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由原著成功改编的电影值得推荐?

黑妹李麗霞


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是《情人》,根据杜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于1992年。电影目前豆瓣评分8.2,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拍摄,我们比较熟悉的他的作品还有《兵临城下》和《狼图腾》,看得出他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好奇和好感。


那句著名的“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是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就出自这本小说,也是这部电影的开头。小说是半自传体性质,杜拉斯在年近70的时候写下了这个她15岁时在遥远的法国殖民地西贡和一个中国男人的故事。《情人》也是杜拉斯和她的书迷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坦白说,除了这个,我也没读过她的其他小说。

一个贫穷的15岁法国少女和一个富有的华侨富二代,无论在任何一个语境里,这个组合都显得惊世骇俗格格不入。所以整个电影一直弥漫着一种暧昧的、湿漉漉的、又充满神秘感的气氛。众所周知,梁家辉在《情人》里贡献了亚洲最性感的屁股,同时他也呈现了一个克制、自卑、又有着强烈自尊的、有些无能的年轻男人形象,导演告诉他“你是亚洲的尊严”,我认为他做到了。

很多书迷认为他梁家辉的形象太好,演出的形象也过于男子气,不像书中描述的只是一个有钱的纨绔子弟。关于这个部分,我认为是见仁见智吧,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汉姆雷特,每个人对人物的理解不同。在我眼里,想不出第二个演员可以把这个角色诠释得这么好。

关于女主角,导演选了一个住在英国近郊贫民区的女孩,Jane March,时年17岁,据我能查到的有限资料,她只出演过这一部电影。据说当年杜拉斯对导演的选角很不满意,觉得不够漂亮。最后的电影成品我们都看到了,无论是30年前还是现在,都很难再找到这么原生态自然表演的演员。身为法国人的骄傲、穷人的自卑、还有混杂地10几岁少女对爱情朦胧的想象,都让我们完全理解男主为什么多年后还是念念不忘。


喜欢就关注我吧,我是@一个好天儿。

期待每天都是”一个好天儿”,和你一起聊聊电影、旅行和生活中的细微小事。


一个好天儿


当推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其女儿刘雨霖改成了电影版《一句顶一万句》。包括现在还有了舞台剧版,那就是后话了。


读罢小说大约整一年,这部电影上映,对小说中的情节或许淡忘,但其所传达的人类亘古不变与共感的孤独总是萦绕心头,女儿作为爸爸最贴的心头肉,至少完整又或许添彩地展现了这种孤独感,通过曲折环绕的故事和老戏骨精湛的演技。



《一句顶一万句》开机前,主创人员曾问雨霖导演,影片置身于当代河南省新乡市下属延津县拍摄,人物交流需不需要使用方言,雨霖说,不必了,我想拍的,是人类亘古便有的,永恒的痛苦。——自然,这段是我臆想的玩笑话。


老实说,原著改编电影不在少数,经典作品更是被一再搬上屏幕,但能还原原著的已是属不易,更不用说将原著所营造的与人心共感的气氛所能传达出来的了。


无论电影还是小说都在讲述两个普通人四处在寻找能为他们说一句话的人,又由两人展开两个家庭的寻找与逃离。他们的渴望、他们的情感,从被忽略到被放大。导演用电影的方式,替他们说出来了。这是导演能够做的,而她说不出的,又有多少?


无论我们怎么说“说的着”与“说不着”,他们从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的。话说的着,不说不行;说的上话,不好好说也不行。真实地和你走在一起,我们记得不是说过的话,而是彼此一同度过的相对无言的时光,因为深沉的情感是不能用语言代替的。而归根到底,是内心的安全感和默契,让我们不再需要任何,包裹。



不以物喜与己悲,悲喜的间离不是我们靠我们的肉身,而是能跳出来审视着正在经历的一切。然而快乐有时,悲伤有时,万物嵌合亦不变,又有什么可以留下呢?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说的着”的人。



黄三角瞭望塔


现在的电影有许多翻拍自小说、漫画,但也有一些翻拍自早年的电影的。不过每一部翻拍影片票房却不同。

《保持通话》

2008年上映的电影《保持通话》改编自2004年由新线影业发行的电影《一线声机》,由古天乐、徐熙媛、张家辉主演。电影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节奏飞快,动作和配乐也都做得很好。演员也是由实力派演员主演,口碑还好,但是最终却只有4973万,可能因为许多人已经了解了是翻拍电影,没有新鲜感了吧。据说投资就有4500万港元,最后的票房成绩只能算保本吧。

