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原载:2006年《拳击与格斗》 采访者:美国魔法师(网名)

本文分多期曾在2006年《拳击与格斗》杂志上连载,在内地龙迷中曾引起不错的反响。

作为香港资深的李小龙收藏者和研究者,李志远先生以几十年的李小龙收藏积累和研究,于1999年精心撰著出版《神话再现》,奉献出一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翔实、考证相对严谨的高质量的李小龙传记作品(为道塾注:作者本人倒是坦言,书中至少有300处小错误)。

而在连续数期的本次专访中,李志远先生更是以其专业精神,再次为广大读者从多个层面解读了李小龙,披露了一些新的史料和见闻,阐述了个人对于李小龙包括截拳道的理解,不仅精彩,而且独到,使得本篇采访录具备了很强的收藏价值,故本博特此推荐。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作者关于截拳道的见解,尚值得商榷。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主持人真成: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李小龙的功夫、李小龙的传奇、李小龙的人格魅力等等有关这个武学大师的一切,数十年来备受广大龙迷的青睬。也正因为如此,我在前几年开辟了专栏,连载了香港李志远先生的《神话再现》。我的用意非常的简单——我是想把一个真实的李小龙介绍给我的读者朋友们,同时也是针对那些为了某种目的而极端不负责任的以讹传讹式的炒作甚至是造谣。

几年过去了,新的龙迷在不断地产生,截拳道和李小龙以其永恒的辉煌吸引着年轻的读[博转]神锐话再现管-李小理龙传记在作家李线志远先生访谈者。

他们想知道更多有关李小龙的传奇,知道真实的、有史实可考的李小龙的故事和他的武学理念。欧阳先生采访了李志远,从他那里得到了更多李小龙以及《神话再现》的后续资料,我将陆续把这些刊登出来,相信大家可以从中了解一个真实的李小龙……

喜欢《拳击与格斗》的老读者,一定还记得曾经有一篇精彩的李小龙传记连载――《神话再现》,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风靡了所有读者的心。它以前所未见的翔实资料,和细微处见真章的严密论证,加上超然客观的风格,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出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李小龙。我们可以从中非常难得的看到,作者对李小龙个人的热忱,没有让这本传记不自觉的去避重就轻,文过饰非。而是化成了一股强大可贵的还原神话,再现真实的正面动力,去展示一个不事雕凿,去尽铅华,具有强大人格力量,武学造诣,世界影响,同时又非常个性化,并非“圣人”的李小龙。正因为如此,这套传记才没有沦为又一本漫不经心,东拼西凑,哗众取宠,热炒名人的平庸野史。而是一部投入了真正的精力,用信徒的热忱和雕塑家的冷静刀锋,倾情打造的一部我们目力所及,最具权威和可信程度的小龙传记精品。

纵观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掌握了大量资料,但又对内容的真实性,哪怕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近乎严苛的追求。那么这套让人耳目一新,由衷叹服的李小龙传记,是如何花足三十年的收集功夫,和十八个月的全力打造才最终脱颖而出。以及李志远先生这座香港武术资料的百科全书的冰山水面下,还有哪些读者朋友感兴趣的李小龙资料呢?笔者希望下面这篇访谈,能带给大家一些有趣的了解。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记:李先生在《神话再现》里面有很多专业的评语,请问你本人也练武吗?

李:和武术结缘也是机缘巧合。读书的时候,学校每个学生有个业余选修科目,比如美术,舞蹈,乐器之类。项目中,幸好还有两种武术可供选择,为避免傻乎乎吹笛或者拉小提琴,便选择了柔道为“课外活动”。

后来,曾有长辈赐予师从咏春拳叶问宗师的机会,可惜少不更事,竟轻率放过。后来基于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去学习空手道。因为那位日本师傅太过用心教我,以致前后学习过九年。但谈不上是高手,只是因此让武术成为我一生的爱好。

记:你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武术出版方面的工作?

