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年前的今天,蘇東坡《黃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橫空出世

938年前的今天,蘇東坡這位逆行者讓《黃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橫空出世

王丹譽

938年前的今天——公元1082年的寒食節,蘇東坡揮筆寫就了《黃州寒食帖》,被中國書法史上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與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並駕齊驅,排名在後極有可能是以歷史年代為次序的排列。


938年前的今天,蘇東坡《黃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橫空出世

蘇東坡《黃州寒食帖》


蘇東坡於元豐三年二月初一日,到達黃州出任徒有虛名的軍分區副司令(團練副使)。蘇東坡開始對自己人生的重新反思,經歷了對春天期盼與嘆息,對夢想的追求和絕望……

這次,他因“烏臺詩案”從湖州州被捕,妻子和孩子送他出門不覺哭成一團。而東坡先生則從容一笑,對妻子說:我怎麼沒有楊樸先生夫人作詩送別的福氣啊!說得妻子破啼失笑。這位楊樸是位處士,曾因能作詩被皇帝召見。沒想,見了皇上他竟然不能作詩。皇帝大怒,他卻解釋:我雖然不能作詩,可是我臨行前,妻子給我寫了送別的打油詩……皇帝聽罷,龍顏大悅……

蘇東坡的原帖詩兩首:

其一: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棠花,泥汙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其二: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938年前的今天,蘇東坡《黃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橫空出世

蘇軾像


東坡自嘆,自己來黃州三年,總是抱著對春天的希望,卻總是遭受著秋雨的打擊,英雄無用武之地,煎熬中虛度了青春年華;在極其惡劣的形勢和環境中,自己的家如同風雨飄搖的漁船。自己孤苦伶仃,活著終將成為精神的流浪兒,已經不可能到達理想之地帝都,因為被他無數障礙所阻隔;他死後也會成為沒有歸宿的孤魂野鬼,因為遠離萬里之外的祖宗墳塋……

終其一生,蘇東坡都是一位孤獨的逆行者。

太皇太后高氏對蘇東坡有知遇之恩,加上高太后確實是母儀天下的好太后,但蘇東坡卻引用聖人語錄,加以譏諷。蘇東坡不是忘恩負義,而是取天下大義而舍私恩。

保守派當政時,蘇東坡敢發仗馬之鳴;改革派主政時,他批評新足不足。因為他這種天國家下為己任,而不計私利用,所以他被看成政治上的“巨嬰”,而成為千秋史冊的巨人。


938年前的今天,蘇東坡《黃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橫空出世

王安石像


蘇東坡寫此帖後兩年(元豐七年),蘇東坡離開黃州在金陵拜會了因改革失敗已經罷官的王安石。王安石是當年的改革領袖、當朝宰相,更是處處與蘇東坡為敵的政敵。此時,當權時鬥爭,失意時蘇東坡的拜會。

蘇東坡不是一個糊塗的人,他是一個合而不同的君子。雖然,他對王安石的友誼歷久彌新,但他對王安石的政見卻至死不同。


938年前的今天,蘇東坡《黃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橫空出世

黃庭堅題跋


此帖之上題跋,印鑑無數,可謂眾星捧月,但錦上添花之最卻是黃庭堅的題跋。元符三年(1100)七月,收藏家張浩攜詩稿到眉州青神縣見到黃庭堅。展卷披閱,黃庭堅想起當時遠謫海南儋州四年的無間師友,驚喜之情難以自禁,欣然命筆題跋。黃庭堅評語精當,書法妙絕,與蘇帖珠聯璧合,互為輝映。黃庭堅:“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938年前的今天,蘇東坡《黃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橫空出世

黃庭堅像


中國書法,晉人瀟灑,唐宋超脫……蘇東坡是宋代書法第一人,他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不過,蘇黃二師,私下相互譏諷。蘇軾以“樹梢掛蛇”評黃庭堅書法之誇張,黃庭堅以“石壓蝦蟆”來形容蘇軾書法橫扁結字。一切一磋,亦師亦友。

《黃州寒冷帖》是東坡信手拈來之筆,卻是超越千年的經典之作。縱觀東坡先生一生,無數在書法藝術,還是詩詞散文,乃至道德文章等各方面都不僅是燦爛一時,足以輝煌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