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除了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分天下,还有没有其他三国鼎立的时代,有什么原因?

图文共赏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三国鼎立的时代,多着去了。

北魏末年,东西两魏南朝三国鼎立

北魏孝文帝变法之后,北方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但是北魏政治的日益腐败,吏治逐步败坏。王公大臣铺张浪费,肆意剥削百姓。

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 北魏控制的编户日益减少,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于是催生了高欢、宇文泰这种地方豪强大军阀。皇权逐渐旁落。

公元534年,高欢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政权。迁都时,高欢将洛阳城内40万户居民迁到邺城,并大拆洛阳宫殿,将所拆的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致使这座300年的锦绣帝都逐渐化作一片废墟。

第二年,孝武帝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

两个政权同时期各挟持一皇帝,分据北方地区东西两面。

但过了不久,高欢的儿子高洋接受东魏皇帝元善见的禅让,建立了北齐政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则接受西魏皇帝拓跋廓“禅让”,建立了北周政权。

南方一直处于相对安稳的状态,但是政局同样不稳,时值刚经历过候景之乱的梁政权,根本无力北伐,甚至自身难保,国内不断崛起的地方军阀与皇权派形成南朝特有的“荆州派”和“扬州派”的斗争。

宋辽夏与宋金夏二时期

北宋虽说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实际上处于宋辽对峙时期。

辽国虽说游牧出身,却也是汉化少数民族的一支,占有燕云地带。

西夏偏安于河西走廊一带,却也国力不弱,面对外敌总能打成平手。

所以说这段时期是两强一小国的对峙时期。

这种阶段持续了上百年,金朝的到来彻底将其变得更像三国。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在上京会宁府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1125年迅速灭辽,随后立马挥师南下,于1127年攻占汴京,灭亡北宋。

北宋王子赵构逃出生天,在南方建立南宋,史称宋高宗。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南宋成为金朝属国,偏安一隅。

这种状况持续了上百年,直到蒙古入侵。


凉生笔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分合交替,始分三国!算是实现了相对稳定的地域平衡!政权统治阶层皆汉士。

五代十国之后的宋(北、南)、辽、金、蒙其实也是割据分立,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称其为鼎足而立!但这一时期与汉末三国时期有很大不同,显著特征是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对立与和战!


阅人文观世界


除了魏蜀吴三分天下,还有北宋时期,宋辽西夏三国鼎立。因为北宋重文轻武,所以军事力量非常弱,没有能力统一全国。南宋时期,宋金元三国鼎立,最后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


银继承


北宋与辽、西夏,算三国鼎立。南宋与金、蒙元三国鼎立也几十年。现在,中、俄、美欧?复杂些。


用户8563907151856


辽、金、北宋;金、蒙、南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