《72家租客》

这部影片以1973年由楚原执导的邵氏卖座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作故事蓝本,再进行二次创作,在2010年2月11日上映。愚记君在网上看过这部影片,看完后都没记得故事讲得是什么,只记得数明星了,太多明星的参与,以至于忘记他们演的啥。估计最终3810万的票房也是很多人冲着明星去看的吧。

《功夫梦》

电影翻拍自1984年的好莱坞电影《龙威小子》,但把整个故事发生的环境搬到了中国。由成龙和贾登·史密斯 主演。电影讲述12岁的德里·帕克(贾登·史密斯饰)因为母亲工作的变动而移居中国,但是文化差异的不同,导致他难以和周围的人相处和谐。后来跟着隐姓埋名的功夫大师Mr. Han学武,并渐渐懂得许多道理。电影原版早已成了好莱坞励志电影的经典模版,所以最终票房能得到16亿,也不算太意外。

《我知女人心》

影片翻拍自好莱坞喜剧电影《男人百分百》,由刘德华、巩俐等主演,2011年2月3日在全国上映。电影带有科幻色彩,男主角孙子刚(刘德华饰)因一次意外事故获得到了一种特异功能:能听到女人的心声。获得特异功能后的他在与竞争对手李仪龙(巩俐饰)的较量中稳占上风,但是渐渐地却喜欢上李仪龙。电影符号中国观众口味,也有笑点,比如:刘德华穿着女装垫卫生巾、陈志朋男扮女装等。不过一般爱情片票房都不会太高,最终获得6537万的票房还是不错。

《我是证人》

《我是证人》改编自韩国电影《盲证》,由杨幂、鹿晗 、朱亚文等主演,于2015年10月30日中国内地上映。鹿晗的演戏经验并不多,表演中规中矩。影片中比较让人惊喜的应该是朱亚文,朱亚文完全将杀手唐峥的变态、扭曲任性、阴狠表演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嘴角的狞笑还是眼中的阴狠,都令人胆颤。最终2.15亿的票房比较不错,再加上还有好几个大幂幂公司的艺人(刘芮麟 、赖艺、李溪芮),演员成本就减少了不少。

《情圣》

看到《情圣》,其实愚记君最先想到的是1991年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不过这次要说的是改编自1984年美国电影《红衣女郎》的《情圣》。一篇讲述了肖瀚在好兄弟的出谋划策下,辗转于三个女人之间,经历了一系列囧事的故事。影片由肖央、闫妮、小沈阳、乔杉、艾伦、常远等很会搞笑的艺人主演,使得片子保持了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大笑的节奏。最终6.58亿的票房可以说不亏,至少观众们看了笑了,笑一笑十年少。

从票房上看,《功夫梦》和《情圣》是成功的。看这些影片的时候,你们知道是翻拍自早期电影的吗?如果知道,还会看吗?


愚记谈娱乐



原本就以被世人所耳熟能详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改编电影以精致的服装,唯美的镜头将英国乡村的风貌赋予了近乎完美的还原,那让人难以释怀的田园美色,大雨之中经典的表白,无不让感受到了艺术的气息,而在内容上这亦也是一部对原著高度尊崇的电影,他和所有堪为经典的改编电影一样,有着导演自我对电影更为契合时代审美的改动,美好的景色中不失现代气息的爱情,令那昔日仅只能止戈于文字的爱恋,在光影的映画中变的触手可及。

张艺谋至今最好的作品个人认为并非是今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各色大片,而就在于往昔那隶属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活着》,质朴简单的镜头却营造了最好的剧情张力,沧海一粟的人物形象契合黑色幽默的运用,锻造了这场为了能活着五味杂陈的演绎,富贵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人生,跨越最为动荡变化的历史时期,人物的渺小无奈,被淋漓尽致的呈现而出,于此中“活着”成为了富贵的信念,也成为了电影的信条。

