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像不像古代的秦和隋?

大兵哥的神邏輯


首先,我想明確一下問題的主要討論內容。

民國如果從經歷時間長短來說,與秦與隋確有相似。但是這也是唯一的相似。

首先,秦與隋是大統一王朝。民國雖然從1912年開始算起,但無論是南京臨時政府還是後來的北京政府根本無力染指中國大部分區域,中國實際上仍舊處於四分五裂之中。

即便是1928年底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統一,各大軍閥依舊擁兵自重,南京中央無力干涉,劉峙就任河南省主席已經是國民政府向華北延伸的極致了,抗戰前國民政府也才將勢力深入西南地區。抗戰、解放戰爭時期更不待言,國民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向全國範圍內發號施令。雖然秦與隋在統一後,地方曾也有異動,但隨即便被撲滅,是對全國擁有實際統治權的。

其次,所謂的二代而亡看似一樣,本質實則不同,秦與隋法統一致,而民國雖大體上分為北京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兩個時期,但南京國民政府是以推翻與否定北京政府的基礎而存在的。

最為廣泛的說法是,秦後是強漢,隋後是盛唐,民國之後是新中國。漢唐是繼秦隋之基業登峰造極,所謂漢承秦制,唐承隋制。但新中國則是收拾舊山河,完全否定且推翻民國的政治制度與既定國策,社會制度、內政方針與外交政策與民國相比可謂是翻天覆地。況且新中國已然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朝代,不存在朝代更替,豈能與漢唐這樣的王朝相提並論?


喜歡我的回答請您關注我,定時更新專業而不晦澀,通俗而不媚俗的歷史普及文章,您的支持就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


區塊鏈學習社


像是肯定很像的,畢竟它們在很多方面還是挺相似的,都有各自的歷史功績。

民國好歹終結了帝制時代,秦統一了華夏,隋朝終結了幾百年的混亂局面,它們都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民國開啟了共和體制,秦朝建立了皇帝的中央集權制度,隋朝創立了延續1500年的三省六部制。

它們都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為後世的延續提供了很多借鑑。

論文治武功,秦朝北擊匈奴,南驅蠻夷,開疆拓土數以千里,為後世2000多年的中華版圖奠定了基礎。

隋朝終結了南北朝300多年的混亂局面,北伐突厥,武功也是不錯的。

至於民國,雖然看起來比較虛弱,但各地軍閥在面臨外敵入侵和民族大義時,大致上還是比較識大體顧大局,勇於抗擊外敵入侵,最終全國合力,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最終迎來全國的徹底解放。

拋開歷史設定,民國作為一個新事物,出現了很多嶄新的事物,很多都開了歷史之先,不管是中央和地方的制度、教育制度、習俗等等,都和封建帝制時代大不相同,這相對當時世界遍地皇冠的現實,進步已經很大了。

當然,民國畢竟是個30多年一直衰微的存在,一直蒙受內外羞辱,國家一片破敗,飽受西方列強的欺凌,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直至抗日戰爭把全國人民重新團結在一起。

但究其表現出來的某些承前啟後的行為,還是很類似於秦隋兩代的。


雲中史記


有時,歷史並不像一條射線,反而更像一個圓圈。民國彷彿就是秦和隋的又一次輪迴。

第一,局勢。晚清時,李鴻章曾說,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其實秦和隋也是處在歷史的大變革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結束了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標誌著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已經完全邁入封建社會。秦的一些制度理念一直沿用至今,毛澤東就曾說過:“百代都行秦政法”。

隋同樣是結束了紛亂的魏晉南北朝時代,並開科舉制度的先河。在此之前,上升渠道完全由大士族控制,社會階層固化。科舉制度為寒門子弟也打通了一條完成階層躍遷的通道。對後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曾被歐洲稱為是最完美的制度。

民國更是如此,中國由封建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變。各種新思想,新潮流湧入中國。中國彷彿就是一個落下了幾百年課程的學生,非要在幾十年的時間內趕上。

第二,短命。秦是14年,隋和民國都是38年。秦和隋都是二世而亡,巧的是民國也可以劃分為兩個時代,前者是北洋政府,後者是國民政府。

第三,文化。這三個朝代,都帶來了文化的空前繁榮。前有老子,孔子,孟子等,開創了一個又一個流派。隋朝修建了大運河,溝通南北,文化得到進一步的融合。民國更是大師雲集,學術成就即使到現在也難以企及。

