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和高中哪個讓你更留戀?

吃貨小小站


大學時的同學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的習慣,語言,愛好都不一樣。雖然沒有了太大的學習壓力,而且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也玩的很開心。但畢業後又各自遠走他方,雖然時有聯繫,但是總感覺不如高中時的同學親。高中時的同學,基本上都是一個地方的,象我們上的是農村的高中,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是農民,而且是條件基本上都不相上下。十六七歲的年紀,對事,對物,對情都是充滿著無限的求知慾望。我們來自相同的生活環境,說的是共同的方言,玩的是大家都熟悉的遊戲。我們在一起就象兄弟姐妹一樣的自在,在周未時,可以結伴回家,有時候結伴去附近的同學家裡玩,有時候去山上看風景,有時候下河戲水。總之,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那樣的開心。

現在每次同學們聚會,我一般只參加高中同學的聚會。因為我們有共同的青春回憶,而且,因為都是農村出來的,也沒有參雜那些亂七八糟的流言蜚語,我們是兄弟姐妹般的情義。


自在1577


大學和高中是兩個概念。

先說高中。高中是個人身心成長期,在高中,我感覺自己成長的最快,高中生活充滿著緊張與快樂,充滿著天真與憤怒,充滿著憂傷與明媚。記得剛入學的時候,我們的班主任在教學樓下笑臉相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我們班是實驗班,老師幫我們定目標、做計劃、佈置任務,練習了不少關於價值,關於夢想的課題,老師還聯繫我們寒假裡進行軍訓,你沒聽錯,是在寒假。班主任給我們班自己聯繫軍訓,訓練我們的集體意識,訓練我們的體能。從軍訓開始,我們班開學後基本上每天跑步,每週一的升國旗是我們班來執行。諸如此類,高中就這樣,忙忙碌碌,緊緊張張,度過了三年。

再說大學。大學時培養獨立人格,獨立習慣的重要時期,記得上大學開學軍訓,我們同學有各種藉口不參與訓練,晚上偷偷溜出去上網。當我們有獨立的空間的時候,往往會釋放我們的自制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慢慢學會了獨立學習,獨立生活。(可能很多朋友高中就學會了,我適應的比較慢。)最重要的是,大學可以“明目張膽”談戀愛,學會兩個人的相處,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等她的那個昏黃的路燈,還有她那扎著馬尾辮學習的背影,等等。時光流轉,這些都隨風而去了,只有美好的記憶還留在腦海裡。

高中與大學,是人生的不同階段,需要我們認真去體會,認真去感悟。更留念哪一個,我是感覺高中印象更深刻一點,畢竟那是夢開始的地方。


萬里晴空146120559


對於過去不同時期的求學經歷和生活一定會讓我們留戀和懷念。畢竟,人非草木。

高中時期十六七歲的年紀,更是人生最美麗季節,純真善良,情竇初開。同學們每天為了心中嚮往的象牙塔衝刺努力。日子緊張而充實,揮手夢想,咫尺之遙。這樣青春美好的光陰應該值得常常回味,流連忘返!

大學時代又是另一番光景,同學們從五湖四海相聚校園求學追夢。每個人已經成熟獨立,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未來計劃。每天除了學習,其他時間行程慢慢,參加社團活動,激動地和初戀約會。大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畢業各奔東西,海闊天空。這樣的日子甜美浪漫,激情澎湃。我相信無論是誰,都會留戀!

所以,高中和大學時期,各有精彩,各自懷念!


測字謝老師


肯定是大學了,高中是苦澀的!😄


雅正教育李老師


個人感覺還是高中吧,雖然枯燥,但那股踏實的奮鬥勁,至今回味無窮,題海戰術最牛逼時一天幾十張卷,一支筆芯,一天睡六個小時,真是人生有三苦,上學打鐵賣豆腐,想想那時怎麼堅持下來的,都有點佩服自己了,真是苦中帶甜的青春歲月。

至於大學,不知道別人的大學啥樣子,反正我的野雞大學,我的大部分同學們到處是一股頹廢浮躁寂寞的浪蕩樣子,整天缺課玩遊戲談戀愛,沒有前進的動力,不會管理自己,白白浪費時光,而自己雖沒隨波逐流,也僅僅是五十步笑百步,比他們多學點皮毛而已,到現在真正感覺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義,可惜時光就是一去不復回。

所以,大學也沒留下太多回憶的東西,值得一提的就是交了幾個狐朋狗友,現在偶爾聊下,也不復以往的親近了,天南海北,隔著冰冷的屏幕,久不往來,也很快淡下去。


合序自強天道酬勤


我更喜歡高中的走讀生活。

第一:有爸媽的陪伴。早上有爸媽的人工叫我起床的鈴聲,拿著媽媽做的早餐狂奔出門,晚上下課回到家進門大喊一聲,我回來了,然後悄悄的用手拿點菜吃,媽媽在廚房會大吼著,快去洗手。有爸媽陪伴的高三我高考的壓力會小很多的。

第二:有生活質量的保障。就算宿舍的環境再好,也不會好過自己的家。就算食堂的飯菜再美味,也不如自己家的家常菜紅燒肉好吃。而且宿舍的衛生不一定能得到保證,得靠學生的自覺。如果碰到不愛乾淨的同學,真的是一分鐘也不想呆在裡面。而且很多時候你又不能直接說出來。走讀在家環境自然沒的說。