印度电影总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并非源于那固化的歌舞,而是不论在怎样的逆境中永远有以不失希望的乐天,改编自印度作家维卡斯·斯瓦卢普的首部长篇小说 《Q&A》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正是以这样一种精神,在一场看似喜剧的悲剧中,既折射出了那根植于印度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也得见于爱的希望与光明。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英国病人》,在那黄沙瀚海中以一段逾越战争的爱情悲剧,感人至深,而那战争年代下人性道德的冲突,在现实与追溯间铺开了一副磅礴的历史画卷,于此中细腻的情感描述更将欲望与感性给予了最好的形态,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来说有着婚外情,更有着叛国色彩的作品,但突破家国,民族,政治形态的爱情,如诗如画、回肠荡气间让时光唯愿在此成为永恒,它是如此的让人着迷,以至于让人放下了以“道德”为名的有色眼镜,或许在爱的面前不止是英国,每个人都会成为病人。

中土世界的蓝图在《指环王:魔戒再现》中徐徐拉开帷幕,气势恢宏的魔幻史诗以霍比特人为引,险象环生的旅途,呈现着一个如此迷人的魔幻世界,而在《双塔奇谋》中数条线索多线发展的电影格局在导演之手游刃有余,终落幕于的《王者无敌》,更是将每一条精心编排的支线皆在终极一战予以交融,这场已然载入影史里程碑的经典之作,即便在今日的重温依旧能让人荡气回肠, 可谓于是一部堪为完美的改编电影。


梦里诗书


《哈利波特》

这是很少有的一部书迷与影迷同步。

凡是看过书的在他们心中电影中的扮演者就是我想象中的他们。

作为哈迷,看过无数遍书和电影,每一次都特别喜欢。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对于哈利波特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书在书迷的心中电影却满足了他们所有的要求。

电影中的特效,电影中的霍格沃茨,电影中的他们,就是我想象中的他们。

虽然电影里有些部分与书并不太相同,比方说哈利的绿眼睛,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喜爱。

即使很多人都说丹尼尔长残了,但是在我心中他是那个英雄啊,是那个被选中的人,是那个以第一人称陪我们成长的巫师。

艾玛现在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女神代表,她为女权斗争,她是学霸,每当看到这些都特别开心。要知道她就是我的女神呢。

感谢J•K罗琳给了我们这么精彩的魔法世界。

感谢华纳公司,感谢丹尼尔,艾玛,罗伯特以及所有哈利波特中的演员,是你们让魔法世界成真。

真的感觉这是电影改编成书里最成功的一系列。


飛说布客


原著改编成功与否,首先要判断电影与原著的水准差距,也就是电影语言所体现的原著文字是否到位或超越原著。其次就是电影是否拔高原著,原著中的细节是否在电影中精炼的表达。

国内的原著改编的影片,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远远超过了原著,很大程度上也算是张国荣的功劳,就单程蝶衣这一个角色,与原著相比就相对更加丰满,更有风尘的感觉,张国荣本身独特的端庄气质和眼睛里的神情就是影片相较于原著来说出彩的一笔。

姜文导演的电影每一部都超越了原著,《动物凶猛》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生存》改编的《鬼子来了》、《天鹅绒》改编的《太阳照常升起》、《盗官记》改编的《让子弹飞》,每一部电影都有姜文独特的风格处理,在原著中原本的黑色幽默或是意识形态的观点都被姜文在电影以一种符号化的形式展现。另外,姜文本身对于边缘题材的敏感和处理手法都是电影改编原著获得极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部冯小刚和原著作者王朔共同执导的电影《冤家父子》同样也是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将原著中的社会现实问题置于电影语言中,而冯小刚导演本身在其他电影中也对一些社会问题有所风格化的表达,注定也是成功的改编电影。

国内的电影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李安导演的《色戒》、《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国外的影片,如《肖申克的救赎》、《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阿甘正传》、《白夜行》、《沉默的羔羊》、《教父》、《2001太空漫游》、《情书》、《纯真年代》、《发条橙》等等。


巴塞电影


个人比较喜欢凯瑞·福永改编的2011版《简爱》。

事实上,能够做好名著改编,非常不容易。很多原著粉都看着呢,他们对于原著都有各自的理解,如果符合大众预期,就会交口称赞,这一点并不容易。

还有一点,就是《简爱》的影视剧高达20部左右,大浪淘沙,能够成为经典的又特别少。在我的观影生涯中,比较钟情的就有三四部,比如1944版,1970版,2006版和最近的2011年 版。

简单讲,《简爱》就是个灰姑娘嫁给富二代的故事。它也是最值得推荐给女性的电影之一。

凯瑞福永版的《简爱》才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影片95%以上的镜头都是用简爱的视角呈现故事——这种努力已经足够秒杀很多版本了。

