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在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走进龙陵县荣富蜂业家庭农场一坵田土蜂繁育基地,可见一包包“篮球”或“面盆”般大小的蜂巢参差错落地挂在树林中,一群群胡(土)蜂有的在林中觅食,有的在追逐嬉戏,有的围着蜂包(巢)游弋护卫家园,一片“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景象。这里日照充足,林茂竹丰,山花烂漫,清溪潺潺,空气清新,是特禽养殖的风水宝地。

土蜂繁育室内,杨荣富双手捧着一个装有一只蜂王(雌蜂)和20余只幼蜂的小蜂箱(巢),操着‘滇味’普通话招揽业务,基地经理二儿子杨连成用手机在拍短片,制作抖音推介产品。“今年遭受疫情,我家的土蜂、胡蜂、蜜蜂‘三个’养蜂基地业务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进入3月,疫情防控向好,产品销售和培训业务逐步恢复,年内完成60万元的收入还是有把握的。”杨荣富介绍。

“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今年58岁的杨荣富生性不安份,特顽皮,是寨子里的“孩子王”,少不更事的他常年带领一群山里娃上树掏鸟窝瞄蜂子,河沟里捉鱼捞虾,果园里“偷”梨“盗”桃,常常让父母给邻里乡亲赔不是。父亲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瞄蜂人”,每年在山里瞄到的土蜂、胡蜂、蜜蜂达几十窝,把蜂蛹、蜂蜜拿到集市上出售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滋润。杨荣富在父亲耳濡目染下对蜂特痴迷,有时观察蜜蜂花朵里采蜜、土蜂捕捉昆虫、胡蜂衔木筑巢、蜂蛹破茧成蜂,一看就是很长时间,常常被蜇得鼻青脸肿,有时甚至忘了吃饭。上小学三年级时,他独自上山瞄到了一窝胡蜂卖了25元钱,作为奖励父亲给了他5元钱,当时小松树寨每个劳动日工分值仅2角多钱,5元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加激发了他瞄蜂子的劲头,时有斩获。

1978年,杨荣富初中毕业。笃信“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父亲让他跟一个远房亲戚学做砖瓦技术,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艺,到瑞丽烧砖瓦每天5元工钱。寒冬腊月天,牵头水牛在泥塘里踹料泥手脚冻得皮肤开裂钻心地痛,那滋味不好受。为了能当上“掌窑”师傅挣大钱他还是坚持下来,工暇,到山里瞄几窝胡(土)蜂给工友们改善生活,“叫花子”过年——苦中有乐,打工生活也有滋有味。1981年,一位邻村的姑娘走进杨荣富的生活,婚后过上了“晚上一对花枕头,早上一盆洗脸水”的生活。1988年,杨荣富夫妇带着两儿一女从大家庭中分家独立生活。面对几亩薄田瘦地和3个嗷嗷待哺的娃儿,杨荣富愁绪和郁闷萦怀,随着机制砖瓦厂的兴起,作坊式的手工砖瓦厂被淘汰出局没了市场,枉有掌窑师傳头衔也白搭。识文断字的妻子规劝他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好日子要靠自己奋斗,总得有条养家糊口的生路,不妨就干瞄蜂子营生试一试,如果挣不到钱再干别的,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杨荣富重操旧业当起了瞄蜂人,把责任田地和家务活儿扔给妻子打理,他一把长刀、一个水壶、一根竹棍、一包干粮,行走在家乡的崇山峻岭青山绿水间,寻蜂迹、觅蜂巢;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严冬酷暑,闻“蜂”而动,一直坚持不懈。幼时练就的瞄蜂“童子功”派上了用场,两天就找到了4巢面盆般大小的胡蜂,蜂蛹卖给一位饭店老板收入5700元,添置了一台彩电和一台收录机,为妻子和娃儿每人买了一身新衣服,钱还有节余。钱“景”诱人,一发而不可收。当上职业瞄蜂人每年能挣几万元,成为村里率先富起来的人之一。村民们有说他不务正业常年游山玩水逍遙派,有的称赞他是“蜂口夺金”的“蜂王”,有的推崇他是有特异功能的“蜂老大”。

对这些褒贬不一的称谓,杨荣富坦言:我瞄蜂的“特异功能”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实践练就了“金钟罩”和“铁布衫”蜂子不蛰我。“操千剑而识器,听鸟鸣而辨音”,我了解掌握蜂子的生活习性,种(雌)蜂虽然有毒针,只要不碰它,它不会主动进攻你。再说我相信心灵感应,我常年侍弄蜂子,它们已经把我当作蜂族的一员了。

