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番茄髓部坏死是什么原因?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黄晓红在山城


东东在农村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番茄髓部坏死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通常发生在番茄第一穗果坐住以后到最后一穗果进入绿果期,尤其在植株生成过程中和果实膨大期发病较重



番茄髓部坏死发病原因


皱纹假单孢菌,又名番茄髓部坏死假单胞菌,属于薄壁菌门假单孢菌属。菌体杆状,多根寄生鞭毛,革兰氏反应阴性菌。菌落起皱,淡黄色,有时中间会有绿色。能产生黄色或黄绿色,扩散性非荧光色素,因菌龄和培养基的差别,菌落呈土黄色或淡黄褐色。


番茄髓部坏死症状


番茄髓部坏死该病主要为害番茄茎和分枝、叶片,果实也会为害,被害植株后一般在青果期就会表现出症状,发病进度比较缓慢,从表现萎蔫到植株枯死一般约为20天。叶片初期发病时:植株上、中部叶片萎蔫,部分少数小叶叶尖和叶缘出现褪绿,初呈绿色失水状,逐渐向小叶片内扩展,引起黄枯,发病比较晚植株:叶片青枯、无斑点。下部茎多先发病,发病初时:病茎表面生出褐色或黑褐色病斑,髓部发生病变地方长出很多不定根,后在长出不定根的茎,上方出现褐色或黑褐色病块,病块表皮质硬,长度为5~10厘米。纵向剖开茎,可见髓部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或坏死,髓部病变长度远远大于茎部外表变褐的长度;茎部变褐处髓部先坏死、并逐渐向茎的上、下延伸。湿度过大时,病茎伤口或叶柄脱落处可溢出黄褐色菌胧,病茎髓部的坏死处无腐烂、无臭味。分枝、花器、果穗被害症状和茎部相似。番茄果实多数由果柄处变褐,最终全果变褐腐烂、果皮质硬。


番茄髓部坏死发病规律


由病残体带病种子过冬,作为田间初发病侵染源。土壤里的病菌即可从植株伤口等地方侵入并在维束管里蔓延,初期侵染发病植株后,病菌可通过雨水、农事操作整致枝等途径再次传播再次侵染。


番茄髓部坏死农业和药剂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方法:发病地避免番茄轮作,可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


(2)栽培加强管理:清洁田园、深翻改土,结合深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性能,促进植株根系发达,提高抗病力;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3)种子处理:对带菌种子消毒;或用0.6%乙酸溶液浸种24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稍干进行催芽,定植后一周,可用40%福尔马林药液1000倍液泼浇地面。


番茄髓部坏死药剂防治方法


田间初次出现病株,及时喷药。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85%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每10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较重病株:可采用注射方法进行防治,将上述药剂从病部上方注射到植株体内进行治疗,3~5天注射1次,连续3~4次即可防止。也可用上述方法进行灌根。或提高药液浓度后和白面调成药涂抹在发病较轻的病斑上,如85%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白面适量,能黏住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