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縣七山鄉:優化產業結構 鞏固脫貧成果

【2020年4月3日 新華網甘肅頻道】

“雪水融化後流進覆膜上點開的孔裡,給土壤帶來一定的溼度,能使板結的土壤得到水分,有利於後面的點種。”永登縣七山鄉長溝村的蘇曉祿前兩天剛剛完成90畝地的覆膜工作,這場春雪讓他心裡很是激動,他彎下腰抓起一把帶雪的泥土,輕輕握住,估測著春耕的墒情,一年的收成……

據七山鄉長溝村黨支部書記吳國名介紹,春耕陸續開展多日來,村上覆膜工作已基本完成,半月後就可以點種玉米了。去年雙壟溝播喜獲豐收,今年村民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非常高。除了青豆、蠶豆、玉米,還計劃種些辣椒。

永登縣七山鄉位於永登縣西南部,是全縣乾旱貧困山區鄉鎮之一,歷史以來靠天吃飯,靠天吃水。近年來,七山鄉不斷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助力農民增產增收。種植結構逐步趨於合理,呈現出以玉米、西瓜為主,以蠶豆、小麥、洋芋等具有地方特色農作物為輔的結構框架。

據瞭解,今年,七山鄉將繼續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探索種植高附加值農作物,在長溝、魚盆、官川、岢岱、雄灣等5個村種植扁杏5000畝,在長溝、龐溝、官川、蘇家峽、前山、魚盆、雄灣、岢岱等8個村種植辣椒近千畝,增加群眾收入,加快脫貧步伐。

七山鄉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把春耕生產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重中之重任務來抓,包村領導、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深入備耕春耕生產第一線,靠前指揮,堅持做到春耕一天不結束,工作一刻不放鬆。協調農資經營單位備足質優量足的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使農民隨時能夠購買稱心如意的春耕物資。組織科技人員下鄉開展技術培訓工作,做到科技人員到戶,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大力宣傳和推廣地膜覆蓋、合理密植、安全控害、配方施肥、壓地保墒、保護性耕作等技術。及時將今年的糧食綜合直補、良種推廣補貼等惠農政策宣傳到農戶,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