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故剑情深”的背后,其实也是个狠人

或许大家都听过“南园遗爱,故剑情深”的故事,汉宣帝刘洵自幼流落民间,19岁时,被大将军霍光迎立为皇帝,可以说在汉宣帝登基为帝这个事情上,霍光可以说居功至伟,也正是因为这份拥立之功,霍光权倾朝野。

注:汉宣帝刘洵,汉武帝长子太子刘据的孙子,因为“巫蛊之祸”流落民间。

转眼间,宣帝也到了该立皇后的年纪了,当时的大臣们慑于霍光的权势,皆上书请立大将军霍光的女儿——霍成君。而宣帝却并没有理会这些建议,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他说:“在我贫微之时,很喜欢一把古剑,现在我是十分地想念它啊,众位爱卿有没有办法帮我把它找回来呢?”此诏一出,朝臣们揣测上意,很快品出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

于是他们联合奏请立当时被封为婕妤的许平君为皇后。

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汉书·外戚传上》

汉宣帝:“故剑情深”的背后,其实也是个狠人

许平君,汉宣帝刘洵流落民间时的结发妻子,曾与宣帝患难与共,伉俪情深,而当时霍光权势滔天,宣帝宁可违背霍光的意愿也要立许平君为后,可见宣帝对平君用情至深。

但是看上去这么一个情种,在政治上可是一个狠人。

刚即位的汉宣帝,虽然年轻,但是颇有当年越王勾践的风范?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忍。

在迎立汉宣帝之初,霍光就表示要还政于帝,不过汉宣帝并没有接受,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汉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慑于霍光的权势,汉宣帝选择了隐忍不发,等待时机。

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汉书·霍光传》

汉宣帝:“故剑情深”的背后,其实也是个狠人

霍光

其实这倒不是汉宣帝怂,而是霍光这个人也不是一个一般人,换句话说,他也是一个狠人。

霍光,汉武帝留给小儿子刘弗陵(汉昭帝)的托孤大臣,在昭帝时期就大权独揽,在汉昭帝驾崩后,由于昭帝无嗣,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而刘贺被立为新帝后不过二十几日,旋即就被霍光废掉,史书记载是说刘贺荒淫无度、不保社稷,但我们揣测,昌邑王刘贺在进京时,是把他在昌邑国的班底都给带到了长安了,并委以重任,意图架空霍光,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当年汉文帝进京也是这么干的。但是,刘贺不是汉文帝,而霍光也不是周勃,既然这个小皇帝不肯合作,那么这皇帝你也不要当了,还是会昌邑老家养老去吧。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注:昌邑王刘贺,其父是汉武帝与李夫人(没错,就是个绝世佳人、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之子昌邑哀王刘髆,也就是说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汉昭帝的侄子,血统还是比较纯正的)

汉宣帝:“故剑情深”的背后,其实也是个狠人

昌邑王刘贺

正是因为昌邑王刘贺这个前车之鉴,汉宣帝算是领教了霍光的手段,这个人都敢行废立之事,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干的呢?

汉宣帝自己心里清楚这件事,所以说,霍光在世期间,汉宣帝对他可谓是尊崇至极,基本上对于霍光言听计从,甚至说对于霍光妻子谋害许皇后这件事汉宣帝也未加追究(但是不追究不代表不记仇),可以说汉宣帝对于霍光一直处于一种隐忍状态,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一举覆灭霍家的机会。

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汉书·霍光传》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六年后,霍光病危,在其弥留之际,汉宣帝也是涕泪涟涟,这是真情还是假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其死后,宣帝也并没有立即秋后算账,对于霍光,以天子礼节下葬,谥宣成侯,这都是一个非常优厚的待遇。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汉书·霍光传》

汉宣帝:“故剑情深”的背后,其实也是个狠人

汉宣帝刘洵

其实,汉宣帝对霍光,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霍光有拥立之功,如果没有霍光,自己也不可能登上帝位,汉宣帝心里是有感恩的一面的;另一方面,霍光大权独揽,权势滔天,严重威胁了皇权,再加上霍家人谋害许皇后,使得汉宣帝有心有恨意。

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七月,也就是霍光去世两年后,霍显(霍光遗孀)毒杀皇后许平君之事败露,霍显怕汉宣帝得知此事后报复,便伙同儿子霍禹,霍家子弟霍云、霍山、诸女婿范明友、邓广汉、中郎将任胜、赵平等人阴谋造反,后来事情泄露被人举报,霍家因谋反罪被灭族,至此,算是报了当年许皇后被害之仇。

后杀许后事颇泄,显遂与诸婿昆弟谋反,发觉,谐诛灭。——《汉书·外戚传》

八月已酉,皇后霍氏废。——《汉书·宣帝纪》

但是,汉宣帝却并没有处理霍光,依旧让他陪葬在茂陵。后来,汉宣帝让人画“麒麟阁十一功臣”像的时候,还把他排在第一位,一直配享太庙,给到他足够的尊敬。

“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陵侯邴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傅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以明着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前汉纪‧前汉孝宣皇帝纪》

汉宣帝:“故剑情深”的背后,其实也是个狠人

霍光

为什么汉宣帝没有“报复”霍光呢?因为汉宣帝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首先,保证自己的合法性。

汉宣帝是霍光迎立,肯定霍光就是肯定自己的合法性,如果否定霍光,那么自己皇帝的身份也会受到质疑。

换句话说,如果是霍光是谋反的逆贼,那么汉宣帝就是一个逆贼扶立的皇帝,还会有什么正统性可言你?这样一来,无论是对于汉宣帝的皇位还是当时的时局,都是非常危险的。

其次,宣扬自己的仁政。

霍家谋反,不处理霍光一方面是因为霍光功勋卓著,如果处理霍光面子上过不去,另一方面还可以拿这件事树立一个榜样,表现自己的仁慈、公正赏罚分明,表明自己是一个施行仁政的明君。

最后,政治不能被感情所左右

汉宣帝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这就使得虽然他对霍光把持朝政心存恨意,对霍家的飞扬跋扈早有不满,但是面子上还是要维持一下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感情而影响政局的稳定,他要维护自己的正统和权威,霍光必须要供着,哪怕是他的家人后来谋反了。

汉宣帝:“故剑情深”的背后,其实也是个狠人

汉宣帝刘洵

但是心中的怨恨也并非都可消弭,在议定之时,麒麟阁十一功臣,汉宣帝虽然把霍光名列榜首,但是却只留了姓氏,没有言及霍光的名字,这或许就是汉宣帝对于霍光的一点“报复”吧。

注:还有一种说法是霍光功勋卓著,不言及名字是为尊者讳。

上以戎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资治通鉴·【汉纪十九】·中宗孝宣皇帝》

不管怎样,汉宣帝是一个用情至深的情种,同时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践行了一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而事实也证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说汉宣帝即位之初就锋芒毕露,那么很难说他会不会是第二个刘贺,从这方面看,汉宣帝的政治觉悟就比他这个叔叔要高出不少。

从汉宣帝的一生来看,可以说是励精图治,孝宣中兴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然而如果没有前期的“猥琐发育”,也就不会有后期的“输出爆表”,他的j政治智慧,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汉宣帝:“故剑情深”的背后,其实也是个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