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适合重读的经典:兰亭集序

#文&字.Poetry&Calligraphy


诗歌和书法

这个模块我不再去寻求新鲜的东西,我们去发现古老的、有经典价值的内容,这一次认认真真地去思考其中奥趣。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学习知识,只是抱着好奇心去了解现今都可以被成为“经典”的好东西。


兰亭集序的魅力


想发这一篇的灵感来自于最近在修的古代文论和书法课,兰亭集序即涉及到书法艺术也涉及到哲理文论等知识。


我认真看了看这个曾经我在高中背过的文章,才发现这些文字多么灵动生气,散发这来自1667年前的非凡气质。


春日适合重读的经典:兰亭集序


春日适合重读的经典: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兰亭)


春日适合重读的经典:兰亭集序

局部图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孙统、孙绰等一干文人雅士、亲朋好友41人,在浙江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集会“修禊(音戏)”。农历三月三日是传统的上巳节,这天,人们在春风的沐浴下来到水边嬉戏,以祓(音服)除晦气和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他们列坐溪边,由书童将盛满酒的羽觞(音商,一种饮酒的耳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到各人面前,依此饮酒赋诗,在“一觞一咏”间“畅叙幽情”。此次雅集共得诗37首,编为《兰亭集诗》。而王羲之在酒酣意畅、神采飞扬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为此诗集作序,写就了千百年来令无数习书者倾倒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此序记录了这次诗文盛宴带给作者的愉悦心情,但也抒发了他对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感慨。更重要的是全篇书法之美,遒媚飘逸,纵横变化,其中的“之”字更是写出了20个不同的样子,堪称一绝。据说王羲之在酒醒后曾多次重写《兰亭序》,却怎么也回不到酒酣时所写出的神韵上去了。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见到王羲之的真迹了,我们所见到的一些被称为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唐代以后的摹本,然而这些唐人的摹本,也不失难得的珍品,“神龙本兰亭”便是其中之一。这卷《兰亭序》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据说是由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家冯承素临摹的。传说唐太宗派人用几近骗取的手段得到了真迹《兰亭序》,奉为至宝,命朝中善书者摹拓数本,广赐王公大臣。最后,深爱羲之书法的唐太宗将真迹带入了昭陵,留给后世无尽的遗憾。


幸好,我们还能看见神龙本兰亭。这是在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摹本中最为精美的一本。因为它将原作的笔墨表现得最为真切。原本上带有“破锋”、“断笔”、“贼毫”的字都摹写得很细腻,改写的字迹也显示出了先后的层次,行笔踪迹、墨色浓淡十分清晰,间架结构也是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显得自然生动。


古人云:“摹书得在位置,失在神气。”而我们却能从神龙本兰亭上看见王羲之书法神清骨秀的艺术风神,真无愧于后世各代书家对它的高度评价。(来源中国书法家园)


原文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春日适合重读的经典:兰亭集序

明代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局部),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融融春光中,王羲之一行四十多人,带上笔墨纸砚、苇席酒具,带上对春天的向往,带上对修禊的虔诚,来到了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逸兴遄飞。a


  那一天,水流花开,酒酣诗成,四十二位得诗三十七首,编为一卷,是为《兰亭集》。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只见王羲之手中的笔闪转腾挪,兔起鹘落,转瞬间,一缕传奇的光芒闪过神州大地,一件划时代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就这样横空出世,呈现在大家面前。据唐何延之《兰亭记》载:“其时乃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百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


  《兰亭集序》,通称《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或《禊帖》。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是书家真正的偶像,习书者几乎没有人不曾临摹过《兰亭序》,都希望能从中窥见书法的堂奥;作为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虽然世殊事异,每每览之诵之,也都“有感于斯文”。


  暮春三月,山阴道上,一切恍若新生,王羲之吟诵道:“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谢安也是这次聚会的主角,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举手投足之间就击败秦将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人物,此时正隐居于此,只见谢安悠悠吟道:“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自负的左司马孙绰则说:“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颍川庾友脱口直呼:“驰心域表,寥寥远迈。理感则一,冥然元会。”仿佛一群丰神俊朗之士正渐次走来。仔细品咂这些诗句,总觉得字里行间,仍有一些心事随曲水流觞浮浮沉沉,仍有一些话题随兰亭风云忽聚忽散,似乎这不仅仅只是一次单纯的祓除不祥之旅……


  烂漫的风景催生了诗情,醇酽的米酒浇灌着块垒:“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的目光掠过眼前的美景,掠过兰亭的风云,思接千载,神游万仞。


  展开《兰亭序》,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卓尔不群的俊逸之气,晨露清流,新桐初引,仿若风拂柳丝,又暗藏金声玉振,二十个形态各异的“之”字,像一根五光十色的魔棒,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编织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像极了江南的风景,而七处增补删改之处则如东晋偏安江南一隅的心事,或蓄势北伐,或“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细察其用笔,起笔多以露锋出之,大有杀伐之势破空而来,中间则转为含而不露的中锋行笔,收笔处按而后抽笔,仿佛一场昏天黑地的战事即将展开却又戛然而止,让人不胜愕然;许多字,笔锋牵丝,缠绵缭绕,让人无端地想起那个年代的生离死别;每个字又各具秉性、精神和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歌、或走、或舞、或笑、或哭,众相毕现,仿佛就是魏晋风度最形象的模板,体现中国汉字特有的内涵。(来自温建茂)


下载好以后,用你的PDF工具或者WPS打开就能直接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