清洗。

虽然现在兵强马壮,但如果同朝廷比起来,还真不是对手。

所以,他一直寻思着梁山这帮人的出路在哪里,招安是最合适的选择。

如果他一个人投降朝廷,那就叫背叛了梁山;但如果他带着大家一起投降了朝廷,那就叫弃暗投明,就完全是两种概念,两个天地了。

宋江骨子里作为一个文化人,作为一个曾经的朝廷官员,他还是比较渴望忠国忠君的评价,而不是虎啸山林,一个反朝廷的贼匪首脑。

所以,宋江接受招安是势在必行。

02

宋江必须接受招安,老施的无奈

这部荡气回肠的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处于元末明初的动荡年代。

施耐庵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当时督官的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教学生,写书,过普通人生活。

他的作品有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但是最终却不得不向朝廷低头,这是无奈之举。

如果他写宋江拒不招安,那么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由于梁山内部出现矛盾,导致被朝廷大军各个击破,但这么写的话,就和讲究义气的主题相违背。

如果他最终安排梁山好汉大胜朝廷,得以善终的话,那就对不起了,这就是反书,是要杀头的。

所以,让主人公宋江带领大家从哥们之间的小义气升级到忠君报国,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小森短视频


一、狭小的梁山,地盘有限

从书中,我们能看出这梁山是个弹丸之地,尽管它景色宜人,易守难攻,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平日里这些英雄好汉鲜有征战,整日在梁山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豪情义气不断,根本没有向外扩张之意,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甘于享乐,重要的是,每个人上梁山的原因不同,各自的想法也不同,因此,想要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事业,内部的裂痕必然要先解决。

换句话说,如果梁山想要壮大,甚至剑指天下,那么,势必要往外面发展,而非占山为王,宋江的招安之策,其实也体现出了他内心的不安,这么说吧,如果梁山一众英雄拒绝了朝廷的招安,那么,当朝廷大军压境,先不说被攻城剿灭,就是以围困之法便能让梁山水尽粮绝,最终走向了灭亡。

二、内部并不团结

刚才说了,能上梁山的无外乎那3种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身份也不同,尽管身处梁山,可内心的那份小九九谁也看不透,表面上,个个英雄盖世,豪情万丈,实则当各自的需求一旦碰撞,那么势必会产生小帮派,互相不服气,完全被激化。这么说吧,当那些被昔日朝廷迫害的官场之人,他们势必会对朝廷怀有仇意,一定拒绝招安;而那些土匪出身的,反而乐意被招安,毕竟摇身一变,有了一官半职,两种身份相比,简直天壤之别,从此走路都带风。

所以,当获悉招安时,这两种人的内心是不一样的,一个拒绝,一个乐意接受,如此必然产生间隙和摩擦,内部的矛盾瞬间爆发,如此,那用得着朝廷的大军来剿灭吗?没多久的功夫,内部就一拍两散了,失败其实早已注定了。

三、缺乏群众基础

古语云“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缺乏群众基础的队伍永远做不大,甚至会被抛弃,而梁山虽然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但却受人质疑,拿攻打祝家庄来说,在攻城的开始并不顺利,士兵折损了许多,这激起了好汉们的怒火,最后在拿下祝家庄后,便大肆的屠戮,不管男女老少,刀起刀落,全然没有的一丝顾忌,这点与土匪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当老百姓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嗜杀和匪气后,民心早已消失的一点不剩,而当失去了民心,如同一艘大船失去了航向,是极其危险的,甚至会随时触礁而沉船。要知道,历朝历代多少开国帝王,在创业之初,无不为得民心而绞尽脑汁,对部下下达了多少个入城后“不可扰民”的命令,所以,梁山看似豪情万丈,其实都是土匪心态,打家劫舍尚且还行,争夺天下,想太多了。

而这第三条,其实是最致命的,也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宋江最后选择了招安,其实他是看出了梁山好汉的内心,根本非一支正常的义军所持有的心思,每个人身上的匪气太重,占山为王显得更适合大家,而如果想要打天下,争天下,其实是很难。当然,也许宋江心中仍然渴望着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在古代的传统思维中,并不为过,毕竟这是几千年骨子里所带的


玉润万古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老祖宗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文学艺术瑰宝,四大名著就是典型的代表。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也寄托了作者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反映出很多的现实问题。对于水浒传,其实是一部悲情小说,梁山108将的结局让人惋惜,不少人将这一责任推到了首领宋江身上。

宋江

确实,宋江作为众兄弟信任的大哥大,却将整个梁山好汉和手底下的兄弟推入火海,除了少数人,几乎没有得到善终,都死于非命。宋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宋江一定要接受朝廷招安呢?

有人说是为了荣华富贵,有人说是为了官职,有人说是目光短浅,其实,可能大家都误解了宋江。

宋江一直都有一种报国情怀,即所谓的精忠报国,在他看来,被逼上梁山是迫不得已的行为,自己是被奸人所害,而不是被皇帝所害,不是被国家所害。在宋江眼中,皇帝代表了自己的国家。试想,有哪个人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虽然自己的祖国有千般不是。

所以,宋江和其他好汉不同,大部分梁山好汉出身于绿林和盗匪,是不会理解宋江这种家国情怀的。而卢俊义,呼延灼等人内心其实更加赞同宋江的行为,也会支持宋江的招安。

这种思想,其实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的儒家文化,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士大夫阶层,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忧国忧民,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空有一身抱负,那只能报销国家,报效帝王家了。

而宋江无疑是长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比如父亲以及祖上都是属于这一类人,而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底层人物。

这或许就是宋江一定要招安的初衷。

而在梁山一把手晁盖死后,宋江实际上掌握了梁山的大权,而且威望无人能及,大家都敬仰他,就连军师吴用也只能投入其麾下。而晁盖势力只有极少数人,根本掀不起大浪。

宋江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只反奸臣,不反皇帝,也就是说不反国家。国家即便有很多问题,那也是可以慢慢改正,会越来越好。这样的理念,很难说好还是坏。

宋江

所以,在当时环境下,即便有朝廷中的开明官员为宋江辩护,力保宋江,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宋江和幸存的梁山兄弟还是被高俅等奸臣暗害。

这其实也是古往今来很多士大夫和忠臣的结局,值得惋惜,却没有任何办法阻止。商朝的比干,南宋的岳飞,明朝的于谦都是如此。


匹诺曹jun


这个……历史上的宋江根本就没这么厉害好不,哪有什么水泊梁山啊😂😂😂。

不过南方有个人确实挺厉害的,这个人就是方腊,北宋为了剿灭方腊起义,把十几万主力调到江南去打方腊了,北方兵力不足,所以当时在北方的宋江才能率领起义军干了点成绩出来。

当宋军灭了方腊,十几万大军陆续回师的时候,宋江被打的实在受不了就投降了。

你要说宋江起义军的战力如何?我给你捋捋嗷,北宋末年的军队战斗力极低,他们连一直在吃败仗的辽军都打不过……战斗力可想而知,就这么低的战斗力,宋江和方腊还是打不过,你说宋江这个人能有多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