“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杨荣富介绍,人工驯养土(胡)蜂是个低投入高产出的生态产业,很适合山区农民发展,农户只要掌握养蜂的基本技术就行了,难度大的核心技术都由繁育基地提供。每巢(1只蜂王、20只幼蜂)2—3月繁育的土蜂3600元1巢、5—6月繁育的2000元1巢,胡蜂每巢为300元至100元不一;养殖4、5个月后出售蜂蛹,每市斤售价分别在130元、80元上下,每个面盆般大小的蜂巢产蛹在20市斤左右,分泌的蜂毒是稀有的制药原料,晾晒干的土(胡)蜂泡酒可以治疗风湿和骨质增生病。生态养殖的土著蜜蜂酿的蜂蜜每市斤市场价100元左右,野坝蒿蜂蜜价更挺,销售价每市斤150元上下。

2016年5月,杨荣富注册了龙陵县荣富蜂业家庭农场,下设土蜂、胡蜂两个人工驯养和蜜蜂养殖基地,大儿子负责胡蜂基地,二儿子负责土蜂基地,杨荣富总揽全局并负责蜜蜂养殖基地,构建起产业“金三角”,以“农场+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养蜂产业,拓宽增收路子。 在雪山、小黑山、打蕨河流域建立了21个养蜂点,在盈江、陇川、腾冲等县市建立土蜂养殖点6个,养殖土蜂100多巢,以收益的30%付给代养农户管理费。2018年,收获的一巢土蜂直径有2.1米,产蛹212市斤,每市斤150元,收入3.18万元。投资10万为驯养基地购置了控温器、空调、发电机等设备,依托基地常年举办土蜂、胡蜂驯养技术培训班,学员来自云南、湖南、贵州等省,已从培训班结业50余人,通过养蜂增加了收入。全场养殖土蜂510巢、胡蜂1200巢、蜜蜂160巢,实现年产值100多万元。

龙新乡勐冒社区椅子山寨傈僳族村民余祖亮从胡蜂驯养基地培训结业,在3万元扶贫创业贷款扶持下,在自留山上养殖胡蜂16巢,蜜蜂46巢,每年养蜂收入5万多万,摘去了穷帽子,过上日子。

“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野坝子(蒿)为草本半灌木,高30cm-150cm,花冠白色、淡黄色或浅紫色,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的功效。龙新乡域内的小黑山、大雪山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野坝子(蒿),每年夏末秋初野坝子(蒿)花绽放,3个月的花期成为蜜蜂绝佳蜜源。这个季节的野坝蒿蜂蜜(冬蜜)质量最好,入口淡淡的野蒿味盈齿,回味绵长,余香袅袅,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在麻家寨垭口蜜蜂养殖基地,两盏太阳能警示灯在闪烁,太阳能摄像头和路灯点缀其间;一个个塑膜或草皮覆盖木制、竹编和水泥制作长1米多、直径50多厘米的蜂房(桶)散布在树林里,俨然一个生态小“山寨”,一群群蜜蜂从“小房子”里飞出飞进,有的在樱桃花枝上打闹,有的溪涧戏水,有的在“房”前调情。杨荣富介绍,这里属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常有野兽出没,安装了太阳能警示灯和摄像头主要是夜晚吓唬野兽和防盗蜂人,在3个养蜂点安装了这种设备。水泥制的蜂桶保暖效果比木制、竹编的蜂桶好,很适合在高寒山区使用,成本低于木制的,已经在养蜂户中推广了。“基地远离村寨人迹罕至,刚开始建基地时,为了防止蜂巢被盗和遭野兽糟蹋,每天我都在基地值守,白天听鸟叫蜂鸣,晚上听熊嗥狼嚎,成天担惊受怕的。现在好了,每年每巢蜂付给山林出租户一定的管理费,让他们帮管护,省心多了。”

“三剑客”的小康梦——“土蜂王”杨荣富父子的创业人生

为了让蜂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农场培训基地积极为养蜂户提供种蜂、养殖技术、产品销售等配套服务,建立了荣富蜂业群,开设了养蜂“手机课堂”,向群众传技授艺,释疑解惑。难度大的核心技术由驯养基地提供,以农村为纽带,让养蜂户“抱团儿”闯市场。黄草坝社区打蕨河寨傈僳族村民余朝万在荣富蜂业的扶持下养殖蜜蜂31巢,每年销售蜂蜜收入5万多元,日子过得滋润了。在余老倌带动下,全寨30户傈僳族村民养殖蜜蜂230多巢,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对事业的执着使杨荣富不甘平庸。他说,我就像一个登山运动员,只能把脚印留在身后,否则一事无成。2017年荣富蜂业家庭农场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林)场,以此为契机,实施了巩固根据地,市场大出击战略,在巩固提升三大蜂业板块的同时,面向市场延伸产业链,申报了“荣富野坝蒿生态蜂蜜”商标,建一个酿酒作坊,增加土(胡)蜂泡药酒产品,扩充10个养蜂基地(点),养蜂规模增加到3000巢。依托电商平台,线上主动与蜂业龙头企业合作打通产品流通渠道,线下带动更多的养蜂户加入到产业链上,把养蜂产业做大。(雷华 廖润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