第四,作用。這三個朝代都起著由大亂到大治的過度作用。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大動亂,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每一次從大亂到大治無不是經歷上百年的動盪與殺戮。

而在二者之間都會有一個過渡王朝,春秋戰國與漢之間的秦,魏晉南北朝與唐之間的隋,清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民國。過渡王朝的作用不可替代,對前是一種總結,對後是一種開創。

這到底是一種巧合,還是中國就註定了,所有的輝煌之花都是要盛開在鮮血之上。

其實,更是一種必然。每一次大亂說明舊制度已無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所以下一個朝代就要進行制度的創新。看看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的下場就會明白,變革的風險比打天下更大,何況是對統治階層的改變。

秦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廢除了分封制,形成了具有中央集權特色的郡縣制。從西漢的繁榮可以看出這是對的,但是當時舊貴族的勢力還很強大。

隋開創科舉,得罪了士族勢力。科舉制度在唐的成熟也證明這是對的,但當時江南家族的勢力還不足以對抗關隴貴族。

秦與隋的共同點還在於,統治者好大喜功,耗費了國力,導致民怨鼎沸,但更重要的還是為激進的新制度所付出的代價。

民國亦是如此,他所創立的黨國一體,領袖權威,單元意識形態,國家對資本的絕對控制,不也是深深地影響了我們嗎?

後一個盛世的開創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前朝在制度變革上的經驗。秦、隋和民國雖然短暫,但不應該被醜化,更不應該被遺忘。

歷史,素顏一些會更美。我是素顏歷史,期待您的關注。


素顏歷史


除了短命有些相似之處,其他都不像。秦、隋是開創一個年代的偉大朝代,民國除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外一無是處。

秦朝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新時代,影響了中國古代歷史兩千年。

秦朝在戰國的廢墟上崛起,一統中原,書同文、車同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廢分封制行郡縣制。雖然存國時間短暫,但這些措施影響中國古代歷史兩千年,也是上古年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產生巨大差別的關鍵變化,奠定了中國古代的世界領先地位。之後的漢承秦制,秦漢可以說是一體的;

隋朝開創了古代文官制度,同樣影響中國古代歷史發展。

隋朝對中央集權制度進行了第二次深入的改革,廢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開始削弱魏晉以來的對中國歷史負面影響最大門閥士族,之後這種古代文官制度一直延續到中國古代歷史的結束。唐王朝繼承了隋朝的政治遺產,並將其發揚光大,這才有了大唐的不滅威名。

民國當時的歷史任務是解決滿清未能解決的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但民國的所做所為,只是證明了它所走的道路是錯誤的。

歷史走入近代,中國在滿清封閉保守的思維下落後了世界一大步,滿清也因此被推翻。民國建立之後,推翻帝制、實現共和,消除了中國與世界其他列強縮小差距的最大阻礙,從這個角度來看,民國是具備領導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基本條件的。

但是,從北洋時期開始,就一直把維持自身統治放在首要位置,對於當時的帝國主義壓迫的主要矛盾採取投降妥協的迴避策略,這恰恰是北洋政府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

而國民政府北伐成功之後,仍然把這種思維放在第一位,繼續保持對外各帝國主義列強投降妥協政策,從1927年南京慘案,到1928年濟南慘案,再到1931年918事變和1932年的淞滬抗戰,國民政府把這種投降不抵抗政策發揮到了極致。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國民政府估計除了江浙核心區域不會放棄之外,其他華北、西北、內外蒙、新疆、西藏都會被日本等帝國主義列強蠶食鯨吞。

(蔣公的“臥薪嚐膽誓雪此恥”雪到哪裡去了?)
於是,國民政府逐漸背離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精神,徹底成為為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官僚資本主義服務的買辦政權,與北洋政府一樣,國民政府也失去了民心。這也是即使中國人民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之後,仍然沒有樹立足夠的威信繼續領導中國,畢竟國民政府在對外政策方面沒有任何的改變,只是主子從一群變成了美國一個。

政治外交方面如此,經濟方面也是一樣。國民政府代表的江浙富商集團是滿清東南利益集團的延續,民族資本主義是有條件發展起來的。但是,一方面是國民政府買辦政策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已經佔有壟斷地位的舊經濟集團限制新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在兩方面的共同制約下,民國時期的經濟雖然有一定發展,但仍然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進步。