选角方面,19岁的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和法宾斯德和原著中的年龄相差无几,这也是导演刻意为之的。

有网友评论,凯瑞福永版的简爱是用哥特包装的纯爱小清新。那些跟在演员身后的肩扛摄影配合着忧伤哀怨的钢琴曲和小提琴,简直美到了极致。从服装、造型到艺术指导,从编剧、摄影到场面调度都是那样的完美。

另外,影片在叙事上有了很大突破,比如简爱在荒野的雨中奔跑,庄园中的壁炉考究,家具古典,绿色草坪,安卧的石桥,整部片的画面精致如油画,为影片增添一种复古的气质。这些都契合原著中的描写。

温馨提示,网易课堂上有戴锦华老师讲解这个版本的《简爱》,从技术角度上分析它的出彩之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自行观看。


优优飞扬


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一般都很深刻,受众都有一定的相对性,这一点和影视作品不同,多数影视作品都是面向普罗大众的。比如阿甘正传,满满的正能量激励了几代人,其实看过阿甘正传小说的才能真正了解到像阿甘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遭遇,当然如果按原著拍的话也就难成经典了,成人也是需要童话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学作品难免涉及政治和社会黑暗面,而有些黑暗面统治者并不希望老百姓在电视上看到,所以在审查的时候就改编的偏离原著甚至完全是两个世界。李佩甫的城的灯,一个农村四兄弟的长子为了改变穿不起鞋的命运成为城里人,在军队里靠巴结领导最终抛弃青梅竹马代替自己照顾了家人的初恋和一个市长的千金结婚,沦落为即便喝醉了也像狗一样巴结领导的下意识,可是改编为电视剧变成了叫做下辈子再做你的女人的军营感人剧,男主是一个在军队里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有位青年,在军事训练中为了救助他人受伤住院巧遇当护士的市长千金,市长千金被英雄打动情愫暗生刚巧英雄的初恋在家乡的一次事故中去世成全了英雄和千金,陈世美变身男版灰姑娘。


南北811


在如今改编遍地,IP漫天的时代,烂片层出不穷,原著党不知道哭晕在厕所几次,《匆匆那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盗墓笔记》等一系列国产改编烂片席卷而来,辣眼无比,是时候看几部好的改编电影洗洗眼睛了。

哈利·波特系列

由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系列小说,共7部。系列小说被译成近七十多种语言,在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三亿五千万多册。电影改编非常成功,当然最大的遗憾是男主丹尼尔成功长残了,还我当年那个嫩的掐出水来的小正太。


 《蒂凡尼的早餐》

《蒂凡尼的早餐》于1958年春由兰登书屋出版,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奥斯卡多项大奖原著小说。奥黛丽赫本果然是永远的女神,那份优雅与精致在电影中表露无遗。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爱情片,电影拍得很唯美文艺,豆瓣评分8.4,英伦田园的风景美丽如画,绅士淑女的爱情曲折如诗。


辩白


一位优秀的导演用镜头语言阐释名著的精髓,真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西线无战事》(1930)



雷马克1929年出版的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由刘易斯·迈尔斯通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第一部艺术性、思想性均可传世的战争佳构:受德国政府、学校洗脑的保罗跟全班同学奔赴战场,经过无情战火的洗礼,心灰意冷的他回到课堂,要求老师别再愚弄可怜的学弟:“你还觉得为国捐躯是美好的事吗?为国捐躯是肮脏和痛苦的,死亡非常恐怖,战场上死了好几百万人,意义何在?”

死者身上的家书和妻儿照片无可辩驳地证明他还是个父亲、丈夫。托马斯•哈代嘲讽战争的荒诞:“你枪杀了一个无辜\\那人你若在酒店碰上\\会盛情款待,或拔刀相助。”

伸向蝴蝶的手、感受生命美好的希冀,被狙击手一枪断送。


因深刻揭示战争的惨无人道,影片一度被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禁映。


2.《奇爱博士》(1964)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险些触发核大战毁灭地球。剑拔弩张的冷战高潮,库布里克捧出根据彼得•乔治的小说《红色警戒》改编的警世通言《奇爱博士》,无法想象,你只有被迫想象:决定人类命运的美苏精英是一群神经质的官僚和战争狂人。



