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铠甲, 为何防守方还在拼命放箭? 原因很简单




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小贩在街头卖矛和盾,他先是声称自己的矛很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在介绍自己的盾时又说自己的盾很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穿。于是角落里弱弱的发出一个声音: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小贩哑口无言。

后来这个典故就变成了成语自相矛盾。其实不只是矛和盾,在古代战场当中,弓箭和铠甲也是一对冤家,一方总希望自己的强弓能射穿对方的铠甲,而另一方则希望自己的重甲能抵挡对方的弓矢。


古代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铠甲, 为何防守方还在拼命放箭? 原因很简单


那么究竟是弓箭能射穿铠甲还是铠甲能防住弓箭呢?

首先这个问题不算严谨,因为古代弓箭分为直拉、反曲、复合等几种,并以“石”为计算单位,不同臂力的人射出的箭效果也会大大不同。同样,铠甲按材质也分为木甲、皮甲、铁甲等多种类型,不同的弓对应不同的铠甲,自然结果也会不同。

虽说弓箭的产生要比铠甲早,但总体而言,弓箭的发展是落后于铠甲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弓箭无论工艺和箭头如何改进,最终还是受臂力和距离影响,而铠甲却可以不断改良材质或者加厚。弩和炮之所以被发明出来,就是因为弓箭已经很难射穿铠甲了。


古代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铠甲, 为何防守方还在拼命放箭? 原因很简单


如历史上的匈奴骑兵常以强弓骑射著称,可是面对装备鱼鳞铁甲的汉军骑兵,依然无能为力,陈汤当时就自豪的说:一汉当五胡。《三国志》中也多次记载了重甲兵碾压弓箭兵的案例:典韦穿重衣两铠,贼弓弩乱发,韦不视;孙权讨黄祖,飞矢雨下,凌统为前部,人被两铠,大兵遂进。高顺的700部下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所以得名陷阵营。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弓箭已经无法射穿铠甲了,为什么古代战争中弓箭手们还是在奋力齐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古代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铠甲, 为何防守方还在拼命放箭? 原因很简单


1、威慑。作为冷兵器时代最有效的远程武器,弓箭在射击时需要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依靠下坠的俯冲力和齐射时的覆盖面来杀伤敌军。这种万箭齐发的场面除了心理上的震慑外,更主要的是对敌军铠甲的限制。

因为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弓箭射入敌兵体内,最终造成对方死亡的可能并不是弓箭,而是创口引起的病毒感染。所以,想要彻底防御弓箭伤害,就需要穿重甲。但冷兵器时代,养重甲兵是非常消耗财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高顺的陷阵营只有700人的缘故,多了养不起啊。


古代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铠甲, 为何防守方还在拼命放箭? 原因很简单


正因为弓箭的存在,所以冲锋陷阵的都是重甲兵,如果没有了弓箭威慑,那敌军攻击成本将大大降低,毕竟连轻装步兵也能冲锋了。

2、杀马。弓箭的另一个作用是射杀对方骑兵的马匹,既然士兵穿了重甲,那我射倒战马,一样可以延缓对方冲锋。那为什么马不可以穿重甲呢?有,但多数情况下是轻甲。因为人着重甲已经对马的体力形成消耗,如果再给马披挂重甲,那战马就无法长途冲锋了。


古代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铠甲, 为何防守方还在拼命放箭? 原因很简单


3、与弩形成有效配合。古代作战,并不是敌军靠近了才会交战,而是在沿途就会进行梯次阻击。在火炮没应用前,弓箭有效射程可达150米,而且射速高于弩,是弩的最佳搭档。所以我国古代的军队,一直是弓弩并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