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行动与冷战——看美国如何颠覆危地马拉

所谓隐蔽行动,是一国政府采取的,在不暴露本国的情况下,应用政治、经济、宣传、准军事行动等一切手段,通过渗透、颠覆等方式实现国家利益目标的行为,又被称军事、外交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冷战期间,美国就多次运用隐蔽行动成功弥补了公开行动的不足,美国对危地马拉的颠覆行动就是其中的代表。

隐蔽行动与冷战——看美国如何颠覆危地马拉

艰难的改革

1944年危地马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原亲美独裁政权被推翻,阿雷洛瓦当选首任总统。阿雷洛瓦决心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危地马拉,一上任就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政治上赋予人民民主权利;经济上宣布自然资源属于国家财产,要限制外资发展国民经济;外交上走独立自主的路线,与苏联建交。1951年换届选举中,原国防部长阿本兹当选,此人曾参加1944年革命,思想体系与阿雷洛瓦一脉相承。阿本兹就任后继续推进改革,开始着手征收大土地所有者手中的闲置土地。

危地马拉地处中美洲,历史上始终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大部分土地被美国公司占有。土地改革前,占危地马拉总人口2.2%的人拥有全国超过70%的土地,其中联合果品公司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广大农民只占有10%的土地。一边是75%的农民无地可种,另一边是大量土地被大土地所有者闲置,土地分配的极不公平成为危地马拉国家独立、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最大障碍。

1952年6月17日危地马拉国民议会通过《土地改革法》,规定超出一定标准的闲置土地将被政府有偿征收,赔偿金额以被征收者在1952年5月10日前申报纳税的地价为标准。由于此前联合果品公司等大土地所有者为少交税金,申报的地价远远低于土地的实际价值,导致赔偿金额远低于土地的实际价值。例如1954年危地马拉政府以118.5万美元的价格征收了联合果品公司17.3万英亩的土地,但联合果品公司声称土地价值至少应为1935.5万美元,是赔偿数额的16倍。大土地所有者们不甘心就这样丧失土地特权,于是纷纷向美国政府通报情况以寻求政治干预。

隐蔽行动与冷战——看美国如何颠覆危地马拉

阿本兹进行演说

美国的反应

危地马拉的改革无疑犯了美国的大忌。

一方面,美国始终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绝不允许任何拉美国家真正享有独立、民主和自由。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主张美国应加强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控制,使其成为保障美国安全的“后花园”,并坚决反对列强染指拉美事务。此外拉丁美洲是美国重要的投资场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冷战初期美国在拉美的投资超过110亿美元,占美国私人投资的30%;1950年美国产品占拉美国家进口的50%;拉美还是美国铜、锡、锌、铁、锰等战略物资的主要来源地。艾森豪威尔政府担心如果危地马拉的土地改革获得成功,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广大拉美国家摆脱美国经济殖民地的地位。

另一方面,联合果品公司与艾森豪威尔政府中不少高官的利益息息相关。国务卿杜勒斯和其担任中情局局长的弟弟艾伦·杜勒斯是联合果品公司的重要股东,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代表罗伯特·卡特勒和助理国务卿沃尔特·史密斯则是该公司的董事长。因此面对联合果品公司的请求,美国朝野积极开展游说工作,大肆诋毁危地马拉的改革。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直言阿本兹“毫无疑问受到了共产党的操控”;美国国务院公开谴责危地马拉的土地改革受到了苏联的操控,要求将该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法庭;国务卿约翰·杜勒斯在演说中明确指出危地马拉的土改是克里姆林宫的阴谋,苏联人将以危地马拉作为基地对其他美洲国家开展渗透和颠覆活动,摧毁泛美体系;资本掌控下的各大媒体更是开足马力,将危地马拉形容为苏联在中美洲的“赤色桥头堡”,向公众大肆灌输“危地马拉威胁论”,裹挟“民意”对政府施压。

隐蔽行动与冷战——看美国如何颠覆危地马拉

联合果品公司

实际上危地马拉并未受到苏联和国内共产党多大影响。危共在20世纪50年代规模极小,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调查,1952年危共仅拥有注册党员532名,在议会56个席位中仅占4席,在军队、内阁和政府部门中更是没什么影响。阿本兹政府也从未制定任何具有明显反美倾向的政策,在联合国中始终与美国保持统一步调。因此危地马拉的“共产主义威胁”仅仅是美国政府和媒体为干涉危地马拉内政所制造的借口。