李:我一向有课余投稿的兴趣。所以1975,我第一份工作,就是选择进入出版业。经过三个月培训,通过评核考试后,便获聘成为当年香港执消闲娱乐刊物牛耳的“鸣鹤出版集团”,《当代武坛》杂志的记者,从此开始接触武术界。

也是那一年,再次见到伊鲁山度。当时我去一家出版社办事,又碰到伊鲁山度从日本顺道回香港,以便与该公司签订其“9米厘双节棍教材”制作及行销合约。和他的闲聊中,了解到很多有关李小龙的截拳道的看法。谈到一些搏击技巧问题的时候,还让他徒弟和我进行搏击对打,以作应证。哈哈,当然,都是我输。

虽然交锋前后都不断抱怨自责,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依鲁山度的双节棍技术。他用随身带的双节棍表演三次打抛起的火柴,最后捡起来的火柴从中间呈v字形折断,准确性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他还和我谈起李小龙对扫踢的看法。当时我未能完全理解。直到多年后,才恍然大悟。

因为有这样一段专业培训和从业的经历,1979年,我只有22岁,便在“功夫用品服务公司”东主李兴国先生建议下,创办了香港武术市场最疲弱时代的唯一一家《功夫》杂志。直到1984年11月,《功夫》一共出了48期,其中23期以李小龙为封面人物。最后,见证香港武坛由衰而盛的《功夫》杂志,最终也随着香港擂台的黄金年代寿终正寝而停刊。

虽然90年代曾有《功夫》复版或改革版短期出现,但该等书刊均与我无关。到2003年,我在主办《高手》杂志的时候,才又做回武术刊物。

记:《功夫》当时在香港武术刊物的地位怎样?

李:发行量最大的武术杂志。第一期已经发行五千册,当时算是非常有影响。包括周星驰,后来聊起来,都是看《功夫》长大的。他拍的电影《功夫》,那两个字,也是沿用的当年《功夫》杂志的字体。

记:什么原因促使你写这本李小龙传记《神话再现》?

李:我一向很欣赏李小龙,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也对我的个人思想和人生指向有很大帮助。自从1969年,李小龙在美国拍的《青蜂侠》在香港放映后,我就开始收集有关他的资料,前后三十多年。

到1996年,有一次帮香港的“李小龙会”举办讲座,开始有个想法,感觉有必要把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再加上后来接触到很多日本的李小龙迷,发现他们对收集李小龙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下足功夫,做得非常系统。作为一个香港本地的李小龙迷,不禁有点汗颜。

由此打算写一本简单的,关于李小龙的编年史。当时没打算出书,只是想内部派发,同时借这个机会,可以去采访李小龙身边人,从而更多的了解李小龙,尽一点和李小龙同时代的龙迷的责任。到工作了六个月以后,开始有种很强烈的愿望,想要完成一本能详细的介绍李小龙书,务求准确,去芜存真,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香港之子,中国人的骄傲。整理及试写时,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和体验。

在尾大不掉的强大压力下,导致在内容、字数方面开始极度失控。笔调、方向便由“编年史”变成传记模式。既然如此,唯有稳守“求真”、“认真”的原则,任“她”自由发展了

记:《神话再现》有大量翔实的内容,看得出来,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够获得。你完成这本书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李:前后一共花了十八个月。前面六个月是收集资料,包括整理多年来的个人收藏,去美国实地采访,到香港资料最齐全的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和造访李小龙夫人琳达,以及他的徒弟伊鲁山度,木村等人。写作的过程感触很多,经常有资料要补充和重写。

第一章,就重复写了十七次。最终,还是按照计划花一年时间完成。李小龙是个对生活,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要再现这样一个人,需要用同样认真和严格的要求去发现他的本来面目。很可惜,本来只需要往前走一步,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就没有人这样做,大多都是满足以讹传讹,不肯用心去认真对待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让人感觉很痛心。

所以我自己来做,就想要尽力做到最好。希望能在书中把以前那些不实讹传能加以澄清并剔除,把没有发现的新的资料补充进去。

这本书不能说尽善尽美,现在我自我检查,仍然有错漏之处。但在当时,我已经尽到全力,无愧于心。但也有个意外收获,这些错漏也变成专门捕捉剽窃《神话再现》资料内容的“文抄公”们的陷阱。当类似书稿也充满那些“莫名其妙”错谬时,他们违法侵权的行为也很自然一目了然,证据确凿。

记:这是我见过的,资料最丰富,报道最客观,引述最详实的李小龙传记。你怎样做到既保持对小龙的热忱欣赏,同时又严格的还原事实,没有文过饰非?