我喜歡高中生活,並不是因為回憶更美好,而是我覺得高中生活相比大學生活更純粹一些。

在高中的時候,每天生活都有固定的模式,很無聊,但很有序,每時每刻都在為了高考而奮鬥,無時無刻不在做著同樣一件事,那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除了學習不用再想別的任何事情,那個時候感覺每天都很有奔頭,倒計時上的數字成了生活中最熱門的關注點。

可是到了大學,自由了,但是也沒有目標了,憧憬著畢業,卻又擔心畢業找不到工作,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風景,有不一樣的精彩,但卻因為生活不規律導致自己每天渾渾噩噩,除了學習更關心自己以後的生存問題,做事沒有動力,本來有更多時間去充實自己,卻只能每天拿著手機在床上挺屍,沒有規矩約束的生活感覺自己不是奔向了自由,而是選擇了放縱!

對比一下高中生活、大學生活的話,我更喜歡大學生活。

一、作息時間. 如果是在高中階段的話,每天基本上是早上5、6點鐘就要起床去教室學習,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以後才能休息。即使是在週末、節假日也是需要補課的,基本上這些時間的一半時間都是在學校裡面學習的。 大學的課程分佈的比較鬆散,有時候整天都有課程,有的時候整天都沒有課,週末、節假日也基本上不用上課學習,所以整個大學的時間還是比較多的。

二、課業負擔. 高中時候的課業負擔還是比較重的,主要是在高中期間,基本上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月考,再加上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高考的壓力,使得學生們不得不更加註重自己的學習成績,每一天學習特別的努力。當然在高中階段,除了學生自己努力之外,學校本身的課業負擔也是比較重的。

如果從目標的多少來選擇,我會選擇高中生活,高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高考,

而大學生活,則多了一個目標,有兩個目標,在畢業之時,找到一份你滿意的工作,另一個目標就是,找一個適合做你孩子母親或父親的人。如果從這個角度,我會選擇高中生活。

如果從機會多少,我可能會選擇大學生活,在大學裡接觸到的東西更多,能夠提升自己的機會也相比高中生活要更多一些。我們習慣把大學稱為“小社會”,正是因為他與社會之間的攜接作用很明顯。

高中才是純粹的青春,大學的青春在這個社會的洗禮下已經變了味。高中的懵懂但充滿著希望,大學的迷茫且躊躇。 都是大學是小社會,可實際感覺比真正的社會還要複雜。 無用的社交,每學期學不完的課程擱置繼續學習新的課程週而復始。高中忙的理所應當,大學忙的不知所措。







貓咪魚


大學雖沒有高中時的奮進

但卻持有改天換地的青春

大學雖無早起操場的清露

但有雪夜肆意凝望的雙眸

大學雖未能將人生畫圓滿

始終未忘桃林花下的誓言

大學有你陪在這人生路段

分別淚眼但表此生已無憾

求學路上總有力量媲師尊

激勵我追求夢想力量無限

至此時風起雲湧天高雲淡

心擁寧靜陪娃走遍山與川

曾經的畫面陪過滄海桑田

都不失為人生最美的遇見

你若問我留戀哪一個橋段

哪一段都捨不得終生不見



小不點家庭教育指導


沒上過大學,只能選高中了!


硅藻泥小兒郎


一、人際關係

高中生單純,大家想法很簡單,沒有什麼心思,一般都是學習為重,人際關係氛圍較好,更容易相處。大學同學來自天南海北,大家的語言和生活習慣不同,相處也更困難,大學是個小社會,勾心鬥角,比如說參選獎學金,評選班幹部等等,也會有一定的問題,由此人際關係更復雜。

二、同學友誼

高中同學都是本地人,很多人都會選擇本地工作,以後交流更多,參加同學聚會的機會多,容易產生深厚的友誼。大學同學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交流就更少,以自己為例,大學除了結婚等大事,相互告知,參加婚禮,平時的聯繫就相對較少了。

三、師生關係

高中時,老師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多,尤其班主任更是陪著我們,為我們排憂解難,給我們支持和鼓勵,甚至比父母陪伴的時間還要多。而大學老師和我們交流很少,鋪導員也是有事才來找我們,平時很難見上面。授課老師,基本是上完課就走,除了課堂提問,平時很少交流,因此很多老師根本叫不上學生的姓名。


四、生活

高中生活,苦並快樂著,都說很苦,但是這是最深刻的記憶。以筆者為例,每天睡覺和早上起床,都說一聲“加油”,我一直在鼓勵自己,有繼續戰鬥的勇氣。在奮鬥的過程中,有同學的信任和陪伴,老師的鼓勵以及家的關懷支撐著我。這些每一次想來都會淚眼朦朧。

大學是我們很多人心目中的“象牙塔”。在讀高中期間,我們曾對大學有無數的幻想與憧憬。大學,成了我們很多心中的一片聖土。實際上並非如此,大家到學校後變得盲目了,一下子沒有了目標,很多人都失去了鬥志,談戀愛、打遊戲、曠課等。因此很多人畢業後就失業了。所以人民日報有篇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 你不失業 天理難容原文》,文章很細膩,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個問題。

由此我更留戀高中生活,這段苦並快樂著生活,更值得回憶,尤其是我自己當了老師和班主任後,更加有深刻體會。親愛的朋友,你更喜歡高中還是大學呢?歡迎各位朋友在評論區表達不同意見。


彬哥說教育


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