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膝關節韌帶包括前交叉韌帶(ACL)、後交叉韌帶(PCL)、內側副韌帶(MCL)、外側副韌帶(LCL)、囊韌帶、板股韌帶、髕支持帶、橫韌帶等,其中最易損傷的是前交叉韌帶和內側副韌帶。今天來分享膝關節韌帶正常和損傷後的 MRI 表現,記得收藏~(圖片點擊後可放大查看)

正常前交叉韌帶的 MRI 表現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ACL 包括兩束纖維:前內束(AMB)和後外束(PLB)。由於兩束間或旁邊有脂肪組織鑲嵌,在容積效應影響下,ACL 的 MRI 信號不勻並高於其他韌帶。膝關節屈曲狀態下,較長的 AMB 繃緊,較短的 PLB 鬆弛;膝關節伸直狀態下,AMB 鬆弛,PLB 繃緊。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矢狀位 T1W1 MRI 成像,冠狀位 T1W1 MRI 成像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 MRI 表現

當膝關節部分屈曲,脛骨過度外旋或者膝關節完全伸直,脛骨過度內旋時,脛骨直接前移而損傷 ACL。ACL 損傷部位韌帶中段最常見,其次是股骨髁附著點,脛骨附著點少見。

正常 ACL 呈索帶狀低信號結構,邊緣平直光整。ACL 損傷的 MRI 信號取決於損傷的程度及時間。

完全撕裂:特點是 ACL 連續性中斷,韌帶的斷端可有或無移位或縮。由於完全性撕裂伴發出血水腫,韌帶周圍紊亂結構常常掩蓋 ACL 影像。

完全性撕裂伴發其他結構損傷(如脛骨附著點的撕脫骨折、MCL 撕裂和半月板撕裂等)的機率顯著高於部分性撕裂。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矢狀面T1W1像,前交叉韌帶區呈現出紊亂的中低信號結構,ACL顯示不清。

右圖:矢狀面T2W1像,上述低信號紊亂結構變為不規則的高信號,其內見ACL連續性中斷,前交叉區可見不規則的低信號ACL碎片。

部分撕裂:ACL 部分撕裂 MRI 徵象不如完全撕裂典型。由於 ACL 內或周圍出血水胂,MRI 表現為 ACL 全段或局部信號升高、增粗和邊緣模糊,韌帶周圍出現大片水腫、出血或疤痕形成,關節囊積液。

部分 ACL 撕裂多伴有韌帶鬆弛現象,原本平直形態變彎曲,可向前拱起或呈現波浪狀。

慢性撕裂:亞急性或慢性 ACL 撕裂的出血水腫改變並不明顯,而疤痕形成則相對突出,其 T2WⅠ 由高信號向低信號轉化,境界變清楚,並可有明顯的形態改變,表現為韌帶粗細不一和明顯扭曲。

若 ACL 與 PCL 粘連,ACL 前下段水平走行或見成角現象,後上段 ACL 與 PCL 分界不清。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前交叉韌帶的慢性撕裂,水腫和出血已經吸收。

右圖:撕裂的末端已經回縮。由於大多數的前交叉韌帶的撕裂發生在後端,斷端的前部孿縮成水平平面如圖箭頭所示。另外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斷端可能通過組織的瘢痕附著於後交叉韌帶上。

後交叉韌帶損傷的 MRI 表現

PCL 撕裂主要見於膝關節過度旋轉、過伸、脫位和屈曲狀態下直接的作用力。單獨的 PCL 撕裂少見,常合併 ACL 撕裂、側副韌帶撕裂和骨折。

正常 PCL 的 MRI 表現為在矢狀面上呈現均勻低信號條帶狀,膝關節伸直狀態下拉伸成大弧度的拱形或直線;冠狀面上 PCL 前上段和中段為圓形截面,後下段為縱行的條狀結構。

完全撕裂的 PCL 連續性中斷,斷端增粗,信號升高,兩斷端間夾雜出血、水腫和肉芽組織, T1W1 為略低或中等信號強度, T2W1 呈高信號,邊緣不清。

完全斷裂的兩端可退縮也可在原位,無退縮的 PCL 多有扭曲和波浪狀改變;顯著退縮的斷端可在著處形成低信號的塊狀結構。

部分撕裂的 PCL 出現不同程度鬆弛現象,膝關節伸直位 PCL 可呈現扭曲、波浪狀。

慢性損傷的 PCL 出血水腫消退,故韌帶內及韌帶周圍無信號升高改變,韌帶周圍可見大量疤痕形成,韌帶變形明顯,大量疤痕形成使得 PCL 區域結構紊亂不堪,甚至無法辨認 PCL 結構。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矢狀面T2W1,右圖:矢狀面TW1,顯示 PCL 中段信號升高,局部增粗,周圍結構變模糊,為 PCL 部分斷裂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矢狀面 T1WI;右圖:矢狀面 T2W1 顯示 PCL 中段的連續性中斷, PCL 完全撕裂

PCL 損傷也常合併以下徵象:

  • 關節對位不良: PCL 撕裂後,固定脛骨的能力減弱或消失,致使脛骨後移或股骨前移。
  • 骨折: PCL 撕裂伴隨附著處骨結構挫傷或骨折, PCL 撕裂發生在兩端幾乎都伴有骨結構損傷。
  • 關節積液: PCL 撕裂多伴有關節積液。