李:写这本书,我有个原则,就是尽我所能求真。为此,给自己定下三个写作立场:1。对资料严格验证。如果是文字记载,需要三份以上相同内容的记载可以互相应证,否则不予采纳。2.。尽我能力,做到接近事实。3.利益归于被告。

李小龙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说过,他的一切都是武术给他的。但他不能为搏击艺术增加新的内容,也不是发明一种功夫。他只能像雕刻家一样,去掉那些后人靠臆想添加上去的错误技巧,再现格斗的真实面目。李小龙是个一生求真的人,无论武术,还是人生。这份执着,也是我最钦佩他的地方。所以,这本传记,我也必然务求真实,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李小龙。

我不能去靠自己的想象创造一个李小龙,他留在世上的资料已经很多,我只需要去掉那些强加上去的光环,或者偏见产生的诋毁,恢复他的本来面目,才算尽到自己真正欣赏李小龙,想和大家分享的责任。如果能够纠正那些无中生有的诋毁,当然利益归于被告,肯定要为李小龙澄清。

但一些他无可置疑的缺点,比如你讲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爸爸,坦白讲,我都不会帮他隐瞒。我只是把事实写出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是读者自己的事情。

因为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好,这就是真实的李小龙。这也是书名叫《神话再现》的原因。我不是告诉读者一个不实的神话,是帮助大家了解一个神话背后的真实的,并非圣人的杰出人物。我相信龙哥在天有灵,以他的性格,也不会反对我的做法。

记: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李小龙的?

李:1969年,大概九岁的时候。第一次从电视看到《青蜂侠》,很自然把它和同时上映的《蝙蝠侠》对比。感觉后者动作好假,李小龙则好劲(粤语:厉害)。当时很多朋友已经开始很喜欢他,到处收集他的资料。到后来电视台为了满足观众需要,在周末的《电视大片》播放了他早期的电影《人海孤鸿》,大家更加喜欢他。

最后他回到香港拍了一系列电影,出席了多个电视节目成了一代巨星,也是我们的偶像。他的作风和个性都非常独特,给我很强烈的震撼感觉。那时候开始,就一直开始收集关于李小龙的各类资料,持续了几十年,也愿意用这些收集的资料,为李小龙做好多事。

记:比如哪些方面呢?

李:我很愿意让人通过这些资料,了解一个真正,是人,不是神的李小龙。因为他本身的精神,可以带给人很多正面的启发。在香港这么多年,我前后做过一百多场李小龙讲座。和日本,美国,等很多国外的龙迷都沟通联系过,经常交换资料,和互相印证资料的准确性。1997年,我用自己的一个货仓,改建装修了个“李氏工作室”。将我收集的三千多页李小龙的文件和别的资料,放在里面,供我的朋友欣赏和国外的龙迷朋友过来看资料。1998年11月到1999年11月,在周末公开展览。一年时间,有记载的参观人数有五千多人。包括很多名人,都上来参观过。

记:你有没有亲自见过李小龙?

李:哈哈哈,有。1973年,大概是3月。我下午放学后,到尖沙嘴{油麻地}一间经常去的武术用品商店看有没有新货品。结果门口停了一辆红色奔驰,仔细一看,号码280{车牌AX6521},居然是李小龙的车。我从门口望过去,正好见到李小龙穿了一件背心,和丁佩在里面选购。当时内心激动得狂跳,闪过两个念头,一是留在这里等他出来,请他在我背包里面的《黑带》杂志上签名,一是回家拿相机和他合照。最终,还是跑回家拿相机。等我再回来,李小龙已经离开了,好遗憾。那是我亲自见到他的经历,感觉他虽然不如电影上面高大,但很精干。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记:《神话再现》定价两百八十港币,上市后的反响如何?