1953年8月12日,美国心里战略委员会决定对危地马拉采取行动,由中央情报局主要负责,其他部门紧密配合,以期彻底颠覆阿本兹政府。

无声的较量

美国率先出手。1953年9月11日艾森豪威尔批准了中情局提出的行动总方案,公开行动与隐蔽行动相配合是其核心精神。

公开行动方面,为配合隐蔽行动,美国对危地马拉展开经济战,进行出口管制,停止商业贷款,切断石油供应;军事上对危地马拉实行武器禁运,同时增加对其他拉美国家的军事援助以孤立危地马拉;外交上挥舞意识形态大棒,大肆污蔑、渲染危地马拉遭到“共产主义渗透”的威胁。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1954年第10届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通过了《维护美洲政治完整反对国际共产主义干涉宣言》,宣言规定任何美洲国家“受到共产主义控制”时,其他美洲国家应召开会议并采取行动,从而为美国干涉危地马拉打开了方便之门。

隐蔽行动方面,中情局积极筹备对阿本兹政府的颠覆行动。为了在行动中不暴露美国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位代理人,让政变看起来是一场“危地马拉人反对危地马拉人”的斗争。最终中情局选中了危地马拉原陆军上校阿玛斯,此人曾在1950年发动政变,失败后流亡海外。中情局认为此人在反对者中具有一定的威望,且头脑简单易于控制。阿玛斯在中情局的指挥下打出“国家解放运动”的旗帜,宣称要反对“赤化”的阿本兹政府,将危地马拉从苏联的掌控中解放出来。此外中情局还训练了300多名危地马拉流亡分子作为政变的先锋部队,并资助阿玛斯3架老式轰炸机配合地面作战。

阿本兹没有坐以待毙。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阿本兹强化了对军队的控制,提高了军官的工资和津贴,分配住房,实行三年晋升制度,并给与免税等一些特权。这些措施果然奏效,中情局曾计划通过金钱、美色等手段拉拢危地马拉军队的高级指挥员,但军官们对阿本兹给与的待遇普遍感到满意,并没有受到诱惑。此外阿本兹还积极巩固国防,面对美国的武器禁运,阿本兹选择向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2000吨的轻型武器,但是运送武器的船只被美国发现,于是美国利用此事大造国际舆论,声称这是苏联向危地马拉进行渗透的确凿证据,并加紧向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国家运送武器,制造对危地马拉的包围圈。

隐蔽行动与冷战——看美国如何颠覆危地马拉

隐秘的宣传

收买危地马拉军队高层失败并未打乱中情局的节奏,因为无论是中情局还是阿玛斯都清楚,仅凭手下的乌合之众断难成事,大规模的宣传战和心理战才是成功的关键。一方面中情局在危地马拉境内收买了一大批反对分子,在全国各处散发传单和海报,鼓动不同政见者站出来反对阿本兹;另一方面在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周边国家设立秘密电台,向危地马拉国内进行密集的反动宣传,同时发送高强度电波干扰危地马拉电台的正常播音。

这些秘密电台编造假新闻,频繁播送苏联飞行员叛逃西方的事件,借此增加阿本兹对空军的疑虑。此时正巧一名危地马拉飞行员叛逃到美国,中情局牢牢把握这次机会,将这名飞行员灌醉进行套话,然后将录音剪辑,伪造出了一份叛逃飞行员劝说战友一起背叛祖国的演讲。这一行动成功迷惑了阿本兹,他下令危地马拉空军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出击,致使危地马拉在战斗中丧失了制空权。

除了挑拨离间,电台还刻意营造叛军十分强大的假象,以此动摇危地马拉的军心民心。叛军在广播中声称流亡政府领导人阿玛斯集结了一支强大的部队,现在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不久就会返回危地马拉推翻阿本兹政府,届时政府军将溃不成军。叛军有时甚至声称自己就在危地马拉城外。由于危地马拉国内的电台信号被干扰,致使秘密电台的广播几乎成了民众唯一的信息来源,广播所描绘的场景听上去极其真实,以致不少外国记者都将它们当做确切的消息来源。

