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2019年上映的電影《綠皮書》在一向高標準的豆瓣平臺上評分達8.9,成為今年奧斯卡獲獎影片中分數最高的一部。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講的是白人司機護送黑人音樂家完成巡演的故事。這段跨越膚色和階級的友情,也成功跨越國界,溫暖了全球觀眾的心。

你是否也經常想念曾同甘共苦的摯友?是否也總想約他們喝一杯酒?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當代革命友誼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後人的楷模

感人至深的友誼不僅是現代影視劇推崇的劇情,現實中也有許多名人的友誼故事廣為流傳。他們高尚的情操、純潔的友誼是後人的楷模。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於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此後 ,他們不僅經常交流文學,更為推動革命文化運動而並肩戰鬥。魯迅親筆題寫了由瞿秋白擬的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

白色恐怖時期,魯迅不顧自身安危,四次幫瞿秋白避難。瞿秋白就義後,魯迅還抱病堅持為其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這種患難與共的革命情誼令人十分感動。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魯迅(前右)與瞿秋白(前左)等合影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與我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是同鄉,兩人少年時因志趣相投,成為至交,經常一起切磋學業,互相幫助。

“文革”時,鄧稼先身處低谷。直到楊振寧回國訪問,想見鄧稼先,才使其擺脫困境。

鄧稼先重病時,楊振寧曾不遠萬里多次回國探望。鄧稼先去世前給楊振寧留下了文房四寶作為遺贈。他們跨越半個世紀的友誼在世界科學界傳為美談。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鄧稼先(左)與楊振寧(右)

古代友情故事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詮釋傳統美德

友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中國古代無數文人墨客讚頌的主題。

而友情中的“同甘共苦”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仁、義、禮、智、信”中“義”字的重要詮釋。中國古代有諸多關於重情重義、同甘共苦的友誼典範。

戰國時楚人俞伯牙鼓琴,樵夫鍾子期言:“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再鼓,鍾子期又曰:“洋洋兮若江河。”二人成為至交,常常酒樂相伴。

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無人能與自己同享曲樂,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留下了“高山流水”的成語。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繪畫作品《俞伯牙與鍾子期》

唐朝文人白居易與元稹一生交情甚篤,常把酒言歡,吟詩作賦。元和十年三月,元稹因直言勸諫,觸怒宦官顯貴,三月被貶為通州司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追查要案,遭權臣嫉恨,被貶為江州司馬。休慼與共的命運,讓二人留下了文人相親、同甘共苦的佳話。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繪畫作品《白居易與元稹》

一盞“同甘”酒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傳承酒文化

前文反覆提到的“同甘共苦”最早出自《戰國策·燕策》:“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現在“同甘共苦”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成語,比喻有福同享,有難共承擔。

眾所周知,共苦難,同甘更難。社會心理學表明,困頓時,人們都想找個夥伴做心靈依靠;幸福時,因為對外界不再恐懼,反而不願與人分享成果。所以,很多朋友能一起創業,成功後反而分道揚鑣。

茅臺文化研究會聯合各行業精工巧匠推出的“同甘”系列酒具,之所以名曰“同甘”,不僅有一起品嚐美酒之意,亦有堅持情義,共同“幹”杯之諧音。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同甘系列水晶玻璃酒具

“同甘”系列水晶玻璃質地的酒具有“觀山、推心、BUBBLES”等,全部為純手工打造,小巧玲瓏、質感通透。

互動|一盞同甘酒,一生同甘情


同甘系列陶瓷酒具-醉九

“同甘”系列陶瓷質地的酒具有“櫻、楓、梅、明、醉九、高士、福祿壽禧、將·仕”等,均為傳統工藝打造,材質高檔,器型典雅,並且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智慧。

接下來,茅臺文化研究會還將陸續推出底蘊更深厚、適合品飲高端白酒的“同甘”系列酒具,讓飲酒真正成為傳情達意、愉悅身心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