李:最先是1998年7月13日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那时候世界杯刚刚结束,香港赛马也中止。按照往年惯例,读者这段时间大概会流失5-10个百分点。但到11月13日连载结束,发行量反而升了10个百分点,是《东方日报》有史以来同时期最高的发行量。你也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小龙的魅力几十年后还是无可抵挡。到1999年7月开始发行书本,坦白讲,反应都很好。到这时候,国内已经有盗版。但《拳击与格斗》杂志因此也连载了四五年。

记:《神话再现》在《拳击与格斗》杂志都非常成功,反响热烈,发行量也因此大幅提升,的确是本好书。我记得刘德华好像也有这本书?

李:是的。他是找人来要过,我让他拿了两个签名来换了两本,签名是帮朋友要的。

记:李小龙的家人是不是知道《神话再现》,他们有什么评价?

李:知道。李小龙弟弟李振辉及大姐李秋源都认为我做足功夫。他太太琳达,也认为我对他先生有所贡献。他的徒弟,都同意这本书的资料是准确的。

记: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得出来的对李小龙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方面?

李:对他了解越多,感触越深。人类历史上,总有一些领袖人物,在某个领域领导,或者讲开辟出一个潮流。李小龙就属于这种领导出潮流的,领袖式的人物。他靠个人对真理的执着追寻,和身体力行的风格产生的理论和功夫,到现在都还有深远的影响。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记:你觉得李小龙得以成功,身上最大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李:求真,充满斗志,很有怀疑精神。为了求真,不惜同人针锋相对。他讲求实证,听过的,不信。见过的,只信一半。他亲自在电视上回答对气功的看法的时候说过:“内功外功,我没见过。无阴功(粤语:缺德),我就见得多。”所以罗维给他取的外号叫“顶解龙”。(顶解:粤语,为什么),就是针对他凡事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喜欢盲从的性格。

我个人看法,李小龙从先天来讲,绝对不是个适合练武的人。在美国刚刚出生三个月,就长途颠簸,就坐船回香港,对身体肯定有影响。刚满一岁时候,香港被日本攻陷,民生环境生活很差。他家庭虽然条件好,都很有限。所以,他先天条件不见得突出,身体本身好单薄。而且还有高度近视。他太太琳达讲,他一只眼三百度,一只眼五百度近视。之所以最终成为一代武术家,完全源于他的斗志,和求真的本色。这种求真的本色,很早就体现出来。

他家里人为了方便带养,给他取个女仔名字细凤。结果,他自己去求证,得知原来是凤求凰,凤是男,凰才是女。这个是小麒麟亲自告诉我的。但李小龙这种求真,不是为凸现自己,或者为争拗而争拗,如果你真过他,他会过来说sorry,对不起。但这种对权威的怀疑,和真相探求的性格,的确贯穿了他的一生。

记:你如何评价李小龙发明的截拳道,他是个大师吗?

李:李小龙在给他的徒弟通信的时候讲到过,他不是个大师,他只是个student master (学习中的师傅)。他也不是在发明功夫,他只是在discover ,发现功夫。真正的功夫形式本来就存在,你能做的,只是从中找出它的真相。对截拳道伊鲁山度和我讲过李小龙的一个形象描述。

比如大街上,看见一个很漂亮的女子,你会由衷的感叹:“JKD”. JKD(截拳道)对他来讲,只是功夫里面一个美好的事物的代表词汇。你可以把所有好的都叫做JKD,但就不能以现在到处讹传的内容,来教条的解读和传授JKD。

记:有个美国社会学家讲到过,每隔十年,全世界就会掀起一股李小龙热潮,这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你如何理解他这段话?

