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被稱為“神童”,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

這位遺世而獨立的翩翩佳公子是誰,竟能得到著名文學家、翻譯家夏丐尊先生如此高度的評價?

他是李叔同,一個近代文藝領域裡的全才。他精通音律、書法篆刻、繪畫、演藝等,同時還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而文藝成就並不足以覆蓋他的人生,李叔同號弘一,剃度為僧後潛心研究佛學,弘揚佛法,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僧俗兩界都盛名。半生繁華半世僧,他的傳奇一生,可謂是絢麗至極又歸於平淡。

李叔同:被稱為“神童”,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半生繁華,才華橫溢

1880年,李叔同出生於天津一個經商家庭,在濃厚的佛學薰陶下長大。和那個時代很多家境殷實的文人一樣,李叔同從小學習的是《格言聯璧》、《爾雅》、《左傳》一類傳統書籍,15歲時就語出驚人“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人總歸會走到自己想要去的路,而年少時這句話,似乎是一語成讖,印證著他燦爛繁華後的淡然皈依。

青年時期的李叔同,可謂鮮衣怒馬,風流不凡。師從趙幼梅、蔡元培等名士,結交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等眾多好友,創造出眾多優秀的藝術作品,甚至參演當時人人追捧的京劇,這樣的經歷真可嘆一句精彩紛呈。

1905年,26歲的李叔同東渡日本留學,直至1911年學成畢業後回國,在日本留學期間,李叔同主攻繪畫,同時還學習音樂,創辦“春柳劇社”出演話劇。回國後,李叔同在上海城東女學任教,先後擔任《太平洋報》主筆和《文美雜誌》,而後又在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音樂圖畫教員,期間也不忘藝術創作,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其中流傳最廣最為大眾認可的,莫過於他在36歲那年的詞作《送別》。

李叔同:被稱為“神童”,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從翩翩公子到佛學大師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取名演音,號弘一,世人尊稱為“弘一法師”。遁入佛門後,弘一法師的妻子誠子曾經試圖挽留他,而弘一法師只留給她“愛就是慈悲”這樣的隻言片語,就決然離去。

心懷大愛的人,心中已裝不下小情小愛,唯有對全人類一視同仁的愛和對這宏大世界的慈悲。弘一法師每落座藤椅前,總要把藤椅搖晃之後才落座,有人不解此是為何,後來才知曉弘一法師是要將潛藏在藤椅縫隙中的小蟲子抖落下來,以免傷害了這些蟲子的性命。唯有心懷悲憫之心的人,才可如此細緻入微。

李叔同:被稱為“神童”,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前半生如夢似幻,創作出精彩的藝術作品,潛心研究佛學後,他在佛學領域的貢獻也功勳卓著。弘一大師嚴守律戒,靜心修行,大力弘揚佛法,著有《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晚年又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成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師。

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晚年的弘一法師,更是潛心研修,不問凡塵俗世。1942年,弘一法師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臨終時,他寫下“悲欣交集”四字,堪堪道破了生命的本質。

我們的人生,不就是這樣悲歡交集的嗎?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寫下了慷慨壯闊之詞句,或頌大好山河,或贊清風明月,或悲春花秋葉,或憐螻蟻偷生,或感時傷懷嘆鬱郁不得志,或激昂高歌詠人間情與愛。悲歡交錯,苦樂同在,才是真實人生。

李叔同:被稱為“神童”,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而現代社會,人類的悲歡看似並不相通,其實也不外乎是為謀生計奔波勞碌,為感情和關係勞神牽掛,為理想追求惘惘惑惑。而當我們靜下心來看看弘一法師豐富的人生經歷,看他揮灑才情,看他摒除入世和出世的界限,看他灑脫豁達,或許我們能體會到,人生可以有很多種精彩的形式,而在不同的層次,人生境界也截然不同。 弘一法師的學生豐子愷曾經著有《弘一法師的三層境界》,提到“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

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而弘一法師,從少年時期對母盡孝,對妻子盡愛,此為第一層;到中年時期研究藝術獲得極大成就,是為第二層;到晚年,他從追求藝術過渡到潛心向佛,靈魂有了更深刻的追求,即達到了第三層。

李叔同:被稱為“神童”,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曹雪芹曾經這樣評價那些秉持著靈氣而生的人:“置之千萬人之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千萬人之下。”而這句話確確實實是弘一法師的人生寫照。

他的才情不同凡響,學術和藝術造詣至今仍惠澤眾人,一生詞作、篆刻無數,周恩來亦贊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可謂名士大師。而捨棄凡塵俗世一心向佛的靈性,則讓他的人生達到了超然於物外,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又為得道高僧。

不論何種境地,我們都可以像弘一法師那樣,做學生時潛心修學,做老師時兢兢業業,做文學家時一揮而就,繪畫書法篆刻習得其精髓靈魂,演習戲曲話劇時享受其中,而向佛修行時守清規戒律弘揚佛法。看似灑脫隨意,實則事事認真又專注。這樣,才不枉這悲歡交集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