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今天的罗马全景

通常我们在提到罗马帝国时,指的都是完整且并未被一分为二的罗马帝国。在罗马共和国末期时,凯撒就开始着手进行从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变,但却因被刺杀而早早离世,未能完成最终目标。随后,盖乌斯·屋大维继承了凯撒的遗志,建立起了后三头同盟,使罗马共和国继续向帝制过渡。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罗马帝国的首位皇帝屋大维

公元前36年,屋大维消灭了宿敌雷必达和安东尼,在国内形成了独裁统治。到了公元前28年,罗马元老院更是授予他奥古斯都的称号。随后屋大维便成为了罗马的皇帝,而罗马也正式进入了帝国时代。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完整的罗马帝国分为两大帝国,也就是后来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然而这两大帝国在分裂之后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前者很快就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后者则以罗马帝国继承者的身份继续停留在世界舞台之上,直到奥斯曼帝国的入侵才彻底终结了罗马的历史。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将帝国一分为二的狄奥多西一世


狄奥多西一世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公元14年屋大维去世,濒死之际他指认养子提比略为下一任奥古斯都,也就是第二任罗马皇帝,同时也是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提比略在屋大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再次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罗马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可惜的是,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皇位传至第五代时就出现了重大变故,一位残暴不仁的罗马人走上了罗马帝国的皇位,那就是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提比略

想必很多人都对尼禄此人有所耳闻,尼禄在未继承皇位之前就一直受到提比略的厌恶,还曾经将他驱逐出罗马帝国。在第三任皇帝卡利古拉执政期间,也曾经对他下达过流放指令,到了第四任皇帝克劳狄一世执政时才将他召回至国内。

不过克劳狄一世并不想指认尼禄为下一任的罗马皇帝,虽然尼禄为自己的养子,但克劳狄一世却有亲子不列塔尼库斯。然而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尼禄继承皇位无望后,便选择以谋杀的方式除去克劳狄一世,并将皇位赋予尼禄。

尼禄不仅生活十分奢侈,还十分残暴。不仅先后杀害了几任妻子,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未曾放过,许多元老也惨死在他的刀下。在他执政期间还大兴土木,兴建了许多豪华建筑,严重激化了罗马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实行残暴统治的尼禄

到了公元68年,罗马帝国所属的高卢和西班牙等地都渐渐开始脱离罗马的控制,纷纷掀起了大规模起义,就连元老院都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可见罗马人憎恨尼禄到何种地步。在元老院的推举下,西班牙总督加尔巴成为新一任罗马帝国皇帝,而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历史也到这里就结束了。屋大维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开辟的罗马帝国就这样毁在了尼禄的手里。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路运洪在《从政治角色错位看尼禄政治悲剧的根源》中指出了罗马人憎恨尼禄的另一个原因:

"罗马人虽然喜欢享受皇帝赐予的免费公共娱乐,却不愿看到自己的皇帝玩忽职守去充当舞台上的'优伶'。尼禄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他疯狂投入到表演之中而忘记了皇帝的职责,况且其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又是被罗马传统视为'东方污流'的希腊式文化。···文德克斯在讨伐檄文中列举出尼禄的最大罪行,就是皇帝不顾廉耻地'歌唱'和在舞台上的'戏剧'表演,痛骂他是一个无尊严可言、道德堕落的'歌手'和'优伶'。"

随后的罗马帝国便陷入了内战之中,这一时期被称为四帝时代。可以这么理解,四帝时代就是在罗马帝国境内出现了四位皇帝,他们之间相互征伐,都为了统一罗马并成为真正的罗马帝国皇帝。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四帝时代的四位罗马帝国皇帝

在经过多年的混战后,韦帕芗结束了这个乱世,成为罗马帝国第九任皇帝,弗拉维王朝也自此开始。遗憾的是,这个王朝仅仅持续了不足30年就宣告灭亡。

当时间来到公元392年时,狄奥多西一世开创了狄奥多西王朝。虽然罗马人已经习惯了王朝的更替,已经不太在乎新任皇帝会给帝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但从客观上来看,狄奥多西一世给罗马帝国带来的影响确实非常深远,以至于直接影响到了罗马帝国的历史走向。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西罗马帝国疆域图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在临死前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为东西两部。长子阿卡迪乌斯得到了东罗马,次子霍诺里乌斯得到了西罗马。自此,罗马帝国宣告分裂。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乱世之中的封建皇帝都在为了统一大业而苦思良策。