李:李小龙有一种魅力,可以吸引所有接触他的人。有位美国记者{有美国跆拳道之父称誉的李俊九是这样形容的:“一间大房子里面坐满了人,在各做各的事情。这时候,房门一推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来人吸引过去了,这就是李小龙。”

为什么每隔十年,国外会有李小龙热潮,因为每隔一段时期,都会有新的人认识李小龙,并被他吸引。我有个土生土长的美国朋友,他的审美观念完全是美国化的。东方对他来讲,只是有点神秘,其他没有什么特别。他告诉我,第一次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才发现原来东方人的轮廓和身形是这样的美。从此,他喜欢上东方文化,甚至最后娶的老婆都是个泰国东方人。另外,他们还认为,李小龙的成功,说明美国是个机会之帮。如果他不是在美国,都未必有这样的成就。这点我都同意,但这种成功不是美国恩赐的。是李小龙自己创造出来的,美国只是提供了个机会。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李小龙本人就是个很国际化的人物,在美国出生,香港长大,美国发展并成名。他为人好有亲和力,在片场对下面的杂工都非常的友好。他的魅力,吸引的人不分阶层种族和国界。波斯尼亚远隔几千公里,但爆发内战的三派,都一致同意在公园内树立一个李小龙的铜像,作为民族和解的象征。可以想象,他对影响有好深远。

记:上次出席香港李小龙铜像落成仪式的时候,来了很多国外的李小龙迷,包括日本,英国,土耳其,黑人,白人,基督徒,穆斯林,对这点我深有感触。但为什么香港到2005年才为李小龙落成铜像,而不是在更早的时候?

李:其实本来可以更早在香港有个李小龙纪念廊。1999年2月10日,在行将结束的临时市政局常务会议内。有民建联议员提出,在电影资料馆内拨出一个角落命名为李小龙纪念廊。但有个观塘区的独立议员黎永年提出反对。

理由一共三个:1.李小龙未够水准,2.李小龙不是个完人,3.李小龙的品性不好,会教坏小孩。民建联的对立党派民主党就提出修改为,建议为所有电影明星的纪念廊。民建联也不同意,最后,议案被搁置。

我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就和香港李小龙会及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商议,可惜它们反应并不积极。我便透过专责为琳达整理及出版与小龙遗下文稿的好友约翰。力图与琳达主持的李小龙教育基金取得联系,被授权以李小龙教育基金大中华区负责人的身份,正式查阅相关的议会记录。然后再联络报社的朋友,反应这个事情。当时反响最强烈的,是《东方日报》。他们很快在社会各界做了很多访问,收集齐意见后,就在头版头条,花两个版面批评黎永年议员对李小龙的愚蠢结论,这个世界哪里会有完人呢?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很快,香港商业电台查小欣及黄毓民主持的两个热门节目,分别邀请我在电台上面和观众针对这个事情进行讨论,反响非常热烈。紧接着,亚洲电视的时事节目,《今日睇真的》邀请我和黎永年在电视上做公开辩论。但这个黎永年议员显然因为无知,拿不出合理的理据证明他的观点,而我则有三千页的资料可以逐条反驳他的谬论。最终,他在电视上面张口结舌的表现,让他的谬论显得不堪一击。

最终,民建联再次提出李小龙建立纪念廊的议案,除了独立议院黎永年继续反对,民主党没有提出修改下,以33比1高票通过。然而,这个被延迟通过的议案,已赶不及香港电影资料馆的兴建进度。到后来临时市政局被取消,变成没有合适机构来跟进和执行。於是李小龙纪念廊便成为仍然有效,但执行无期的一项惹人嘲讽的悬空议案。

记:《神话再现》还会在别的地方出版吗?有没有机会在大陆出版?

李:2005年,已经卖出日文版版权。和美国的贝尔出版社,也签订了英文出版合同。大陆暂时还没有出版计划。因为这套书如果要在大陆再版,我会重写。因为里面有一些错漏需要纠正,有三百个新的内容需要补充。假如条件合适,还是会考虑在大陆发行。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