骑着核弹飞向目标之前,飞行员检查求生包:“点45口径柯尔特自动手枪、两盒子弹、含有抗生素的药袋、吗啡、维他命、兴奋剂、安眠药、镇定剂、袖珍版圣经与俄文字典合集……”细致、详尽到FBI要求制片人提供这一内容的合法来源!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这些坚实细节的支撑,平添一种奇异的可信度和真实感,这是库布里克碾压同行、倾倒众生的秘诀所在。


3.《发条橙》 (1971)



库布里克根据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堪为暴力影片的里程碑。肆无忌惮的暴力场面与《贼鹊》、《威廉退尔》序曲、《第九交响曲》和《威风凛凛进行曲》融为一体,散发着撒旦般邪恶的魅力。库神重新定义了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不只是烘托气氛,而是叙事本身。


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矫枉过正,显露编导深邃的哲学思考:无论是反暴力或任何理由,都不能扼杀人的自由的灵性,否则,必然导致国家暴力的强化,带来更大更不可抗拒更难以想像的灾难性后果。


4.《路上的检查》(1971)

暴力美学大师阿列克谢·日尔曼根据父亲尤里·日尔曼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游击队长担心殃及池鱼拒绝炸毁德军列车、政工少校偏执到底、叛徒反正归来忍辱负重建立功勋,在苏联时期算是大胆突破,但与《西线无战事》、《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相比,只道是寻常。岂料影片结尾奇崛、孤高,酷得没朋友,秒杀欧美战争经典:

滚烫的枪管烧得雪地滋滋冒烟,生命的火花渐渐冷却——



伴随《告别斯拉夫女人》行进的钢铁洪流,胸口挂满勋章的老兵叼着雪茄神采飞扬,战友相逢不相识,指挥交通的缺牙女兵笑得如此妩媚,最是那一偏头的温柔,仿佛维多利亚的天平倾向苦难大地,令人感怀为之抛洒的所有热血,包括躺在不为人知的历史角落中的“污点”烈士!



这一豹尾异军突起,爽脆、厚重,回味无穷:战地黄花将“叛国者”的牺牲衬托得光芒四射,不着一镜,占尽风流,大气磅礴而又含蓄、轻灵,这就是艺术,这就是诗啊。

把战争拍得这么悲壮、温暖、隽永,唯有俄罗斯!


5.《现代启示录》(1979)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描述一位船长深入非洲腹地寻找库尔兹:一位传播欧洲文明却最终被荒野和人性的黑暗吞噬的象牙商人。一百多年来,这部情节简单、主题隐晦的小说占据文化批评的暴风眼,心理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新马克思主义蜂拥而上,口水和误解纷至沓来;女权主义批评家一口咬定《黑暗的心》宣扬男性霸权,对未知领域的野蛮征服象征着对女性身体和意志的征服。

凭借《教父》(1972)及其续集大获成功的资本,康拉德的铁粉科波拉倾家荡产、孤注一掷,1979年一偿夙愿,将《黑暗的心》搬上了大银幕,取名《现代启示录》,故事背景置换到了越南。《时代》周刊认为这部越战片“抓住了被错误动机和外交政策引导的美国迷失一代民众内心中的疯狂状态”。评价很高,但仍然严重低估了影片的格局和意义。



《现代启示录》究竟在启示什么?

片头上尉醉酒非常诡异,看着渗人。演绎传奇的方式也充满传奇:饰演上尉的演员马丁·辛酩酊大醉,估计错了距离,一拳打碎镜子,血溅当场。战争梦魇呼之欲出。



沿着湄公河搜寻、刺杀疯癫的库尔兹上校,一路上险象环生、高潮迭起:

战争最可怕的不是血腥,而是可能让你爱上它的无所顾忌的放纵和发泄。在瓦格纳《女武神》威风凛凛的乐曲声中,酷爱冲浪的比尔中校领队空袭,战争的性感化、游戏化和视听上的狂暴,气吞万里如虎,摄人心魄。



中校一方面视战争如儿戏,不知恐惧为何物,部下躲避炮火时总是傲然挺立;一方面又对战俘饱含同情,动用自己的直升机救助受伤儿童,象征现代文明的理性和非理性,以及杀戮与拯救的矛盾。



库尔兹嘲笑军队的伪善:“我们训练年轻人扔炸弹,却不准他们在飞机上写‘操’,因为这很下流。”

