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轉危為機的方法論

核心觀點

中國共產黨轉危為機的方法論

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曾不止一次表示:世界需要中國抗疫經驗。

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可以複製,需要付出速度、金錢、想象力和政治勇氣。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國家感興趣又難以學到的精髓,那就是中國共產黨運用諸多方法,靈活高效處理問題的智慧和能力

1. 審時度勢,及時準確作出決策,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迅速建立起有力的指揮體系,全面深入地做好社會動員,這是應對危機的首要步驟。

2. 依靠人民,進行廣泛的社會動員,這是應對危機、擺脫危局的強大武器。

3. 多措並舉,力求形成最大合力。通過加強正面宣傳,提振人民精氣神;關鍵時期幹部能者上庸者下,讓中央的決策部署生根落地;勤溝通重合作,爭取最大程度的理解與支持;加強法治建設,努力實現抗擊災難能力的現代化。

4. 統籌兼顧,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疫情時期,堅持“穩”字當頭,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經濟發展保衛戰。同時以疫情為契機,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轉危為機的方法論

作者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石建國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3月下


以下為全文

一部新中國的抗災史,就是一部我們黨歷經磨難,領導人民不斷戰勝災難,並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繼續前進的歷史。在一次次抗擊災難、轉危為機的過程中,我們黨所運用的諸多方法,靈活高效、切實得力,展現出其卓越的執政智慧和強大的領導力量。

01

審時度勢,及時準確作出決策

古語云,明者見於無形,智者慮於未萌。對於一些有徵兆的重大災害,提前作出預判固然是好,但有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特別是地震、泥石流等,確是很難提前預測的。但不論是否提前預測,重大危機或災害以後,都要立即研判分析,並及時作出決策,以便把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見事早、決策快,就主動;見事遲、決策慢,就被動。事同此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類似情形,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都有。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迅速決策,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應急響應機制第一時間啟動,決策部署第一時間作出,各個層面第一時間投入。在搶救工作展開的同時,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也逐步展開,多個省區市對口支援四川受災地區,並始終把恢復災區群眾正常生活生產秩序排在第一位。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成果和災後重建工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肯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卻呈現出另外一幅景象。2005年8月末美國卡特里娜颶風登陸,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但由於聯邦政府決策不及時,措施不得力,新奧爾良市甚至出現了暴力搶劫、對抗警察等無政府狀態的混亂局面,災後重建工作也進展非常緩慢。

我國也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十分嚴重的國家。而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的危機與困難,又常常對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造成巨大困難。危機和困局難以避免,但也絕不可怕。遇到危機及時、科學決策,果斷處置,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迅速建立起有力的指揮體系,全面深入地做好社會動員,這是應對危機的首要步驟。

中國共產黨轉危為機的方法論

02

依靠人民,進行廣泛的社會動員

毛澤東同志說過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社會動員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這一優勢貫穿於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因此,社會動員作為我們黨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應對危機、擺脫危局的強大武器。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就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三大社會運動,把全國人民的積極性、戰鬥性都調動起來。保家衛國,發展生產的熱潮在全國範圍內興起。土地改革運動徹底摧毀了封建剝削制度,使廣大農民分得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批生產資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繳納約3000 萬噸以上糧食的地租,真正實現了農民數千年來得到土地的奮鬥目標。鎮壓反革命運動的開展,基本上掃除了國民黨反動派遺留在大陸上的反革命殘餘勢力,農村地區多年的匪患,以及許多城市的黑社會勢力被肅清,使我國社會秩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全國政協發出電文,號召把抗美援朝運動“進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農村、每一機關、每一學校、每一工廠、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區域”。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關於慰勞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並救濟朝鮮難民的通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號召全國人民踴躍參加愛國募捐運動,極大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黨的社會動員方式也在不斷地增添新的時代內容。現代社會的動員方式較之以往,範圍更加廣泛,程度更加深入。比如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社會動員的地域範圍不僅僅侷限於疫情比較嚴重的湖北地區,也不是僅限於大陸地區,而是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地區,甚至是海外華人社區或者社團、民眾都積極參與進來,共克時艱。從社會動員涉及的主體來看,黨、政、軍、學、研、企、商全面合作,在醫用物資徵集調配、疫苗研製等方面通力合作。廣大的城市社區組織、農村村委會、各社會團體(包括慈善機構、民間組織)也積極行動起來,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為抗擊疫情竭心盡力。從社會動員的內容來看,也不僅僅是捐款捐物,而是黨政軍民學各方主體發揮自己所長,更深度地參與進來,按照政府的號召和要求去做,積極收集、分享數據及信息,踴躍擔當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各方面工作,為廣大民眾提供醫療防治、生產、生活服務,幫助政府解決了很多難題。