這就是民國存在的最大價值,證明了對外投降妥協的買辦政策和為地主階級服務是不符合中國發展方向的,在人民已經覺醒的年代,統治者思想落後就失去了民心。(民國到臺灣之後,對外政策不變,但經濟政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土改成功之後才奠定了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

秦隋存在的時期,都把中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而民國恰恰相反,走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所以,民國和秦隋真的毫無實質性的相似之處。

如果拿民國和中國古代朝代對比,我個人認為與宋朝比較相似,尤其是宋朝的不足之處。都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政權,沒有經過徹底的革命,開國紅利沒享受到;對外政策都是投降妥協為主,缺乏一次敢於砸爛罈罈罐罐的立國之戰;都是不關注普通百姓民生,貧民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當然,宋朝比民國強多了,最起碼在國家經濟、文化方面都碾壓民國。

(說民國不好容易被人噴,亂扔垃圾說髒話的我會刪評論的,謝謝。)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像,也不像!

民國和秦、隋兩朝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存在的時間都很短:秦朝存活了15年,隋朝、民國存在的時間也只有三十來年,從時間上看,民國和另外兩個歷史時期很像。


秦之後為漢,隋之後為唐,而漢唐兩朝,算是中國古代國力最為強盛的兩個朝代。民國之後為新中國,新中國猶如古之漢唐,也將會走向富強。

此外,這三個歷史時期都有所創新,比如秦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民國的共和制,都影響著之後的政治建設。

從這個層面上看,民國、秦朝、隋朝,都是作為一段歷史的過度時期,雖存在不少動盪,但都為之後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基礎。


說民國不像秦、隋,原因在於性質上的不同。

秦朝、隋朝算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而對朝代的定義是這樣的:建立朝代的帝王世代相傳的一整段歷史時期。所以嚴格意義上講,民國只是一段歷史時期,並非是一個朝代,光是這點,便和秦、隋有著本質的差別。

再有,秦、隋的主要矛盾更多的來自內部的起義,也就是“內憂”,而民國不僅有“內憂”,更有來自外部列強的“外患”,以此來看,民國又不像秦、隋。


不同歷史時期的比較,可以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歷史。只考慮民國時期的各種形勢、背景,它更像是春秋戰國時期,不管是文化上的繁榮燦爛,還是接連不斷的戰亂,它都很像春秋戰國。唯一不同的,便是統一六國的秦朝是一個短命王朝,只存在了15年。


金兔歷史


問題:民國象不象歷史上的秦和隋?

如果單從延續時間來比,有點相似,但如果從王朝性質和成就來說,簡直天壤之別,無一可比。

秦王朝: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始終貫徹富國強兵國策,無一昏君,到秦始皇時一統天下,開疆拓土,威震海內;確立了直到現在仍舊實行的郡縣制,“三公九卿”制實施近八百年。外圓內方的“秦半兩”制錢體系直到清末。“漢承秦制”,休養生息近百年,才達到秦時水平。因為秦的中央集權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統一成了華夏大地的大趨勢。要不是帝制固有頑疾,出了個宦官趙高,二世而亡的話,怎麼會有匈奴人崛起?

隋王朝:如果刨去西晉短暫統一的三十年,隋王朝結束了中國近四百年大動亂、大分裂狀態。確立了“三省六部”政治制度、科舉制度,直到清亡;經濟繁榮程度,直到唐玄宗“開元之治”時才開始超過。

所以,歷史上公論,隋王朝對歷史的貢獻,並不亞於秦王朝,這兩個短命王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卻是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

反觀民國,名義上有38年,卻經歷了袁世凱獨裁時期、軍閥混戰時期、蔣介石執政的國民政府時期。精英們樂道的“黃金十年”,卻遭遇“九一八”大片國土淪喪,“華北自治”;要不是中華民族大覺醒,全民抗戰,三千萬白骨堆積,所謂的民國政府早就壽終正寢了。

西方人編的《影響世界100人》中,秦始皇排名18位,隋文帝排名82位,袁世凱、蔣介石算老幾?