正常內側副韌帶的 MRI 表現

MCL 在膝關節伸曲時始終繃緊,其主要功能是限制膝關節外翻。MCL 功能檢查需略屈曲膝關節並外旋脛骨以鬆弛 ACL,外展膝關節若有鬆動則提示 MCL 功能異常。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冠狀面顯示 MCL 緊貼股骨髁和脛骨內側,呈現低或無信號線樣結構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橫斷面見 MCL 仍為無信號結構,前後各部分的厚度可不相同,韌帶外脂肪結構清晰

內側副韌帶損傷的 MRI 表現

臨床將 MCL 損傷分為三級, Ⅰ 級:輕微韌帶撕裂,無膝關節不穩定。Ⅱ 級:韌帶部分撕裂,出現膝關節不穩定。Ⅲ 級韌帶完全撕裂,出現膝關節顯著不穩定。

Ⅰ 級撕裂:韌帶結構完整,無扭曲和增粗現象,僅有少許出血水腫。MRI 顯示出

血水腫侷限於一側的皮下脂肪或肌組織,邊緣模糊,T1 和 T2 弛豫時間延長,

Ⅱ 級撕裂:MCL 損傷的韌帶依然完整,可有或無韌帶扭曲和增粗,韌帶周圍出血水腫則較為明顯,且分佈在韌帶的兩側,有時出血水腫位於網狀結構內。

冠狀面 T2WI 韌帶兩側高信號的組織水腫清晰勾勒出低信號 MCL 的全段。韌帶下顯著的出血水腫或積液具有一定的佔位效應,內側網狀結構可均勻地隆起。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T1 加權序列顯示內側副韌帶內有異常倍號;

右圖:T2 加權序列沒有高信號。根據分級標準將該病例定為 Ⅱ 級

Ⅲ 級撕裂:韌帶的連續性中斷,韌帶增粗,信號升高,韌帶周圍出血水腫明顯。冠狀面像顯示低信號的 MCL 線不連貫,斷端退縮扭曲、外移或波浪樣改變,韌帶兩側出血水腫或積液。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冠狀位 T1WI 顯示內側副韌帶為等信號;

右圖:冠狀位 T2WI 顯示韌帶失去了連續性,其內有高信號,T2WI診斷韌帶急性損傷價值較大

外側副韌帶損傷的 MRI 表現

正常 LCL 呈現均勻的低信號結構,周圍常繞以脂肪組織,位於膝關節外側偏後,下段為類圓形,與肌腱合併附著於腓骨小頭,上段前後徑略微增寬,橫徑略變薄,附著於股骨髁外側側後緣。

由於 LCL 上段略向前內側傾斜,正中冠狀面和正矢狀面均為 LCL 的斷續像,傾斜 10°~15° 冠狀面或矢狀面成像則可獲得 LCL 全程影像。

LCL 撕裂後,韌帶內和周圍出血水腫,韌帶鬆弛或斷裂,由於較少牽涉到關節囊,韌帶周積液不如 MCL 損傷明顯。MRI 表現在 LCL 周圍信號升高和結構變模糊,因受到周圍信號明顯升高的影響,判斷韌帶內信號改變有些困難。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腓側副韌帶從腓骨上撕脫(黑箭),腓骨的韌帶附著處伴隨有骨損傷(白箭),表現為腓骨小頭骨皮質侷限缺損,骨皮質下骨髓內的低信號。液體由腓骨小頭皮質缺損處進入皮下脂肪的小葉間隔導致銳利的組織平面消失。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T2 加權圖像顯示有液體將韌帶與腓骨分開(黑箭)

髕韌帶損傷的 MRI 表現

急性損傷時,韌帶部分撕裂表現為信號增高,而纖維的連續性未見中斷;完全撕裂時,纖維的連續性中斷,斷端區在 T1W1 為中等信號, T2W1 為瀰漫性高信號,並見髕骨上移髕韌帶為波浪狀改變。

慢性損傷時,髕韌帶變細或增粗肥大,在各序列上均表現為髙信號。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T1W1,右圖:T2W1。兩序列顯示髕韌帶的連續性中斷,為完全斷裂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T1W1,右圖:T2W1。顯示髕韌帶信號不均,走行迂曲,為髕韌帶慢性損傷

股四頭肌肌腱損傷的 MRI 表現

急性損傷時,部分撕裂在 T1W1 為中等信號,T2W1 為高信號,而纖維的連續性未見中斷;完全撕裂時,纖維的連續性中斷,斷端區在 T1WI 為中等信號,T2W1為瀰漫性高信號,並見髕骨下移,韌帶收縮為波浪狀。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T1W1,右圖:T2W1。股四頭肌肌腱連續性中斷,周圍可見大量關節腔積液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T2W1 股四頭肌肌腱中央可見異常高信號,為部分撕裂

板股韌帶損傷的 MRI 表現

板股韌帶撕裂很少單獨發生,經常伴隨外側半月板損傷、胭肌腱撕裂、骨折、囊韌帶撕裂等。由於板股韌帶細小,MRI 表現僅顯示板股韌帶結構消失,結構紊亂。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左圖冠狀面顯示板股韌帶位於膝關節後側,由半月板后角發出,向內上斜行附著在內側股骨髁的後側;右圖矢狀面顯示點狀結構,位於 PCL 後上側

膝關節韌帶的 MRI 表現,一篇總結到位!

冠狀面 T2W1 顯示 PCL 後上側的板股韌帶鬆弛移位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