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相助 共赴一場有夢想的約定

內容摘要: 姚望相助 共赴一场有梦想的约定

多方協調為小黃牛轉運場選地址

每一個春天都值得期盼。

這是浙江省餘姚蓮生合作社總經理吳勁松到望謨後的最深感悟,為此,他樂此不疲。

3月18日一早,吳勁松趕了兩個“早場”,在吃早餐的同時,他開啟了視頻,與寧波創鮮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奇達商議,能否在浙江餘姚的“牛犇谷跑山牛”專賣店除專供望謨小黃牛牛肉外,考慮設置望謨生態豬、生態雞等專櫃,讓生長於麻山腹地的原生態食材豐富餘姚市民的菜籃子。

望謨,典型的貴州山區貧困縣;餘姚,隸屬浙江寧波的海濱城市。一縣一城,兩地相隔二千餘公里。何謂“牛犇谷跑山牛”專賣店,這是2019年開在浙江餘姚市陽明街道的首家望謨“跑山牛”專賣店,因品質上乘,不到三個月,在餘姚開了四家連鎖店,專賣望謨小黃牛牛肉,在開業就創下開門紅,一個專賣店一天銷售一頭牛的驕人戰績。

剛視頻完,吳勁松又馬不停息地邀約從餘姚市人大到望謨縣扶貧辦掛任副主任的李明一道,趕赴30餘公里外的望謨縣邊饒鎮。二人到達紫望高速邊饒出口收費站,望謨縣分管交通的副縣長黃雲、邊饒鎮黨委書記鄭周源,高速路管理人員已在路邊踏勘現場。

“吳總,您開始想選的這個地方,怕是不行哦。如按照您的方案,在這裡轉運的牛必須要進入高速路服務站,這樣存在兩個弊端,一是牛從高速路服務站上車,會帶來安全隱患,二是高速路管理公司這裡不好協調。”見吳勁松與李明走來,黃雲直白地說道。

“我看在那邊建,應該可以協調。”黃雲手指向高速路邊的另一個方向。

前後不到1小時,吳勁松想建的小黃牛轉運場地址敲定。

地址選定後,吳勁松都來不及與人寒暄,急忙拉著鄭周源往5公里外的小黃牛養殖基地奔去。

地處北緯25度的望謨山清水秀,南、北盤江交匯於此,紅水河穿境而過;這裡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到處是天然牧草,本地產的小黃牛常年在沒有任何工業汙染的山野奔跑,三年才能出欄,憑著皮薄肉嫩,香味純正得到老餮們的青睞。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小黃牛獨有的品質。但是“養在深山無人識”的小黃牛,也遇到了煩心事——因為他們生活在地處偏遠的望謨貧困縣,他們的主人常常為養殖技術和銷路而發愁!

田發興,望謨縣麻山鎮卡法村人。八年前,他組建瞭望謨興澤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承包了千多畝荒山,種草養牛喂山羊。

走上養殖這條路後,田發興才發現問題接踵而至。如何養?怎樣管?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市場?初期由於防疫和管理沒有把好關,市場不好找,田發興賠了好幾萬元。

直到2018年11月,對口幫扶城市餘姚市組織企業家赴望謨縣考察對口幫扶項目,羅奇達就是團隊中的一員,他讓望謨小黃牛的故事由此改寫。常年從事生鮮銷售的羅奇達在嚐了頓小黃牛肉後,舌尖的記憶閘門讓他找到兒時牛肉的鮮香,更找到了商機。他把小黃牛帶到了美麗的餘姚城,還給了他們一個亮眼的IP:“牛犇谷跑山牛”。

2018年底,通過政府牽線,餘姚為望謨找來了一家企業,老闆就是羅奇達。羅奇達首次引進了40頭望謨優質生態小黃牛,在餘姚市農博會銷售。第一天買了的市民,第二天又來,40頭牛被一搶而空。後來要訂單的客戶絡繹不絕,於是有了“牛犇谷”門店的故事。

“沒想到這次試水很成功!”李明說。由此,望謨牛的驚喜一個接著一個。

2019年4月底,餘姚市華蓮生豬專業合作社和望謨縣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中心簽訂東西部協作望謨盤江小黃牛產業扶貧項目合作協議。

“這個項目餘姚投入1200萬元幫扶資金,合作社在望謨註冊成立望謨分社,也陸續注入配套資金2000萬元。”吳勁松說,這個配套項目主要包括種牛場、精液處理中心、精料加工及草料發酵處理車間、轉運場等。

李明說,在華蓮合作社的牽線搭橋下,餘姚100多家企業將與望謨貧困養殖戶簽訂協議,開展“訂單式”扶貧。

“產業扶貧,市場主體很重要。”李明闡釋了自己的觀點,市場主體來了後,有投資,有技術,只要用心,產業就活了。

李明在前期深入調研中還發現,望謨小黃牛雖然品質上乘,但存在市場化程度低、品種老化等問題。

吳勁松多次到望謨考察,發現當地小黃牛月出欄約500頭,一頭小黃牛的重量在300公斤左右。提高小黃牛的出肉率,成為這個產業扶貧項目的關鍵。

基於此,餘姚市專門出臺扶持政策,幫助望謨在原有盤江小黃牛養殖基地基礎上,將養殖方式從傳統散養轉變為“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技術幫扶,實行標準化養殖,使養殖時間從原來的3—5年出欄縮短到2年出欄,提高出肉率。

吳勁松說,整個產業共分為四大塊:養牛基地、暫養基地、冷鏈精分割車間和品牌名店打造。目前,正在抓緊建設暫養基地和精分割中心,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渠道,進超市、進機關等,打造一條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產業。

“賣出一頭牛,幫扶一個人”。按照約定,這個小黃牛產業扶貧項目3年後將帶動望謨15個鄉鎮(街道)93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養牛,實現貧困戶脫貧目標。

趕著黃牛奔小康!小黃牛的發展模式,讓望謨縣委政府在脫貧產業上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為此,依山就勢調優產業,以產業革命“八要素”為引領,因地制宜選準產業,圍繞“遠種果,近養殖”工作思路,把“三果兩茶”(芒果、澳洲堅果、板栗,紫茶、油茶)和“五養”(養豬、養牛、養雞、養魚、養蜂)作為重點產業,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在“遠種果”上,統籌推進精品水果種植,採取引進龍頭企業、建立示範基地、提升產業品牌、拓展銷售市場等措施,帶動群眾增收脫貧。今年再新增芒果種植5.05萬畝、紫茶1萬畝、板栗3萬畝、油茶3.5萬畝和澳洲堅果1萬畝,累計種植面積達72.15萬畝,覆蓋群眾5萬戶20萬人以上。

在“近養殖”上,重點推進8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90萬羽生態蛋雞養殖、1萬畝大水面生態漁業、300萬尾生態漁業循環農業示範、2萬群胡蜂養殖、5000桶蜜蜂養殖和2萬頭跑山牛交易中轉場等項目建設。

隨著項目的推進,望謨原生態的食材將走進兩千公里外的餘姚市民餐桌,在驚豔那方食客味蕾的同時,鼓起山這邊貧困群眾的“錢袋子”,一場有夢的山海相約互惠著千里之外的姚望民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