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編織的網紅夢!確山二中展開線上教學 老師爭當“網紅主播”

用愛編織的網紅夢我們本是普普通通的老師,現在卻做起了從未想過的網紅,一切皆源於那份對學生難以割捨的責任與愛。——這是所有確山二中老師的共同心聲。我們用愛編織了網紅夢,不為己。欣然接受,主動實現線上教學開始前,確山二中就以學科組為單位,按照寒假前的分工安排,認真完成本學期的備課任務。導學案一律採取電子檔的形式,設計教學流程按照學校的課改模式,特別是自學指導環節清楚具體,能夠指導學生根據導學案自學流程完成自主學習任務。

用愛編織的網紅夢!確山二中展開線上教學 老師爭當“網紅主播”

正月初十下午六點,電子導學案全部由學科主任收交完畢。正月十一、十二兩天由學科主任進行驗收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時整改。正月十三、十四兩天由學校領導組織人員再次進行了檢查驗收。檢查不合格者繼續整改,至正月十六,全部備課任務圓滿完成,為線上教學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接著各學科主任組織本學科所有老師召開視頻會議商討:網上授課用哪種軟件更適合?新的課堂採用什麼樣的模式效果好?如何隔空監管學生認真聽課?如何隔空與學生互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前解決了一系列的線上授課問題。怎樣讓學生簡單易學,又不增加學生負擔呢?確山二中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備課組內每人分工明確,有人講解新授課,有人點評習題課,還有人負責查找資料,做好後勤物資補給。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做”,最大限度的發揮了每個老師的優勢。

組內一人講課,剩餘教師都在線和孩子們一起聽課,這樣所有老師不但能準確把握學情而且還能提升自己。學生學習不僅有課前的電子導學案預習,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吸收,還需要課後的複習鞏固。在徵求學生及家長意見後,結合學生按時完成作業,不影響休息的前提,各班合理安排晚自習輔導。晚輔導因材施教,各班老師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專項輔導,做到分層教學!

在疫情的影響下,確山二中的老師們接受網絡上課,在實踐中不斷的反思總結,並逐步的改進,最終有了從講授新課,到習題課,到複習課到分層輔導課,從作業佈置到在網上製作試卷對學生考試和批改,已經有了一套操作性強,簡單實用的完整體系。在網上教學的不斷探索中,他們不知不覺中實現了“網紅夢”!加強鍛鍊,身體健康每天網課的學習,使手機對學生身體,尤其是眼睛的傷害進一步加重。據此,確山二中要求所有學生每天上午、下午、課外活動時間,由體育老師指導、班主任督促學生根據室內活動的特點,按要求定期定時進行體育鍛煉,並上傳運動圖片及視頻進行運動打卡。

用愛編織的網紅夢!確山二中展開線上教學 老師爭當“網紅主播”

每週的體育課,體育老師結合實際情況,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鍛鍊指導,讓學生足不出戶都有自己的私人健身教練。每週的音樂課,老師也根據實際需要,重點放在舞蹈教學上,交給學生一些簡單卻動感十足的動作,讓學生動起來。交流疏導,心理健康線上教學最大的問題除了隔空,還有各種心理問題。學生對學習的倦怠,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對老師的不理解,加之學習的緊迫感,交織而成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用愛編織的網紅夢!確山二中展開線上教學 老師爭當“網紅主播”

學校每週開設兩節心理健康課,由學校心理諮詢老師主講,從家長和學生反映的最近的最實際的問題著手,預防和解決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家校密切,共同管理線上教學最佳的班主任應該是家長,各班班主任充分發揮家長在線上教學中無可替代的作用,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先進典型家長髮言,帶動後進學生和家長;對於線上聽課和作業沒按要求完成的同學,單獨召開會議強調學校和班級要求,督促家長做好配合。提醒家長除線上聽課、線下提交作業外,其他時間管控好孩子手機,特別是晚上睡覺前手機一定要上交給家長。

用愛編織的網紅夢!確山二中展開線上教學 老師爭當“網紅主播”

同時各班班主任鼓勵和指導家長與孩子們進行高質量的親子活動,例如共讀一本書,共寫抗疫日記,每天一菜廚藝展示、家務學習、體育鍛煉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到開學時各班評選“家務小能手”、“運動達人”、“讀書之星”等。充分調動起家長的積極性,切實發揮家長在線上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科學管理,深挖資源各班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每天上課、作業、早起、家務、鍛鍊等進行全面、綜合評價,每天公示,每週評比,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定期召開班級主題班會:注重疫情防護知識普及,加強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疫情、災難變成教材,認真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湧現的先進事蹟,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用愛編織的網紅夢!確山二中展開線上教學 老師爭當“網紅主播”

不知不覺,確山二中的老師們走上了網紅路,老師成了網紅老師,班主任成了網紅班主任,家長成了網紅家長,學校也成了網紅學校。在成為網紅的這條路上,我們越走越遠,越走越穩,一切皆因那顆不變的初心。待陽光普照,春暖花開,我們師生再相聚,看花紅柳綠,草長鶯飛!

(通訊員:李俊偉)


【總編:付建威 主編:唐麗 編輯:田賀霞 】

宗旨:挖掘校園文化,培養原創激情,推廣教育品牌,擴大經驗交流。更多內容請關注校園通訊社公眾號。熱線諮詢13700879992,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