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营长砍刀杀敌,刀口成锯条,许世友:老孙的功夫,我佩服

山东自古有尚武的传统,孙继先是山东菏泽人,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武术。因悟性好,肯吃苦,学得一身好功夫。参加红军后,孙继先善打硬仗、恶仗,每次都第一个拎起大刀往前冲,所到之处,血光四溅,连一向对自己的拳脚功夫颇为自为的“少林将军”许世友,都对他竖起大拇指称赞:

“老孙的功夫,我佩服!”

红军营长砍刀杀敌,刀口成锯条,许世友:老孙的功夫,我佩服

开国中将孙继先(1911-1990)

孙继先参加长征后,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一营营长。参加湘江战役时,全营弹药都已打光,蒋军围了上来。孙继先见状,额头青筋暴露,瞪大眼睛,大刀一横,大吼道:“我让你们一个都活不了!”说完,犹如猛虎下山冲入敌阵。只见他大刀挥得呼呼响,刀起头落,敌军个个吓得往后躲。一仗下来,刀口砍崩,全部成了“锯条”,上面沾满了血浆。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拧一把,全是血水。长征路上,孙继先参加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战役战斗。还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战功卓越。

红军营长砍刀杀敌,刀口成锯条,许世友:老孙的功夫,我佩服

孙继先不仅勇敢,而且有骨气,有脾气,只要有人做得不对,无论你官多大,照样“六亲不认”。1958年3月,20兵团改为20训练基地,孙继先任司令员,进驻大西北戈壁滩,负责导弹靶场基地建设,这个基地其实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身。刚开始的时候,有苏联专家来帮助,进展还顺利,后来苏联撕毁合同,撤掉了专家,甚至连基地图纸都带走了。戈壁滩本来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再加上没了技术援助,少数同志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孙继先发现这一苗头后勃然大怒,召集所有干部开大会。会上,他拍案而起,厉声道:“我们有的人嫌这里苦,说什么睡个觉起来满嘴都是沙,喝口水也喝得满口都是沙,想回北京,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这里苦是苦了点,但你们看看自己手里拿的工资,比北京高出两倍多,比毛主席拿得还多!你们扪心自问一下,吃的苦有主席多吗?现在是困难时期,大家不要贪心,要知足!”当时正是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腰带过日子,大家听孙继先这么一说,没人叫苦叫累了。

当时干基建,急需钱和材料。为了让导弹基地尽快建起来,孙继先像打仗一样“拼”,放下架子到处要设备,要人,要钱,甚至连建大会堂剩下建筑边角料都要。

当时,孙继先听说北京盖完大会堂,还剩下一些建筑材料,就找周总理诉苦。总理非常理解他的难处,爽快地把这些边角料批给了他。孙继先后来自嘲:“我是一个真正的光杆司令,为了要人,要钱,我快要把人家的门槛都要踏烂了……”

有了材料和人,基地建设进展非常快,还有部分材料没用完,堆积在原处。时任工程兵司令陈士榘也在西北搞建设,看到孙继先剩下那么多材料,再看看自己破旧的营房,就打起了主意。等孙继先的士兵准备撤离时,就命令战士把材料都拉上了车,要运到自己的部队去。

孙继闻讯,带着人赶了过去,不让陈士榘运走。陈士榘觉得很没面子,打电话给副总参谋长杨成武,让杨成武劝孙继先退让一步,让他有个台阶下。解放战争时,陈士榘是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孙继先是八纵副司令,这样看,陈士榘还是孙继先的老领导,孙继先也一直非常尊敬陈士榘。但这一回,他却十分固执,怎么也不肯退让,并放话出去说,即便到毛主席那去评理,他也不怕。

这事虽然没有闹到毛主席那里,却惊动了总参谋长罗瑞卿。罗瑞卿批评了陈士榘,说他不该去争这些物资。

正是因为这种执著、较真,才有了世界瞩目的辉煌。1960年11月5日,聂荣臻、孙继先、钱学森走进指挥所。在指挥所屏幕上,“东风1号”导弹喷出了巨大气浪,飞向天空。几分钟后,在指定地点成功爆炸,腾起了“蘑菇云”。聂帅紧紧紧地握住孙继先的手,兴奋地说:“我们终于成功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导弹!”

红军营长砍刀杀敌,刀口成锯条,许世友:老孙的功夫,我佩服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将军病逝。按照其生前遗愿,他的亲人将他的骨灰埋在了戈壁滩。将军化作了山脉,与牺牲于此的战友们守望大西北。

红军营长砍刀杀敌,刀口成锯条,许世友:老孙的功夫,我佩服

西北戈壁滩,孙继先将军在艰苦环境下建起了导弹基地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