以宋帝为例,南北两宋的宋帝都将收回故土,完成统一为终身己任。在完成大一统任务后,皇帝们大多会竭力维持这难得可贵的统一局面,避免再次出现分裂。

但罗马帝国竟然主动选择分裂为东西两部,况且这种分裂竟然不是时势所带来的影响,而是一位罗马皇帝做出的决定,这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西罗马帝国提前陨落

在霍诺里乌斯继承西罗马帝国时年仅十一岁,心智还未成熟,如何能够有效管理如此一个庞大的帝国?狄奥多西一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命自己的亲信弗拉维乌斯·斯提利科辅佐二人,直到皇帝长大成人。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西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霍诺里乌斯

实际上,在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之前,罗马帝国就已经出现了衰弱的趋势。最为突出的是罗马帝国在面对蛮族入侵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强势,而是选择了妥协的态度,只要蛮族不对罗马城池发动进攻,那么罗马皇帝便允许他们在罗马帝国内居住。

罗马皇帝此举并不是为了民族大融合,而是对蛮族彻彻底底的妥协。罗马皇帝本就深知蛮族入侵的最终目的就是掠夺罗马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选择向蛮族妥协,无疑表明了罗马帝国已经没有能力将其驱逐出去,所以只好自欺欺人。也正是因为这一政策的出台,才为后来西罗马帝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

在当时受命辅政的弗拉维乌斯·斯提利科可以算得上是忠臣良将了,为了报答狄奥多西一世的恩情,拉维乌斯·斯提利科一直为了维持西罗马帝国的现状而努力着,为的就是能够在霍诺里乌斯亲政时将一个完整的帝国交付予他。然而霍诺里乌斯在长大后不仅没有对拉维乌斯·斯提利科心怀感激之情,反而听信小人谗言将其处死,西罗马帝国的支柱也从此倒塌。

西哥特人在得知拉维乌斯·斯提利科被处死后,随即在阿拉里克的带领下向西罗马帝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仅仅用了三年,西哥特人就攻占了罗马城。然而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任何蛮族攻入过罗马城中。杨邦兴在《西哥特人入侵罗马帝国》一文中提到:

"公元401年秋,阿拉里克从伊利里亚出发,越过阿尔卑斯山,沿途受到奴隶。隶农的欢迎和支持。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于11月到达北意大利,占领波河平原···这时,西罗马司令官斯提利科火速召回驻不列颠和莱茵河的边防军,蹑踪西哥特人,并在波伦亚、维罗那击败了西哥特人。 "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入侵西罗马帝国的哥特人

西哥特人的到来对于西罗马帝国来说是毁灭性的,他们在城中进行了疯狂的劫掠活动,据说一共持续了六天六夜。对于那些无法带走的财富,西哥特人选择了纵火焚毁。

此时的西罗马帝国已经和西哥特人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然而霍诺里乌斯却展示了他的"神操作",那就是选择将自己的妹妹下嫁给西哥特人新的首领阿道夫。西哥特人虽然停止了对西罗马帝国的进攻,但帝国各地的行省都开始出现了反叛势力,并险些推翻了霍诺里乌斯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罗马帝国周边的蛮族都意识到,如今的西罗马帝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罗马帝国了,于是纷纷对其发动了侵略战争。公元455年,汪达尔人继西哥特人之后又一次攻入了罗马城。到了公元476年时,西罗马帝国已经衰败到极点。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汪达尔人攻入了罗马城

不仅军事实力已经在卡本半岛海战彻底消耗殆尽,就连维持统治的能力都已经完全丧失。公元475年,西罗马帝国政治家欧瑞斯将皇帝的皇冠戴在了亲子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的头上。实际上从此时起,西罗马帝国就已经灭亡了。

如果要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进行追责的话,那么初代皇帝霍诺里乌斯必须要承担绝大多数的责任。从弗拉维乌斯·斯提利科一被处死,西哥特人立刻发动进攻这一情况来看,弗拉维乌斯·斯提利科还是能够对蛮族起到非常大的震慑作用的。也正是在弗拉维乌斯·斯提利科的庇护下,霍诺里乌斯才能够拥有安逸的生活。

然而在他手握大权后就忘记了如今这片美好生活来源于谁,只因一时听信小人谗言就妄杀忠良,给西罗马帝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霍诺里乌斯并非是一时被小人蒙蔽了双眼,而是他本身就没有能力坐上皇帝之位。从他随后的施政举措来看,更是能够印证这一结论。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西罗马帝国的"顶梁柱"弗拉维乌斯·斯提利科

