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律師高子程:完善慈善法規以高效應對疫情災害

司法部律師工作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3月1日起在全國律師行業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我為疫情防控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活動。據司法部消息,截至3月31日,共收到律師意見建議736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中創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子程處獲悉,他提交建議,完善慈善法規以高效應對疫情災害,包括建議出臺與《慈善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規,細化捐贈款物使用公開標準,接受公眾監督。

高子程在建議中指出,這次疫情反映出,我國慈善捐贈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慈善捐贈信息公開、監督管理等機制還不健全,慈善事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亟待提振。

高子程說,2016年《慈善法》對於以法促善、依法行善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有些規定過於宏觀、原則,,比如對募得款物使用情況的公開標準不明確,慈善行業規範指引和公眾參與的有效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慈善組織的年度管理費用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的限制,不利於慈善機構吸引優秀人才。募捐平臺必須是民政部門建立或者指定的平臺以及公募慈善組織的網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慈善募捐效率。高子程建議,出臺與《慈善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規,細化捐贈款物使用公開標準,接受公眾監督。同時建立慈善大數據監管平臺,確保對慈善款項支出明細、定向捐贈物資流向、慈善物資質量保障等進行更加全面有效的監管。

高子程還建議,將宗教組織、市場主體等公益基金、以及明星、企業家的個人慈善,統一納入大監管體系,由捐贈人、社會公眾、監管部門對慈善機構的慈善信息公示、捐贈款物使用等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慈善組織的資質和績效掛鉤,以激勵慈善效能。

同時,高子程建議,出臺慈善行業規範指引,引導慈善組織健全標準化、系統化的運行機制,提高捐贈款物的流轉效率。放寬對慈善組織管理成本的限制,以便慈善組織吸引高端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應急能力。降低慈善准入門檻,激勵社會資源助力慈善事業,服務國家大局。同時,鼓勵慈善組織藉助“慈善+互聯網”的優勢,探索搭建信息公示和共享平臺,建立信息交互機制,實現慈善資源的高效配置。

澎湃新聞從司法部獲悉,律師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具有精通法律的專業優勢和熟悉社情民意的實踐優勢,上述建言獻策活動收到的736件律師意見建議,涉及完善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等法律法規,運用律師調解平臺集中化解當前突出矛盾糾紛,為中小企業紓困,從國際化視角看加強疫情防控等多個方面。

司法部律師工作局和全國律協組建了以律師行業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全國律協相關專業委員會主任參與的評選工作組,對律師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分類評選。對於針對性強、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擬由律師行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或提案,或者以適當方式向立法機關或有關部門反饋,全國律協還將對相關律師予以表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