劳军女郎、猛虎、被丛林同化的法国贵族、石像充满隐喻,杀牛祭祀与砍杀库尔兹上校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库尔兹的临终遗言“可怕”像原著一样包罗万象,震古铄今。马龙·白兰度气场强大,完美地诠释了一位精忠报国、最终疯狂叛逆的悲剧性人物。



不能简单地把《黑暗的心》归类于海洋小说、丛林小说或政治小说,文笔汪洋恣肆的康拉德,道尽文明发展、文化冲突的惨烈和环境、财富、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现代启示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越战片、反战片,科波拉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库尔兹的悲剧是尼采“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亦回以凝视”的影像化,启示人们反思文明、理性之限度,拯救之艰难,放浪不羁而又含蓄、慈悲,沉稳雄毅,格高千古。


6.《老无所依》(2007)



科马克·麦卡锡2005年出版的小说《No Country for Old Men》,书名出自叶芝1928年写下的不朽诗篇《驶向拜占庭》的第一句,查良铮先生译为“那不是老年人的国度”,袁可嘉先生则译为“那地方可不是老年人呆的”;“老无所依”的译名简洁、凝练。

在叶芝的心目中,拜占庭王朝是贵族文化最后的荣耀。《驶向拜占庭》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带来的精神空虚和沉溺肉欲的厌恶,以及对理性精神的向往和推崇。



科恩兄弟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准确地传递了“老无所依”的残酷和悲凉:1980年代的美国西部,人心不古、毒品泛滥、犯罪横行;活下去,就得比敌人更狡猾和凶残;在暴力的旋涡中,没有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每个人的内心都无所依附,连警长都只能用冷嘲热讽面对不可捉摸的疯狂杀手和这个混乱的世界,以掩饰自己作为执法者的内疚和绝望。

汽瓶(用来杀人、开锁,威力惊人)杀手的发型十分可笑,可笑到了滑稽的地步;他一出场就是死神的象征,一身黑衣;警察志得意满地向上级保证:“没问题,一切均在控制之中。”刚放下话筒,便被汽瓶杀手以贴身肉搏的方式干掉。杀手的移动看似缓慢,却有着死神一样的沉着和冷静。



杀手内心极其变态,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或者说,他有自己的一套杀人逻辑。只要是活的东西都有可能是他潜在的攻击目标,哪怕开车途中,发现一只与世无争的乌鸦,他也要腾出一只手来,向它开枪射击。当然,要是心情不错(从面部表情很难看出这一点),而你又猜对了硬币的正反面,他也会略微有些遗憾地放你一马。

片尾:酷得流油的杀手突然遭遇车祸,狼狈不堪地逃逸———太狼狈了,狼狈得你不相信他之前会那么酷。能自然流畅地从一个铁石心肠的杀手身上挖掘出黑色幽默,挖掘出杀手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蔑视一切人类规则的狂妄和身而为人的脆弱,你除了感叹科恩兄弟的天才和原著小说的伟大,真的是无话可说。


7.《吗啡》(2008)

个人命运遭遇革命风暴,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瓦戈医生》堪称典范,大卫·里恩改编的同名影片夺得5项奥斯卡大奖。



同样是医生唱主角,巴拉巴诺夫根据布尔加科夫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吗啡》,艺术品质令《日瓦戈医生》甘拜下风,代表了新世纪俄罗斯电影的最高水平。冰雪大地的焦灼与苦痛,俄罗斯赤子的理解显然比英国电影大师深刻,表现也更加锐利。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与病魔缠斗的医生遭病毒入侵,借吗啡减轻痛苦。跑到教堂注射,神甫用袍袖为他摸顶赐福。面对现实的苦难,宗教的抚慰无足轻重。



吗啡引导人民。瞬间超脱苦痛的毒品足以贿赂一切,悬壶济世的英雄病入膏肓,在大笑中自戕似在预示苏联免却战乱的解体;激情万丈横扫一切的暴烈行动比吗啡还要痛快,足以麻痹、毁坏试图担负拯救人类重任的俄罗斯。



强大的文学原著、无比强悍的编导,成就了《吗啡》:临阵磨枪施行难产、开喉手术,急不可待隔裤扎针,暴风雪中与狼共舞,各种血腥各种隐喻各种震撼。若库布里克、鲁迅,给大师上课的大师均有一个共同点:不仅杀戮暴君,对草民同样见血封喉;廉价、肤浅的同情,如何对得起曾经的苦难与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