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召开

为坚决贯彻落实江西省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4月1日,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202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总结2019年地灾防治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部署。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圣泽出席会议并讲话。

江西省202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召开

会上,传达贯彻了2020年全省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和省领导的相关批示、指示精神。张圣泽强调,各地要切实落实好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近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最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绷紧地质灾害防治这根弦,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追究,牢固树立防大灾意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张圣泽指出,根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全省主汛期(4-6月)平均降水量为730-830毫米,偏多0-2成,局部降水量可超过1000毫米。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影响偏重。水利部也预测,今年的气候年景仍然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有可能发生大洪水。结合我省近年地质灾害实际发生情况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预计2020年我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总体上接近常年平均水准。但局地强降雨可能造成的群发性地质灾害仍需高度警惕。对此,张圣泽强调:

一是防灾责任再压实。全面落实地灾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属地负责制,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要督促协调住建、交通运输、铁路、水利、应急、教育、旅游、工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组织做好隐患巡(排)查、监测预警、应急技术支撑及监督检查等日常防灾工作,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把好"选点关""准入关",引导农民建房等建设活动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危险区,避免切坡建房。全面发挥乡(镇)及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在群测群防体系中的管理作用、临灾转移的组织作用。

二是防范措施再细化。认真制订防灾预案及督查检查、巡查排查、汛期值守、信息报送、预警预报、宣传培训等工作方案,相关工作职责要落实到岗到人。比如重要隐患点防灾预案方面,要明确预警信号、转移路线、转移方式、避让场所,还要检查报警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对威胁人数较多的重要隐患点,组织一次撤离演练。群测群防工作方面,根据人员变动,及时更新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群测群防员信息,确保群测群防体系正常运转,相关工作不脱节、不断档。

三是排查巡查再加密。建立汛期专家巡查指导制度,督促指导有关乡镇和部门做好山区城乡结合部、各类移民搬迁场、公路铁路沿线、水渠沿线、学校、景区(点)等重点地段汛期巡查排查工作。

四是临灾避让再靠前。提前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并及时通过微信、短信、应急广播、电视等手段将预警信息送达相关防灾责任人、基层组织、群测群防员,给转移避让预留必要时间,为有序组织预警区内受威胁群众撤离至临时安置场所创造条件。同时,特别注意防止转移避让人员无序返迁,原则上应在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或预警响应解除后2-3天才允许返迁。

五是应急值守更严格。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室值班制度及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在主汛期,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一般不出省,离开辖区要履行请假手续,并指定接替人员。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零报告制和防灾工作动态日报告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速报和日报审核工作。

六是技术支撑更有力。市、县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辖区汛期专家驻守工作机制,强化应急技术支撑,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组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

省地勘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及有关单位、处室负责同志,省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中心、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同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在省自然资源厅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在当地设立分会场收听收看视频会议。

(骆岩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