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征服

后世学者为了区分东西罗马帝国,所以赋予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这一称号。该称呼源自于17世纪,在此之前,无论是西罗马帝国人还是东罗马帝国人,都认为自己是彻彻底底的罗马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为了方便表述,笔者在下文统一将其称之为拜占庭帝国。

与西罗马帝国比起来,东罗马帝国就幸运多了。在西罗马帝国遭受蛮族入侵之时,东罗马帝国还曾经与其携手共同御敌。但自从帝国一分为二之后,两大帝国的军事实力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此时再也不是1+1=2了,而是1+1<2。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红色区域为拜占庭帝国疆域

在西罗马帝国受到西哥特人的猛攻时,拜占庭帝国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同样遭受着蛮族的进攻。与此同时,帝国的第一任皇帝阿卡迪乌斯不仅不对其作出应对,反而躲进深宫之中潜心研究基督教,这就使拜占庭的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不过,他的部下也不希望拜占庭就这样落入敌手,这样反而会损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所以对待蛮族入侵的问题上,拜占庭内部还是同仇敌忾的。公元408年,阿卡迪乌斯因病去世,此后的拜占庭一直处于十分低迷的状态,但也没有遭到灭顶之灾。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拜占庭帝国第一任皇帝阿卡迪乌斯

在9至11世纪这段期间,拜占庭帝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并一度达到了其巅峰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再度衰落下去。公元1453年,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在穆罕默德二世的率领下终于攻克了君士坦丁堡这一天然要塞,而拜占庭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则选择战至最后一刻,最终死在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刀刃下。

至此,拜占庭帝国也宣告灭亡,君士坦丁堡也被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也就是如今土耳其的首都,罗马的历史宣告被终结了。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提到了其灭亡的一部分原因:

"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根本没有力量抵御这一强大敌人的进攻,这当然是它灭亡的直接原因。比如说,奥斯曼军队人数众多,拜占庭根本没有那么多军队,在君士坦丁堡保卫战中,拜占庭守军只有奥斯曼军队的二十分之一。又如,奥斯曼军队拥有强大的炮兵,他们能制造大型火炮,而拜占庭军队没有火炮。尽管他们早已掌握了火炮的制作技术,但没有财力来制造。"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选择与国家共存亡的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在笔者看来,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依然能够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领土完整和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转,其原因应当是在于拜占庭帝国对于蛮族来说,战略价值远远不如西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虽然也十分广阔,但罗马帝国的财富、艺术成就、象征荣耀的建筑大多都集中在西罗马帝国境内。

在各路蛮族看来,他们能够从西罗马帝国中得到更多,而进攻拜占庭帝国则显得性价比不高。同时,罗马城位于西罗马帝国境内,将其攻下等同于宣告对罗马帝国的胜利,所以西罗马帝国才会不断遭受外敌入侵,而拜占庭帝国则被选择性忽视了。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都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

吞并拜占庭帝国的奥斯曼人


结语

然而,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也是不能够被忽视的,这也是影响到两大帝国未来走向和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原名新罗马,是君士坦丁堡一世所建立的,后世常常以其名字命名这座城市,这也是君士坦丁堡一名的由来。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君士坦丁堡一世希望将其打造成原先的罗马城,那么城防一类的防御工事和选址自然十分考究。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君士坦丁堡位于一块半岛地区,并且三面环海,只有一条通行的道路。为了防止都城被敌军的海军破坏,拜占庭人为其修建了巨大且坚固的城墙。此时,拜占庭人只需要在这条必经之路修建起足够的防御工事,那么就可以一直保持都城不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蛮族自然不会自讨苦吃,将攻击目标转向西罗马帝国也就很符合逻辑了。

在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后,两大帝国都面临着严重的内乱和君主不作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庭帝国借助首都的天然地理优势,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获得了更多调整并改革的机会。而西罗马帝国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在还未进行深化改革之前就频繁被蛮族所侵犯。连年的战争更是加剧了西罗马帝国内部的矛盾,并再度削弱了其综合实力,最终提前于拜占庭帝国覆灭也算得上是正常现象了。


参考文献:

1.《从政治角色错位看尼禄政治悲剧的根源》,路运洪著

2.《西哥特人入侵罗马帝国》,杨邦兴著

3.《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厉以宁著

文章内容来自小白史观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