受災的是幾千萬人,救災的是14億中國人。毫不誇張地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真真切切的全民參與,我們黨和政府打的是一場實實在在的新時代的人民戰爭。

中國共產黨轉危為機的方法論

03

多措並舉,力求形成最大合力

災難時期,信心和精氣神的重要性不亞於救濟物資,給處於極度恐慌、手足無措的人們吃上一顆定心丸至為重要。如在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上空,一面高高飄揚的鮮紅的五星紅旗成為映秀老百姓的希望。災難發生後,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使困境中的人們感到有主心骨、有依靠,從而樹立起必勝的信心。因此,如何引領輿論,提振全國人民的精氣神,成為宣傳、新聞部門的重要職責。通過正面的宣傳和教育引導,讓國內外的民眾親身感受到,我們的黨和政府是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要強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氛圍,努力形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同舟共濟、轉危為機,共同贏得最後的勝利。

識幹部用幹部,讓中央的決策部署生根落地。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民眾要形成力量,必須有組織者、帶領者,這就是千百萬有能力、有鬥志的廣大幹部。眾所周知,2003年非典期間,北京市和衛生部負責同志因抗擊疫情不力被問責撤職,剛剛履新海南省委書記才5個月的王岐山,火速進京,任北京市代市長,在關鍵時刻肩負起領導抗擊非典的重要職責。同樣,在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積擴散後,中央也及時作出湖北省、武漢市主要負責同志更換的決定。非常時期,非常之責,必須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氛圍,給廣大幹部指示出鮮明的用人導向,以把廣大幹部的責任心和幹勁都充分調動起來,推動抗災救災早日取得勝利。

勤溝通重合作,爭取最大程度的理解與支持。較之以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傳播的渠道與速度都有了極大的改善。這為扭轉危局提供了物質基礎。2020年初春節前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關於確診人數、疑似人數、死亡人數、治癒人數等信息都高度透明。國務院新聞辦、國家衛建委及時召開新聞發佈會,中央及地方的廣播電臺、電視臺24小時滾動播報抗擊疫情的最新進展,其他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等也都及時報道有關疫情的最新信息。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鍾南山、李蘭娟等權威醫學專家答疑解惑,消除民眾的緊張情緒和各種擔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密切合作,向世界各國分享有關信息,這些努力和做法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賞。同時,我國還開放境外媒體及時參與報道,把各種謠言傳播限制在最小的範圍,積極支持和協助國際社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經驗和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與理解。

加強法治建設,努力實現抗擊災難能力的現代化。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不斷摸索防災救災的規律性做法,制定了一系列防災救災的法律法規。其中,防震、防洪、傳染病防治、事故防治、環境災害防治、地質災害防治等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正在使我國加快形成以專項防災減災法律法規為骨幹、相關應急預案和技術標準配套的防災減災法規體系,這對於防災救災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對於維護社會安定、保護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008年6月,國務院發佈《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這是一部為一場災害而專設的法規,開創了我國立法史和救災史上的先河。201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設立。抗災救災法律體系的建立和相關職能機構的設立,標誌著我國的防災救災工作已走上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法治化、規範化軌道,正逐步實現抗擊災難能力的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轉危為機的方法論

04

統籌兼顧,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處於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在我國將強未強之際,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仍是全黨和全國工作的大局。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有堅持不斷地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才能為我們抵禦風險、應對危機提供最堅實的物質基礎。因此,在各種災害尚無法規避的當今世界,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我們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從而不斷提高我國抵禦風險和應對危局的能力。因此,我們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經濟發展保衛戰。

以民心為最大的政治,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儘管全社會都痛恨腐敗、官倒、特權等現象,但大家對黨中央還是高度信任的,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是確信不疑、堅決支持的。2003年在抗擊非典之後,黨中央比過去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發展、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不夠協調,於是及時提出科學發展觀。這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增強了深化改革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堅持“穩”字當頭,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鄧小平同志指出 :“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在應對危局、抗災救災的過程中,我們黨始終以保持穩定的大局為重,努力做到“全國一盤棋”。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全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果斷處置阻撓毆打防疫工作人員、擾亂抗疫秩序的行為,依法嚴懲哄抬物價、囤積居奇、造謠滋事的非法行為,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開展。實踐證明,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是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關鍵所在。這也是其他許多國家感興趣卻又很難學到的精髓。

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恩格斯曾經說過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走過了滄桑恢弘的五千年。歷史已經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我們堅信,只要堅持黨的領導,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我們黨將在重大災害和危局的大考中應對得力、轉危為機,帶領全國人民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邁進。


原文美編 | 李祥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