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一语成谶,乱我家者,太子也

01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一语成谶,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公元前75年,随着刘奭出生,刘询与许平君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刘洵从基层公务员,一步登天,成了大汉正国级干部。

刘洵用7年的时间,除掉了权臣霍光,解决了匈奴问题,却搭上了许平君。对于继承人的事情,刘洵很纠结。

是否废掉太子刘奭?

废掉?对不起发妻许平君。

不废掉?

汉宣帝一语成谶,“乱我家者,太子也。“

世人对他的评价,“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 。“

也就是说,他除了不适合做皇帝,就没有缺点了!

02柔仁好儒


汉宣帝一语成谶,乱我家者,太子也


公元49年,腹黑老爹刘洵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

刘洵带着无限的担忧,拉着太子刘奭的手说“我给你留下辅政大臣,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珍重大汉的家业!”

刘奭郑重的点了点头。

一道圣旨,从内廷发出,册封孔霸为褒成侯。曲阜孔氏正式获得世袭爵位。

太傅府邸!

萧望之大喜“太好了,改弦更张,推行仁政的希望来了。”

其他等消息的人,都很兴奋,太子的经学修养深厚,能和太子志同道合,前途无量。

果然,元帝选用官员,都以经明修为为基本准则,大量儒生涌入朝堂。

乐陵侯府邸!

乐陵侯史高只是喝茶,什么都不说。

气氛太沉闷了,宦官石显实在忍不住了,说“侯爷,儒生已经控制了朝堂,我们怎么办?”

史高突然笑着说“我们这位皇帝心里有数,重视儒生?他这是要放弃王道(仁政),以经取仕,让一些书呆子引领潮流,普及教化。放心,很快他就会碰钉子,他真正信任的人,还是我们。”

03祭祀风波


汉宣帝一语成谶,乱我家者,太子也

你是 不愿停下的难忘情长你是 逃离废墟的路途茫茫你是 忽明忽暗的不悔时光你是


春日艳阳,刘奭说“走,去宗庙给老爹磕头,今天我们不走桥,坐船去。“

儒生薛广德拦住刘奭说“陛下,坐船不安全,走桥吧。”

刘奭笑着说“我想坐船观水。”

薛广德说“如果你不放弃坐船,我就自杀,你就没办法进祖宗的庙了。”

刘奭很不满说“这就是晓之以理?”

04石显得宠,宦官掌权


汉宣帝一语成谶,乱我家者,太子也


刘奭回到皇宫,一肚子气无处撒,给了石显一脚。

看着石显唯唯诺诺的样子,心情好了许多。

拿起桌子上的酒杯,一边喝,一边看星星。“今天的月色真美,自己真的错了吗?世道变了,从武帝到宣帝,一直在发动战争,百姓苦不堪言。大汉的官不是无能,而是太能干了。侠以武犯禁,民风彪悍,国家随时可能崩盘。用功名利禄诱惑学子,传授,研习儒家经学,就是为给祖宗补窟窿个,我太难了!“

宦官看到刘奭杯中的酒空了,又斟了一杯。

刘奭一边喝酒,一边思忖“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儒生充斥朝堂,有他们在,那些腐儒,形成一股难以驾驭的力量。只能借刀杀人,乐陵侯史高就是这把刀。“

这是一个下午,石显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说“陛下,大事不好了,萧望之自杀了!”

刘奭愣住了大哭!

他只是想打压萧望之,对他来说,帝王的权力来自于制度的力量,君王都是通过平衡各方面势力,才能使用权力。

很快,另一个噩耗传来,少傅周堪被气死!

刘奭费劲心机,构建的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大赢家。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汉宣帝一语成谶,“乱我家者,太子也。“

05话不随口,事不随心,人不随意


汉宣帝一语成谶,乱我家者,太子也

以经取士,让一些只知书本,不知吏事的书呆子,被选入各级政府机构。尽忠职守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笑话,在政治架构上,让官和吏对立起来。为未来的政权构建了一个模式,当官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保持禄位,尸位素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经学的普及,儒学变儒教,始于汉元帝好经学,话不随口,事不随心,人不随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