硬要比的話,民國連西漢末王莽的“新王朝”都比不上,好說歹說王莽也算個不成功的改革家,他的篡權奪位本事這兩位倒可以拼一拼。



雲卷飛山


民國像秦、隋這個說法是我一貫的觀點。

不能說民國完全像秦、隋,但有一些特質是非常像的。而且這種短暫而影響大的時代還像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魔咒。

秦、隋和民國第一直觀的都是短暫的時間存在,秦如果不算秦國曆史確實是短暫的。秦二代而亡,隋二代而亡,民國分了北洋和國民政府兩部分,也像二代而亡。

秦是結束了戰國的戰亂實現大一統,隋繼南北朝結束了五胡亂華重新統一,民國則一方面結束了帝制,一方面與清末一樣一直在動盪。

民國與秦、隋最大的相同就是都是變革時代,民國結束帝制,廣泛學習西洋,廢舊制開新學。秦則變周代分封世襲貴族製為郡縣帝制,歷史也證明,分封制已窮途末路,被秦制或別的制度取代是必然的。項羽試過失敗了、司馬炎試過造成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隋代則專心治國,開科舉改良人才選拔、開運河促進工商業。隋朝從國力而言是非常富強的。唯一的問題是觸動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利益,被推翻了。

秦、隋和民國都是改革的朝代,秦之後是強漢,隋之後是盛唐,民國之後是當今。我就想問,漢唐的強盛只是得益於自己嗎?還是與前朝的變革和治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秦、隋和民國,你非要找不像的點也能找到很多。我之所以說像是因為看到他們類似的一面而已。所以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之所以說這種短暫時代像一個魔咒是因為有點巧,歷史上還有很多次。我懷疑帝舜時代也是短暫的。一瞬間、一剎那就是指那個時代。但是帝舜時代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司法訴訟制度。原因是帝舜大禹集團擊敗帝堯後裔後分了北三苗去西部牧羊。這樣留守的苗蠻南支就變成了被統治和壓制的群體,為了平衡減少矛盾,於是發明了誹謗木,也就是華表,用於給被壓制的苗蠻南支訴訟控告自己的機會。帝堯時代發明了刑罰,就是五刑。帝舜則發明訴訟。目前可以將訴訟和誹謗破譯,確實是指南支的苗蠻蘇妹非議虎圖騰的沿海支,誹是非議,謗是虎的另外一個讀音斑,也是大阪、大板橋、大班、班房的由來。如果帝舜很快被大禹系的夏人取代,那也就有了一瞬間的這個詞。意思是很短暫的。舜應該就是負責司法的獨角獸、大黎(大理)。


國病


秦和隋都是制度創新、重大工程和軍事戰役的大一統朝代。

秦廢分封制,興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修長城、馳道;北擊匈奴南征百越。

隋興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修京杭大運河;削弱突厥,亡於徵高句麗。

民國只有制度創新,廢世襲終身帝制為選舉任期總統制。無重大工程,未形成完備產業體系。處於軍閥混戰、外敵入侵的軍事割據時代。

民國與秦和隋不能相提並論,更接近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


白馬非馬1001


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臺灣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2013年9月,他在《中國評論》月刊發文《臺灣為何要與大陸統一》,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即從宏觀看,中華民國是秦隋翻版,秦滅戰國紛爭,隋統南北朝之亂,卻都為後續漢唐啟盛世。中華民國推翻滿清,卻末建立強權政府,反而陷於政府解體,軍閥稱雄,日寇入侵,內戰兵敗退遷臺灣。共產黨在大陸,啟漢唐般中國崛起之盛世,故國民黨政府之於中共,如秦之於漢,隋之於唐。作者廣證博引,從民族情感,臺灣與大陸的歷史關糸與共同利益出發,論述了未來,兩岸統一是不可逆轉的天命。

顯然,作者本意不在探討民國像秦隋,而在兩岸統一。此文一出,有網友發貼至天涯社區論壇,從而引發了一場空前熱議。

要說硬要民國與秦隋作比,也只是似於非似之間。承上啟下,做為過渡,很像,執政時間短,也像,秦隋 都做到強權的集中統一,這點民國不堪比。

民國政府己慢慢淡出歷史舞臺,但做為黨派,與其他民主黨派如九三聯社,民盟,民革一樣的存在,也就沒什麼可比的了。


戲曲界


更像五代十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