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調研”+頻舉牌 險資解碼選股路線圖

3月,60家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公司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對87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雲調研”,調研次數共計234次;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簡稱中保協)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險企3月份舉牌上市公司股票的次數達四次,整個一季度舉牌達13次,已超2019年全年。險企調研關注了哪些行業和企業?舉牌了哪些標的?這些動作和信息或暗藏著保險資金投資佈局、入市選股的密碼。

中小型險企調研積極

業內人士稱,不同於以往的現場會議為主的實地調研,保險機構3月的調研方式延續了2月“雲調研”的風格,均採用“視頻會議”形式。

Wind數據顯示,今年3月60家保險公司或保險資管公司參與A股上市公司調研共計234次;而在2月份,84家保險公司或保險資管公司調研共計411次。3月參與調研的險企數量及調研次數均環比減少,險資調研節奏放緩。

從調研次數來看,平安養老“最勤奮”,該公司3月份參與調研次數為32次。國壽養老、太平養老、長江養老、前海人壽、國華人壽調研均超10次。從調研次數而言,中小型險企的調研積極性有所提高。

從調研對象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仍為險企關注之重點,其分佈的行業比較廣,半導體產品、通信設備、應用軟件、電子元件和醫療醫藥等領域受到相對較多關注。兆易創新、信維通信、華宇軟件、一心堂、創業慧康、雲南白藥、楚江新材、廣聯達、東南網架、普萊柯、立訊精密、得潤電子、樂鑫科技、珠江啤酒、高新興、西麥食品、博雅生物等公司至少迎來了5家以上險企調研。

舉牌迎來小高峰

雖然險企調研A股節奏放緩,但舉牌上市公司卻迎來小高峰。據中保協數據,3月披露的險企舉牌次數為四次,2020年以來,險企舉牌次數已達13次,一個季度即超越去年全年的數據。2019年全年,險資舉牌次數為10次。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動作頻繁。其中3月份披露的就包括中信保誠人壽舉牌中國光大控股、太平人壽增持並舉牌農業銀行H股、太平洋人壽舉牌錦江資本、中國人壽增持並舉牌中廣核電力H股。

此前,中國太保、太保安聯健康、安信農險、太平洋人壽、太平洋財險、華泰資管等紛紛舉牌,涉及贛鋒鋰業H股、錦江資本、農業銀行H股、大悅城、國創高新等個股。險資出手對象不僅包括低估值的優質H股,還包括疫情期間整體表現相對穩健的部分A股標的。

在險資迎來舉牌小高峰之際,保險巨頭“平安系”今年卻按兵不動;且據中保協披露,“平安系”成員平安人壽今年兩次減持了雲南白藥。平安方面表示,今年尚未舉牌不是因為佈局,而是受疫情影響,匹配資金比較保守。

擇機優選成共識

多位險企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環境對於保險資金的投資“不太友好”,險資面臨疫情、市場巨震和利率下行多重考驗。“目前的情況有點像黑天鵝遇上灰犀牛”,有保險資管人士感嘆。

業內人士稱,如果說利率下行趨勢早已被保險資管人士預見,成為灰犀牛式存在,那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給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則更像是黑天鵝式衝擊。“優質資產荒”讓險資選擇優質資產的空間受到擠壓。

平安資管董事長萬放在中保協近日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表示,面對挑戰,險資可採用拉久期、增收益等方式應對。其中,增加非標資產,以犧牲流動性換取相對高收益以及提升風險偏好增加權益資產,配置穩定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等均被提及。

保險業人士表示,在利率下行、非標資產收益率下降及信用風險增加的情況下,險企增配權益性資產配置比重將成為有效對沖方式。

從上市險企近日在業績會上透露的信號來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仍是險資“入市”的配置思路。精選核心資產,構建高股息組合,降低組合波動性;看重基本面發展穩定與業績穩步增長,圍繞低估值、高分紅、低波動優選價值型股票和基金品種,成為業界共識。此外,加大戰術性配置的靈活度,及時把握市場“錯殺”機會,把握市場調整下的買點做長線佈局,也成為險資重要的入市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