隐蔽行动与冷战——看美国如何颠覆危地马拉

1955年6月18日,阿玛斯率领叛军开始向危地马拉城进军。6月20日,美国暗中资助的3架老式轰炸机开始对危地马拉城等地展开空袭。空袭并不是要对政府军造成多大杀伤,而是为了营造一种叛军实力强大的假象。轰炸机盘旋在危地马拉城上空,有时投下一两枚炸弹,有时投下些雷管、集束手榴弹,甚至还有装了炸药的汽水瓶子,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恐怖的气氛。与此同时秘密电台和提前渗透进来的150名叛军积极展开宣传攻势,宣扬有好几个师的叛军正势如破竹般的向危地马拉城进发,政府军已经节节败退,这种宣传攻势极大地动摇了危地马拉的军心民心。为稳定人心,阿本兹下令危地马拉城全城停电,然而停电反而加剧了恐慌,许多人惊慌失措连夜出逃,可实际上他们连叛军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敌军宣传战和心理战的干扰使阿本兹错估了形式,认为在民兵尚未组织起来的情况下与“实力强大”的叛军继续战斗只能徒增伤亡。6月27日,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普里福伊会见了危地马拉军方高层,并通过他们向阿本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他限期辞职。此时阿本兹感觉大势已去,遂于当晚辞了去总统职务,将权力移交给陆军司令迪亚斯后逃往墨西哥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阿本兹政府及其改革计划就此终结。

事件的余波

此次事件是冷战期间美国在拉丁美洲实施的首次隐蔽行动。政变成功的关键并不是阿玛斯及其手下的叛军,而是中情局精心策划的宣传战和心理战。如果阿本兹能够派遣侦察部队进行实地侦查,区区几百号叛军又怎能吓退数千人之众的正规军呢?据当事人事后回忆,当时他们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中情局布置的秘密电台,虽然没有人见过叛军的影子,但由于不断收到叛军节节胜利的信息,导致丧失了抵抗意志。美国通过隐蔽行动兵不血刃地颠覆了阿本兹政权,进一步加强了对中美洲国家的控制,此后隐蔽行动作为军事、外交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被美国更广泛的应用于其他国际事务中。

危地马拉方面,迪亚斯掌权后仅一天就被因不愿清算“共产主义势力”被美国赶下了台,10月10日阿玛斯在美国的扶持下登上了总统的宝座。阿玛斯上台后建立起亲美独裁政权,废除1945年宪法,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反共”的名义对国内改革派展开清洗。在阿玛斯的残酷镇压下,曾经领导反对联合果品公司工人运动的45名工会领袖惨遭杀害,工会成员由原先超过10万人锐减到1.6万人,工会运动从此一蹶不振。在农村,许多支持土改的民众遭到逮捕,进步的青年被关押,他们的命运无人知晓。此后危地马拉政治极端腐败,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许多人不堪阿玛斯的高压统治开始组织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造成社会持续动荡。经济方面,阿玛斯将联合果品公司等大土地所有者被征收的土地如数奉还,并制定法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对私有土地不得干涉,使危地马拉进一步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国际影响方面,拉美各国掀起了强烈的反美浪潮。虽然美国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存在,但拉美国家无不心知肚明。厄瓜多尔、乌拉圭、阿根廷等国家在联合国公开谴责美国对危地马拉的“侵略行为”,各国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的暴行。1958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访问加拉加斯时,迎接他的不是鲜花,而是愤怒群众投来的石子。

隐蔽行动与冷战——看美国如何颠覆危地马拉

菲德尔·卡斯特罗(左一)与切·格瓦拉(中间)

美国的颠覆行动让各国看清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实质,为各国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卡斯特罗夺取政权后,彻底的剥夺了外国、本国大企业和庄园主对土地的控制权,没有采取阿本兹式的对闲置土地进行赎买的政策。正如切·格瓦拉所说:“我们应对阿本兹表示感谢,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子和准确地评估,让我们正确解决危地马拉政府未能克服的那些弱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